黃學華:農業技術助推脫貧

黎萬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我們(men) 這個(ge) 優(you) 質稻和特色紅薯水旱輪作的模式能夠減少病蟲害傳(chuan) 播和農(nong) 藥化肥的使用量,有效實現減肥增收。”日前,廣西玉林市興(xing) 業(ye) 縣賣酒鎮賣酒村第一書(shu) 記黃學華耐心地向村民傳(chuan) 授早稻管理和紅薯育苗管理的方法,為(wei) 一年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打下基礎。

  2016年11月,黃學華從(cong) 廣西農(nong) 業(ye) 科學院派駐到賣酒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作為(wei) 一名農(nong) 業(ye) 科技工作者,在駐村的4年時間裏,他把農(nong) 業(ye) 技術帶下鄉(xiang) ,讓農(nong) 業(ye) 技術真正成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助推器,帶領貧困群眾(zhong) 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把激發內(nei) 生動力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各環節。

  2018年,賣酒村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底,賣酒村158戶貧困戶607人全部脫貧摘帽。

  打破傳(chuan) 統觀念 引進優(you) 質農(nong) 作物

  賣酒村人多地少,黃學華對村裏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環境和自然耕作條件進行調研,發現村裏以種植香蕉、沙田橘為(wei) 主,但是產(chan) 量都不高。

  黃學華擁有20多年的基層農(nong) 業(ye) 推廣工作經驗,他深刻了解,要發展好扶貧產(chan) 業(ye) ,必須先從(cong) 土地開始。他對村中的土壤進行了采樣,與(yu) 後盾單位廣西農(nong) 業(ye) 科學院進行聯係,將土壤樣本送到資源環境保護所,對土壤的酸堿度、成分等進行化驗。

  拿到化驗結果後,黃學華對村民說:“我們(men) 種紅薯吧!”但村民們(men) 一口回絕,表示:“這土呀,它就是長苗不結薯。”為(wei) 了打破村民的固有觀念,黃學華挨家挨戶到貧困戶和農(nong) 戶家裏,進行勸說和引導。經過努力,2017年秋天,村民們(men) 種下了“桂薯131號”和“桂經薯8號”。當年,紅薯畝(mu) 產(chan) 量達3500斤以上,村民們(men) 喜獲豐(feng) 收,親(qin) 切地稱呼黃學華為(wei) “黃專(zhuan) 家”。

  駐村期間,黃學華大力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引進、推廣和培訓,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6個(ge) (項)。先後引進了“桂薯10號”“東(dong) 皇薯1號”“桂經薯8號”特色紅薯品種,以及“桂玉9號、桂野豐(feng) ”優(you) 質水稻品種,建立了優(you) 質水稻綠色節本高效栽培示範基地12個(ge) 、生態優(you) 質稻+特色紅薯“錢糧雙增”高產(chan) 高效種植示範基地8個(ge) 、食用菌種植、油茶育苗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ge) ,麵積共達3860多畝(mu) ,使駐點村優(you) 質水稻單產(chan) 由2017年以前的0.38噸/畝(mu) 提高到目前0.44噸/畝(mu) 左右,畝(mu) 增產(chan) 15.8%,畝(mu) 增收156元。

  黃學華打造了生態優(you) 質稻+特色紅薯“錢糧雙增”高產(chan) 高效種植模式,每年達110畝(mu) 以上,紅薯平均畝(mu) 產(chan) 量達3500斤以上,紅薯平均畝(mu) 產(chan) 值達3500元-6000元。合作社引進紅靈芝、雙孢蘑菇、毛木耳等食用菌,貧困戶平均每戶獲純利潤約8850元以上。此外,還引進了岑軟2號、岑軟3號等油茶優(you) 良品種進行育苗,已經育苗45萬(wan) 株油茶苗,產(chan) 值達180萬(wan) 元。

  農(nong) 技入田間 脫貧致富添動能

  黃學華堅持扶貧與(yu) 扶誌扶智相結合,授之以“漁”,將所學農(nong) 業(ye) 技術和經驗傳(chuan) 授給貧困戶,帶動貧困戶自主發展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協助他們(men) 生產(chan) 出優(you) 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真正使貧困戶鼓了“糧袋子”和“銀袋子”,摘去了“窮帽子”。

  近日,黃學華在地頭旁的空地上了一堂生動的“優(you) 質稻+特色紅薯”栽培模式技術培訓班,周圍站滿了來聽講的貧困戶和農(nong) 戶。黃學華表示,今年的早稻和紅薯育苗生長效果比以往差一點,為(wei) 了促進今年農(nong) 產(chan) 品的穩產(chan) 豐(feng) 收,開了這個(ge) 培訓班幫助農(nong) 戶找到解決(jue) 辦法。

  目前,黃學華已通過舉(ju) 辦實用技術培訓19期,培訓農(nong) 戶1736多人次,印發技術資料5000份,催生了優(you) 質稻、特色紅薯、油茶、食用菌等一批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今年基地發展的特色紅薯扶貧產(chan) 業(ye) 帶動了90多戶農(nong) 戶進行種植,其中貧困戶達到了53戶,最大限度降低了疫情對貧困群眾(zhong) 的影響,讓我們(men) 的農(nong) 戶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增收!”黃學華說。

  電商拓銷路 助力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

  產(chan) 出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還得賣得出去。為(wei) 此黃學華通過“電商+村民合作社+農(nong) 戶”的扶貧模式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在村委設立線上銷售服務站,同時利用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加入了全國紅薯產(chan) 業(ye) 微信群,拓寬紅薯產(chan) 業(ye) 的銷路。

  在賣酒鎮,村民隻需要負責前期種植、裝車、運輸等工作,合作社提供發貨場地、貨源、客戶,收購貧困戶和農(nong) 戶種植的紅薯,消除他們(men) 生產(chan) 的紅薯無處可銷的擔憂,還為(wei) 貧困戶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近年來,黃學華充分利用電商平台累計帶動賣酒村及周邊村的2100多戶農(nong) 戶生產(chan) 並銷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600多噸,產(chan) 生直接或者間接經濟效益近千萬(wan) 元,取得了良好的扶貧成效。

  黃學華說,他計劃引導培育年輕的農(nong) 戶學習(xi) 電商銷售,打響賣酒村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酒文化的線上知名度,構建更廣更穩定的合作渠道,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向電商化、標準化、集約化轉型升級,讓村民足不出戶即可將農(nong) 產(chan) 品遠銷各地。(作者單位:廣西玉林興(xing) 業(ye) 縣委組織部 )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09日 12:4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