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微信掃一掃 ×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yi) 為(wei) 題舉(ju) 行第二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實踐創新。我們(men) 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曆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曆史正確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專(zhuan) 家陳星燦就這個(ge) 問題進行了講解,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習(xi) 近平在主持學習(xi) 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ye) ,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hui) 政治意義(yi) 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曆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認識曆史離不開考古學。曆史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jin) 屬於(yu) 我們(men) ,也屬於(yu) 子孫後代。保護好、傳(chuan) 承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我們(men) 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曆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

  習(xi) 近平強調,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曆史軸線,增強了曆史信度,豐(feng) 富了曆史內(nei) 涵,活化了曆史場景。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曆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ti) 係、豐(feng) 富的科技文化藝術成果、獨特的製度創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習(xi) 近平就做好考古和曆史研究工作提出4點要求。一是要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我國古代曆史還有許多未知領域,考古工作任重道遠。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yu) 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加強考古資源調查和政策需求調研工作,提高考古工作規劃水平。要圍繞一些重大曆史問題作出總體(ti) 安排,集中力量攻關(guan) ,不斷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考古學界要會(hui) 同經濟、法律、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科技、醫學等領域研究人員,做好出土文物和遺址的研究闡釋工作,把我國文明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的重大貢獻更加清晰、更加全麵地呈現出來,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三是要搞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考古遺跡和曆史文物是曆史的見證,必須保護好、利用好。要建立健全曆史文化遺產(chan) 資源資產(chan) 管理製度,健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機製,增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防護能力,嚴(yan) 厲打擊文物犯罪。四是要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力、話語權。要積極培養(yang) 壯大考古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ye) ,讓考古事業(ye) 後繼有人、人才輩出。

  習(xi) 近平強調,在曆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wei) 大民族精神和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要通過深入學習(xi) 曆史,加強考古成果和曆史研究成果的傳(chuan) 播,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曆史脈絡,認識中華文明取得的燦爛成就,認識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曆史研究成果,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hui) 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曆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cong) 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牢固樹立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責任重大的觀念,關(guan) 心愛護考古工作者,積極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麵的支持,為(wei) 考古事業(ye) 、文物保護、曆史研究創造良好條件。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9日 19:39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