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書(shu) 記”,是當地村民給他取的“外號”,34歲卻有著5年駐村經曆的扶貧幹部——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沙文鎮黨(dang) 政辦熊平。根據組織安排,從(cong) 2016年起他便開啟了駐村生涯,先後到了三個(ge) 村。2018年,他被選派到國家級貧困村——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派駐清鎮市新店鎮歸宗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在認真走訪和調研後,熊平認為(wei) ,要實現長遠發展,必須改變歸宗村黨(dang) 支部落後的麵貌,補齊產(chan) 業(ye) 和基礎設施發展的短板,增強歸宗村自我“造血”功能,大力發展產(chan) 業(ye) 的同時做到扶智、扶誌相結合,才能讓貧困群眾(zhong) 真脫貧、脫真貧。
支部建強黨(dang) 旗飄
剛到歸宗村時,因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落後、村級活動場所狹小簡陋、黨(dang) 組織帶領群眾(zhong) 致富能力不足等原因,歸宗村黨(dang) 支部被列為(wei) 軟弱渙散黨(dang) 組織。為(wei) 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摘掉後進黨(dang) 支部的帽子,加強黨(dang) 支部規範化建設,提升黨(dang) 支部為(wei) 民服務的能力,他帶著所有隊員協調到各方資金,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村級綜合樓和1500多平方米的村級活動場所。陸續開展先進支部、幫扶單位支部與(yu) 歸宗村支部的結對幫扶聯誼活動,和“我為(wei) 家鄉(xiang) 獻一策”、“最美庭院”、“最孝兒(er) 媳”等一係列活動,極大地調動了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在一次次支部會(hui) 議、一次次交心談心中,黨(dang) 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得到提升。2019年,歸宗村不僅(jin) 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還成了“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黨(dang) 組織”,實現了“後進”變“先進”。
優(you) 化產(chan) 業(ye) 見成效
熊平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依托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因地製宜製定了歸宗村產(chan) 業(ye) 發展五年規劃,采取盤活現有的金銀花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李子產(chan) 業(ye) ,培育元寶楓新產(chan) 業(ye) ,同時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建設麵條加工廠提升產(chan) 業(ye) 水平的總體(ti) 思路,形成了“一花一果一寶楓,李子樹下紅彤彤”的產(chan) 業(ye) 發展布局。“李子樹下紅彤彤”是指合作社在李子樹下套種辣椒,通過合理套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時通過產(chan) 業(ye) 帶動解決(jue) 部分貧困人口就業(ye) 問題。目前全村金銀花全年產(chan) 值近500萬(wan) 元,李子產(chan) 值200萬(wan) 元,辣椒產(chan) 值500餘(yu) 萬(wan) 元。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參與(yu) 分紅和勞動務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
科班出身顯身手
熊平剛到村走訪時,發現當地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種植李子樹,而且本地李子具有成熟早、口感清脆香甜的特性,全村每家每戶都有李子樹,但卻疏於(yu) 管理生長情況良莠不齊,大家都沒想把它作為(wei) 一個(ge) 產(chan) 業(ye) 來發展。本科修習(xi) 果樹種植專(zhuan) 業(ye) 的熊平利用村民的閑暇時間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教村民怎麽(me) 施肥、疏果、修枝,三個(ge) 月的時間,他幾乎走遍了每一戶農(nong) 戶的李子地,把全村12個(ge) 村民組培訓了一遍。在駐村工作組和村黨(dang) 支部的引導下,歸宗村的李子第一次有了專(zhuan) 業(ye) 的管護,還建起了鴨池河畫廊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李子種植進行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紅。2018年,全村李子產(chan) 量達20萬(wan) 斤,2019年突破50萬(wan) 斤,為(wei) 村民創造經濟收益100多萬(wan) 元。
朋友圈裏有妙招
產(chan) 業(ye) 有了,如何破解產(chan) 銷銜接難題?讓熊平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李子銷售問題,前期在駐村工作組、村“兩(liang) 委”、合作社和村民們(men) 的共同努力下,李子種植在2018年迎來了大豐(feng) 收,但到了銷售的時候,大家又犯了難。由於(yu) 沒有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的經驗,村民們(men) 隻能肩挑背扛地到集市上零散銷售,摘下的李子有時5毛錢一斤都沒人要,有時賣不出去的李子又要原封不動地搬回家,或者忍痛倒進路邊山溝裏……熊平心急如焚。“不行!坐著等沒有出路,得想辦法!”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編輯圖片、信息,把李子滯銷的信息通過朋友圈、QQ群、微信群發出去,消息一經發出,一天的時間,就接了8000斤訂單。他還主動聯係上了幾家大型生活超市和一些水果超市,滯銷李子變脫銷,老百姓的收入翻了幾番。從(cong) 此,歸宗村的村民們(men) 都親(qin) 切地叫他“李子書(shu) 記”。
一心一意隻為(wei) 民
在日常駐村走訪中,熊平發現村裏很多土地都不通機耕道,基礎條件非常差,村民們(men) 都是自發組織挖土把路填平,勉強能讓貨車通過,但由於(yu) 路較陡而且沒有條件進行硬化,到了來年,道路又被雨水衝(chong) 刷得坑窪不平、無法通車,村民們(men) 又要重複上一年的工作……要想富,先修路!熊平再一次帶著駐村隊員曆經2個(ge) 月,就道路的規劃設計和占用村民土地的問題,逐戶走訪、征求意見、開院壩會(hui) ,做通了涉及占用土地的35戶村民的思想工作,2019年6月,歸宗村3.5米寬,1.8km長的機耕道終於(yu) 開工了!在“李子書(shu) 記”的帶領下,村民們(men) 熱情高漲,主動出工出力,曆時3個(ge) 月,歸宗村機耕道通車了!竣工那天,村民們(men) 敲鑼打鼓熱烈慶祝。
在熊平的帶領下,困擾歸宗村多年的自來水問題得以解決(jue) ;村集體(ti) 入股的第一家加工企業(ye) ——歸宗村麵條加工廠順利投產(chan) ,打破了歸宗村無集體(ti) 經濟收入的局麵。村裏的老支書(shu) 說:“看著這個(ge) 小夥(huo) 子為(wei) 我們(men) 村謀發展的這股拚勁、闖勁,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歸宗人,我們(men) 沒有幹勁都不行啊!”
2019年,歸宗村順利通過驗收,實現脫貧“摘帽”出列,同時,歸宗村黨(dang) 支部獲得“全省脫貧先進黨(dang) 組織”的稱號。熊平也先後榮獲“全省農(nong) 業(ye) 園區建設先進個(ge) 人”“全省脫貧攻堅優(you) 秀村第一書(shu) 記”“全市脫貧攻堅優(you) 秀黨(dang) 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當地組織部門還將他的駐村故事拍成了微電影—《李子書(shu) 記的扶貧日記》。(供稿單位:貴州省貴陽市白雲(yun) 區委組織部)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