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窩卜村的“八〇後”駐村第一書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小窩卜村鼓勵貧困戶發展“白鵝經濟”。

  車行駛在前往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xiang) 小窩卜村的路上。此行我們(men) 將去小窩卜村采訪脫貧攻堅情況,尤其是要見見一位年輕人——小窩卜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鴻君。一路上,聯合鄉(xiang) 鄉(xiang) 長田鑫給我們(men) 介紹著這個(ge) 村的情況。在田鄉(xiang) 長生動的講述中,我們(men) 仿佛來到了現場……

  一

  2016年,吉林省大安市委組織部幹事李鴻君,接受任命擔任小窩卜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開始,領導們(men) 多少有些擔心:從(cong) 科員到村幹部,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從(cong) 溫暖的小家到鄉(xiang) 村集體(ti) 宿舍……這麽(me) 大的跨度,這個(ge) 年輕人能適應嗎?

  生於(yu) 1985年的李鴻君來到了小窩卜村。一進村,映入他眼簾的就是一個(ge) 垃圾堆。一路上,看不到花草樹木,到處是零零散散的垃圾。村裏有一些房子很破舊,看樣子已是很久無人居住。原來,這個(ge) 有二百四十多戶人家的村子,眼下隻有八十多戶有人居住。

  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第一項工作,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人口進行全麵了解。小窩卜村全村四十個(ge) 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鴻君用了不到十天,全部走訪了一遍。為(wei) 了更加全麵地了解村情民意,並找出這些貧困戶致貧的真正原因,李鴻君又將走訪麵擴大了幾乎一倍,這樣差不多覆蓋到整個(ge) 村莊和所有村民。通過與(yu) 村民的廣泛接觸,他掌握了村裏的一些實際情況。同時,他也從(cong) 村民的態度中,感覺到大家對他這個(ge) 年輕的後生並不是很接受。歸根到底還是不信任。村民們(men) 不相信一個(ge) 城裏來的後生,能在一個(ge) 貧困村裏搞出啥名堂來。

  夜深人靜,李鴻君躺在床上睡不著。他在反複琢磨著如何才能盡快打開工作局麵,獲得村民們(men) 的信任。他突然想到了說話這件事兒(er) 。雖然出生並成長於(yu) 農(nong) 村,但自從(cong) 上大學後,這些年自己一直在外,很少回農(nong) 村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交流,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農(nong) 村嗑”,他已經不會(hui) 嘮了。記得小時候,村子裏來了陌生人,他們(men) 走了之後,村民們(men) 總要議論一番那些人說話的腔調。說話的腔調,說白了,就是用誰的方式想問題,用誰的方式做事,用誰的方式說話。想到這裏,李鴻君一下子有了思路。

  果然,換了嘮“農(nong) 村嗑”的說話方式後,村民們(men) 馬上就跟他親(qin) 近起來。既然大家已經能夠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麽(me) ,也肯認真聽自己說話,那就好辦了。李鴻君打算先從(cong) 村子的環境衛生治理開始,全麵地改變一下村子的麵貌。這就好比一戶人家過日子,真想把日子過好,先得把家裏打掃幹淨,也是給自己提提精氣神兒(er) 。

  首先是解決(jue) 村裏的垃圾問題。在村子裏,每隔三五家設一個(ge) 垃圾箱,並告知全體(ti) 村民,一律不允許亂(luan) 扔垃圾。村裏還配備了一台鉤臂式垃圾車,定期清理垃圾,並進行集中環保處理。然後是街邊的綠化和美化。李鴻君先帶著人對全村的街道和每戶臨(lin) 街院牆全麵排查了一遍。接著對村子進行分區、分段地安排,哪裏種什麽(me) 花,哪裏栽什麽(me) 樹,顏色、高矮、疏密如何搭配等。考慮周密後,便拿著圖紙帶領村民自己動手施工、栽種……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時間,小窩卜村舊貌換新顏。連村民們(men) 自己都不敢相信,小窩卜村會(hui) 變得這麽(me) 漂亮。

  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們(men) 的精神狀態也不同了。大家臉上的笑容多了。還有人開始議論起駐村工作隊的幾位年輕人:“這村裏的事兒(er) 啊,也跟過日子一樣。沒有年輕人張羅事情,就過得沒勁兒(er) 。你瞧這陣子,讓他們(men) 這麽(me) 一張羅,咱們(men) 村立馬就有了活泛氣兒(er) !”

  二

  村容村貌層麵的工作告一段落後,還要繼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要進入更深的層麵,真正幫助貧困戶把日子過好。不但要過好眼前的日子,而且保證工作隊走了之後仍然能過上好日子。這就要激發村民們(men) 的內(nei) 生動力。但是內(nei) 生動力怎麽(me) 激發,誰都沒有現成的方法。

  在組織村街綠化施工時,李鴻君發現了小窩卜村村民存在的一個(ge) 普遍現象——大錢掙不來,小錢不屑掙。栽丁香樹時,村裏考慮讓大家可以通過勞動得到一些報酬。可是,挖一個(ge) 樹坑村裏出五元錢,一天一個(ge) 人能挖幾十個(ge) ,這個(ge) 活兒(er) 還是沒人幹。連小錢都賺不到手,到哪裏去賺大錢呢?李鴻君決(jue) 定改變村民的觀念,引導他們(men) 做一些小事情,把小事情做好了,再考慮做大事情。

  突然來了一個(ge) 好的契機。白城市的扶貧政策裏,有一條獎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每一個(ge) 家庭如果在庭院裏種植經濟作物,不但所在的縣市負責統一收購,還按種植麵積給予一定補助。這是提高農(nong) 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在李鴻君看來,這項政策還有一個(ge) 隱性意義(yi) ,那就是幫助村民樹立過精細日子、聚少成多的理念。

  北方平原上的農(nong) 戶,家裏往往有一個(ge) 很大的庭院,庭院裏有一口水井。如果把這個(ge) 庭院用好,每年就可以掙不少錢。但很多村民嫌麻煩,一般都不願意在這一小塊地上花心思。為(wei) 了動員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李鴻君帶領駐村工作隊的同事,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有的家庭沒有能力耕種,李鴻君就找人來幫他們(men) 種。有的家裏庭院麵積小,李鴻君也千方百計地動員他們(men) 種上規定作物。大安市最近幾年集中發展萬(wan) 壽菊,李鴻君就掐著時間點催促村民下種、剪花、晾曬,到了交貨時間,又統一組織收貨運送。

  除了規定品種外,李鴻君還動員貧困戶們(men) 養(yang) 豬、養(yang) 雞、養(yang) 鴨、養(yang) 鵝,總之隻要有可利用空間,就琢磨做點事情來增加收入。冬天來臨(lin) 時,李鴻君就抓緊組織動員各家做北方人喜歡吃的“黏豆包”。以往,這些農(nong) 副產(chan) 品村民們(men) 都是自家隨意弄一點,哪裏想過要用它們(men) 增加收入?然而,李鴻君對他們(men) 說,隻要你們(men) 把東(dong) 西做出來,保證品質,並有一定的數量,我就負責給你們(men) 賣,有多少,我想辦法賣出去多少。

  一個(ge) 小小的庭院,算出了不小的經濟賬。嚐到了發展庭院經濟甜頭的村民們(men) ,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家家戶戶比著幹起來。一年到頭,一些細心的村民開始自己算賬。村民孫德軍(jun) 拿著計算器,把自己家一年的收入算了兩(liang) 遍:庭院種辣椒收入一千六百四十四元,村級就業(ye) 務工一萬(wan) 一千五百元,扶貧公益崗工資一千八百元,土地發包四千元,低保養(yang) 老保險收入八千二百九十二元,轉移性收入一千八百五十二元,合作社托管養(yang) 殖扶貧項目分紅兩(liang) 千元,光伏分紅兩(liang) 千元……幾項加在一起,一向清淡的日子竟然出乎意料地豐(feng) 厚起來。

  村民閆保利患有嚴(yan) 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犯病時都不能下地行走。當駐村工作隊走訪到他家時,老閆一聲長歎:“唉,我已經是一個(ge) 扶不起來的人啦!你們(men) 要是可憐我,就給我弄一個(ge) 低保吧!”那時,他家住的還是破舊的土平房,應該進行的危房改造還沒有進行,原因是本人不申請。為(wei) 什麽(me) ?因為(wei) 改造期間要折騰,而且房子建完了,還要請幫助幹活的人吃飯。李鴻君一了解情況,心裏就明白了。

  “大叔,你的房子再住下去,既不安全,也不舒服。現在有這個(ge) 機會(hui) ,國家花錢幫改造,你都不幹,將來不後悔嗎?這樣吧,你點個(ge) 頭,我就讓人把你的房子改了,至於(yu) 你說的臨(lin) 時搬遷和請人吃飯,你都不用考慮,我給你安排好,行不?”李鴻君知道,這樣的人需要一點點、一步步地往起扶。

  在李鴻君的勸說下,閆保利終於(yu) 同意了自家的危房改造。春天時李鴻君幫助報的計劃,秋天時老閆就搬進了新家。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老閆的心情大好。老閆的年齡其實不算大,剛剛搭上五十歲的邊,按理說不應該就這樣抱病消磨餘(yu) 生。李鴻君抓住機會(hui) ,和他商量起未來的計劃,動員他幹點兒(er) 什麽(me) 。

  “但是,我這個(ge) 樣子能幹點兒(er) 啥呀?”閆保利問他。

  “你這個(ge) 狀態,我看隻要不幹吃重的活兒(er) ,幹點啥都行。現在有一個(ge) 好機會(hui) ,不知你感不感興(xing) 趣。市裏實行產(chan) 業(ye) 扶貧計劃,可以免費給貧困戶解決(jue) 五隻羊。如果你想養(yang) 的話,我就給你爭(zheng) 取一下。羊到手,你就隻管看護,技術我找人給你指導。羊養(yang) 多了,想賣,我負責給你賣,你看怎麽(me) 樣?”

  這時,老閆的妻子接了話:“要啊,白給的咋不要呢!養(yang) 不活,吃肉也是好的……”

  “嬸子呀,那可不行啊!國家免費給你羊,不是讓你殺了吃肉的,是要讓你通過養(yang) 羊成為(wei)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戶。如果打算吃,羊養(yang) 多了咋吃都行。但這幾隻不能隨便吃。如果發現誰有意把羊吃了,就要取消貧困戶的一切待遇。這個(ge) 你們(men) 要想好,是想吃肉還是想發家致富。如果想吃肉,就別申請要羊了,免得被處罰……”李鴻君知道,扶貧不是發福利,這是個(ge) 原則問題,所以就把情況給他們(men) 說明白了。

  老閆沉默半晌,說了一句:“那我就試試吧!”

  羊送來時是五隻,一隻公羊、四隻母羊,品種是繁殖能力極強的小尾寒羊,一年繁殖兩(liang) 次,一次可產(chan) 四五隻羊羔。老閆試養(yang) 成功了!兩(liang) 年後,羊群擴大到一百二十多隻。利用放羊的方便,閆保利又兼任了村裏的護林員,每年從(cong) 村裏領回五千元工資。一年下來各項收入加一起,少說也有三萬(wan) 多元。日子過好了,老閆的腰病也好了許多,見人笑臉也多了。

  三

  村裏的變化和駐村工作隊的辛勤努力,小窩卜村的村民們(men) 都看在眼裏。大家對李鴻君的評價(jia) ,與(yu) 他剛來時相比已經大不一樣。一提起這個(ge) 城裏來的年輕人,大夥(huo) 兒(er) 無不交口稱讚:“這小夥(huo) 子可真行!”一些老人不但把他當自家的後生待,甚至有什麽(me) 事情都願意和他說,讓幫著拿個(ge) 主意。李鴻君不僅(jin) 得到了小窩卜村村民的信任,而且獲得了更大範圍的認可——在吉林省五十位最美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評選中榜上有名。這些光環的背後,是三年多來這個(ge) “八〇後”心靈上的曆練和行動上的擔當,是那些閃著光亮的汗水和淚水。

  三年多來,為(wei) 了村裏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李鴻君放棄了所有雙休日和大部分節假日,端午、中秋、元旦都在村裏度過。如此一來,他自然也放棄了與(yu) 家人的團聚時光。每次回家,小小的兒(er) 子都會(hui) 一把抱住爸爸,大喊:“爸爸來啦!”在孩子的感覺裏,爸爸像客人一樣難得一見。每次聽到孩子這一聲喊,李鴻君的心裏都一陣酸楚。好在妻子想出了一個(ge) 可以兼顧的辦法,每到節假日,便開車帶著孩子來看望他。妻子說,這樣也可以讓孩子看看他爸爸是怎樣工作的,教育孩子長大後也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個(ge) 有理想有擔當的人。

  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時,李鴻君照例不能回家。在這個(ge) 團圓的節日裏,再怎麽(me) 忙也要回家與(yu) 家人團聚,但村裏的事情實在是太多。那天,李鴻君正在埋頭忙碌,一抬頭,突然發現母親(qin) 拎著水果來看他了。這時他才想起來,已經很長時間沒去看母親(qin) 了。這樣的節日,本該兒(er) 子拎著月餅、水果去看母親(qin) ,現在卻讓母親(qin) 來探望兒(er) 子!李鴻君的眼淚當時就流了下來。

  “兒(er) 子,別難過,你能沉下心來幹事業(ye) ,媽為(wei) 你高興(xing) 啊!”母親(qin) 趕緊安慰李鴻君,母親(qin) 也流淚了。但是,臉上流著淚,心裏卻是幸福的。淚水中,她看到的是投身於(yu) 脫貧攻堅事業(ye) 的兒(er) 子,在不斷地成長、成熟。

  是啊,當初村民們(men) 看不入眼的年輕人,現在已經成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信賴的領路人和主心骨。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8日 07:0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