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唯一的仫佬族發源地廣西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有一群織夢者——仫佬山鄉(xiang) 的村黨(dang) 組織第一書(shu) 記,他們(men) 正在仫佬山鄉(xiang) 踐行著習(xi) 總書(shu) 記代表共產(chan) 黨(dang) 人做出的莊嚴(yan) 承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共產(chan) 黨(dang) 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第一書(shu) 記們(men) 在駐村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用心用情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困難,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編織脫貧致富夢小康夢而努力奮鬥著。
吳建平:真情駐村 用心扶貧
2018年3月15日,30歲的吳建平從(cong) 南寧航道管理局隆安分局來到佑洞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一車一圖一筆記,為(wei) 了盡快熟悉村情,吳建平騎著一輛電動車在群山中穿梭。短短兩(liang) 個(ge) 月,他跑遍了佑洞村13個(ge) 自然屯,自製的衛星影像圖上也標注滿了所有貧困戶的家庭位置和基本信息,工作筆記上更是寫(xie) 滿了每天的工作情況和與(yu) 貧困戶交流的所有信息,以及脫貧的對策和建議等,構成一套完整的一張圖信息數據庫。“衛星影像圖+貧困戶”讓吳建平很快熟悉了村情及貧困群眾(zhong) 的家庭住址,有效解決(jue) 了聯係群眾(zhong) 的難題。
“組織選派我到農(nong) 村基層一線開展扶貧工作是信任、是激勵、是鞭策。”吳建平時常對自己說,“幹了這個(ge) 工作,就該擔起這份責任,必須舍得‘小家’才能為(wei) ‘大家’。”2018年4月30日,吳建平在南寧舉(ju) 行婚宴。第二天上午,他沒來得及和去還婚紗的妻子道別就匆匆返回佑洞。第一書(shu) 記是脫貧攻堅的“領頭羊”,更是群眾(zhong) 的貼心人。上戶口、谘詢扶貧政策、鄰裏糾紛、辦理殘疾證明等問題,隻要群眾(zhong) 找到吳建平,他都會(hui) 認真傾(qing) 聽、記在心間,並用心處理,讓群眾(zhong) 放心。
50多歲的銀星木,獨居在烏(wu) 木舊屯深山老林裏,族人兄弟動員他多次,他才肯搬到現在的烏(wu) 木屯來,但一直不願意去辦理戶口的他成了“黑戶”。吳建平知道後,立即向派出所匯報,協調戶籍民警上門為(wei) 銀星木辦理落戶手續。經過一個(ge) 多星期的勸導,銀星木終於(yu) 同意辦理戶口。“吳書(shu) 記真是我們(men) 群眾(zhong) 的貼心人,我們(men) 有什麽(me) 困難,他都會(hui) 第一時間幫我們(men) 解決(jue) 。”銀星木的親(qin) 人銀邦喜滿懷感激地說。
兩(liang) 年來,吳建平爭(zheng) 取到260萬(wan) 元用於(yu) 發展佑洞村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探索“一引二融三貸(帶)”的發展模式,即以交通運輸廳幫扶資金建設養(yang) 殖基地基礎設施和啟動種牛養(yang) 殖為(wei) 引領,融合村集體(ti) 資金擴大養(yang) 殖規模,通過“貸牛還牛”“貸牛代養(yang) ”等養(yang) 殖模式,實現貧困戶、非貧困戶和村集體(ti) 共同受益。
韋華舉(ju) :踏遍高嶺 瓜滿千裏
“韋書(shu) 記,這是我兒(er) 子在外麵帶回來的特產(chan) 核桃,您嚐嚐!”“韋書(shu) 記,這是我女兒(er) 給我過生日買(mai) 的特產(chan) 柚子,您試試口感怎麽(me) 樣?”韋華舉(ju) 遍訪群眾(zhong) 的時候時不時得到村民熱情的招待,有一天他腦子裏冒出了個(ge) 想法,怎麽(me) 別人都有自己的特產(chan) 水果,賣得那麽(me) 好?我們(men) 上朝村也可以打造我們(men) 的品牌農(nong) 產(chan) 品出來。他踏遍上朝村的高嶺和深山,發現地裏大都種著青貯玉米、紅薯等作物,沒有特色,經濟效益不高。他領著縣裏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水果站等部門技術人員實地考察上朝村的地勢氣候條件,根據光照足,溫差大的特點,確定了發展西瓜種植產(chan) 業(ye) 的規劃,他一邊加班加點做規劃,一邊走村入戶做群眾(zhong) 思想工作.....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兩(liang) 三年的努力,到2018年,發動群眾(zhong) 種植西瓜達100多畝(mu) ,村民增收明顯。為(wei) 了打造“上朝西瓜”品牌,他又與(yu) 村委帶著村民籌劃著舉(ju) 辦西瓜節活動,為(wei) “上朝西瓜”造勢。
2019年,他主動聯係水果站技術指導員,由村委牽頭,組織全村有種植“上朝西瓜”意願的農(nong) 戶,免費為(wei) 他們(men) 開展技術培訓,免費發放種子,擴大種植麵積,增強產(chan) 業(ye) 活力。現如今,上朝西瓜產(chan) 業(ye) 發展良好,陸續登上了羅城電視台新聞、河池日報、河池電視台新聞、今日頭條等媒體(ti) ,“上朝西瓜”品牌影響力逐漸增強。
今年7月份的第三屆上朝西瓜節吸引了各地方的遊客前來。村民們(men) 載歌載舞,遊客們(men) 比賽吃西瓜、西瓜猜重、趕鴨子贏西瓜......參加活動的企業(ye) 當天就與(yu) 上朝村簽訂了西瓜訂單。“韋書(shu) 記領著咱們(men) 一起幹,大家的生活像地裏種的大西瓜一樣又紅又甜。”今年賣瓜收入2萬(wan) 元的鸞洞屯村民吳承強感慨道。
盧菁菁:再續前緣 不負青春
“大浪屯韋萬(wan) 武,其兒(er) 子患有疾病需長期服藥看護,已享受低保政策。”、“香境屯韋能,坭秋屯韋西剛、韋代二,大崇屯陸顯剛共計4戶11人隻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幫扶一把,是有條件達到‘兩(liang) 不愁三保障’脫貧要求的。”......這是盧菁菁日記本裏的扶貧記載。類似這樣的大小事,這三年多來,盧菁菁都記載在那6本厚厚的日記本裏,見證了大境村的改變,記錄了群眾(zhong) 的幸福生活。
這位幹練的女幹部,已經在扶貧係統工作7年,其中駐村有3年的時間。2017年8月,“80後”盧菁菁帶著縣扶貧辦的殷切囑托,到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dong) 門鎮大境村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投入脫貧攻堅戰。她和同事們(men) 利用3個(ge) 月時間,認真謀劃,排出脫貧攻堅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shu) ,實施“一幫一聯”工作機製,通過產(chan) 業(ye) 扶持、轉移就業(ye) 、移民搬遷安置、教育扶智、醫療救助解困、扶貧小額信貸扶持、發展產(chan) 業(ye) 等方式,實現全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24%,2017年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打響東(dong) 門鎮脫貧第一槍。
2018年初,縣裏要換新一批駐村第一書(shu) 記,盧菁菁有機會(hui) 調離村子,但她內(nei) 心割舍不下大境,主動申請留下來。當年3月,她如期連任大境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立即緊鑼密鼓地為(wei) 全村未來3年的發展規劃編報項目庫。盧菁菁聯係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糖業(ye) 局等部門進行考察,經調研發現當地坡地適宜種植油茶,而且縣裏有油茶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惠政策,於(yu) 是她在村裏大力宣傳(chuan) 種植油茶。2018年-2019年她發動全村16戶貧困戶、34戶非貧困戶共計發展1819.3畝(mu) 油茶扶貧產(chan) 業(ye) ,建成縣級1200畝(mu) 油茶連片示範基地1個(ge) 和村級50畝(mu) 以上連片油茶示範基地2個(ge) ,成功拓寬了大境產(chan) 業(ye) 結構圖。
2018年6月13日,她的日記本裏寫(xie) 著“此9戶30人,除韋能家3人原還居住在土木房中,其餘(yu) 貧困戶均住在磚混房或移民搬遷房中。”為(wei) 了讓韋能早日實現危房改造,她隔三差五到香境屯韋能家一邊幫忙喂雞喂鴨一邊做危改政策宣講,為(wei) 韋能分析各項利弊,逐步打消了他的顧慮,最終韋能決(jue) 定在2018年10月動工危改。為(wei) 期5個(ge) 月的危改工作,盧箐箐經常通過電話、微信以及現場走訪了解改造進度和困難,韋能的新房在2019年3月完成門窗水電安裝。通過危改政策的精準宣傳(chuan) 和落實到戶,他的“兩(liang) 不愁三保障”指標全部達標,通過2019年脫貧“雙認定”甩掉了貧困戶“帽子”。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委組織部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