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釗:白手起家的“牛書記”

張景瑞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在遼寧省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有一個(ge) 小有名氣的“牛書(shu) 記”,隻要談起養(yang) 牛就滔滔不絕。其實,“牛書(shu) 記”並不姓牛,他叫薛釗,是遼寧省委宣傳(chuan) 部的一名副處長。2018年3月,他響應省委號召主動報名來到朝陽縣羊山鎮魯王杖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

  兩(liang) 年多來,他白手起家,不等不靠,帶領村幹部“賒賬建牛場”,幹起了全鎮第一個(ge) 村辦產(chan) 業(ye) ,把一個(ge) 雜草叢(cong) 生的荒山溝變成了存欄202頭牛,占地30餘(yu) 畝(mu) 的生態養(yang) 牛場,薛釗也因此被村民、朋友們(men) 戲稱為(wei) “牛書(shu) 記”。

  “小事情”促成“大想法”

  建養(yang) 牛場是好事。剛到村不久的薛釗,第一次在村兩(liang) 委會(hui) 上提出建牛場來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時,得到的不是大家的支持,卻是一致反對。麵對種種質疑和擔心,薛釗並沒有爭(zheng) 執,而是暗下決(jue) 心:一定多做實事,得到村民認可,力爭(zheng) 把牛場建起來。

  2018年3月23日,駐村不足10天,薛釗就協調鐵嶺某企業(ye) 為(wei) 村小學無償(chang) 捐助2台風暖鍋爐,徹底解決(jue) 了60位師生冬季取暖的問題。

  之後幾個(ge) 月,薛釗積極聯係企事業(ye) 單位為(wei) 村裏捐圖書(shu) 、電腦、路燈、村部辦公設施、捐建灌溉井,協調遼寧電視台為(wei) 村裏拍攝專(zhuan) 題宣傳(chuan) 片、協調愛心團隊到鎮上和村裏義(yi) 診。他還親(qin) 自為(wei) 村裏的扶貧鴨蛋代言,自掏腰包購買(mai) 了包裝並通過電商平台將扶貧鴨蛋賣出了省,一次就為(wei) 貧困戶分紅兩(liang) 萬(wan) 餘(yu) 元。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在村裏卻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既為(wei) 村裏解決(jue) 了實際問題,同時也樹立了駐村幹部的良好形象,得到了村幹部和廣大村民的一致認可。

  “小書(shu) 記”展現“大作為(wei) ”

  感到時機成熟,薛釗又一次提出了建設牛場的想法。這次大家並沒有反對,但是建設牛場投入巨大,啟動資金從(cong) 哪裏來?薛釗認為(wei) ,產(chan) 業(ye) 是根本,沒有產(chan) 業(ye) 做支撐,脫貧攻堅工作、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治理等都將是空中樓閣。

  經過反複溝通,薛釗最終和村兩(liang) 委達成一致,晚幹不如早幹,不等不靠,沒有啟動資金,就由第一書(shu) 記擔保,賒賬建設牛場。2018年5月17日,王杖子村畜牧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7月18日,牛場破土動工。

  那一陣子,牛場每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薛釗每天都奔走在找資金的路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兩(liang) 年來,通過社會(hui) 捐贈、愛心眾(zhong) 籌、集資入股等形式,募集資金300餘(yu) 萬(wan) 元,實現存欄肉牛202頭。

  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牛場的電通了、路好了、實現了網絡全覆蓋。2020年2月,牛場的第一批肉牛出欄,為(wei) 貧困戶分紅15萬(wan) 元,為(wei) 村集體(ti) 分紅3萬(wan) 元。牛場也迎來了第一批9戶村民共計40萬(wan) 元的自願入股。

  在建設扶貧牛場的同時,薛書(shu) 記又將目光投向了生態養(yang) 雞產(chan) 業(ye) 。說幹就幹,一座麵積330平方米的生態“溜達雞”養(yang) 殖場建起來了,精心選購的2000隻雞雛投放到羊山鎮魯王杖子村溜達雞場內(nei) ,它們(men) 每天吃著小雜糧,喝著山泉水,沐浴在陽光下,確保了純生態養(yang) 殖,預計在出欄時可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10萬(wan) 元。

  “小產(chan) 業(ye) ”彰顯“大成效”

  眾(zhong) 所周知,農(nong) 村幹產(chan) 業(ye) 難,而最難的是建立長效機製。兩(liang) 年多來,不止一個(ge) 人提醒過薛釗,“千萬(wan) 不要你一走牛場就黃了”。如今,駐村時間已不足一年,薛釗除了繼續為(wei) 牛場跑扶持外,又開始著手於(yu) 養(yang) 牛場長效機製的建立。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業(ye) 經濟專(zhuan) 家的電話成了薛釗的谘詢熱線,用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專(zhuan) 業(ye) 研究合作社的王春平教授的話說,“薛釗是我見過的最較真的學生。”

  2020年3月4日,養(yang) 牛場運營一年多來的第一份公示在全村11個(ge) 自然屯張貼,牛場的資金來源、運作模式、負債(zhai) 情況和發展遠景規劃展現在村民麵前。

  3月26日,召開村民代表大會(hui) ,研究通過村集體(ti) 股份授權代表人選並公示。

  4月12日,召開合作社成員大會(hui) ,研究通過新社員入社、修改完善章程、聘用經理等一係列事宜,研究通過了由薛釗起草的完善的村集體(ti) 、土地和個(ge) 人入股合作社合同。

  4月15日,合作社肉牛養(yang) 殖項目召開第一次股東(dong) 大會(hui) 。優(you) 化的組織結構是基礎、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動力、完善的製度約束是保障,這就是薛釗建立產(chan) 業(ye) 發展長效機製的思路。

  薛釗說,“牛場雖然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發展時期,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我要抓住最後的時間,盡全力讓牛場能夠活下來,立得住,走得遠。”(作者單位:遼寧朝陽縣委組織部)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4日 08:3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