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部前的“扶貧地攤”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這豆角早上才摘的,新鮮得很,嫩得很,買(mai) 得多便宜多。”不久前,江西上高縣翰堂鎮中樓村的村部前坪成了熱鬧“集市”,10餘(yu) 名貧困戶架攤擺貨,吆喝起自家的農(nong) 產(chan) 品。在這個(ge) 村部集市的攤位上,74歲的貧困人員左書(shu) 浪的攤位生意尤為(wei) “跑火”,平日依靠種菜賣菜掙錢的他,有了這個(ge) 攤位後,銷售收入更是“水漲船高”。

  這是中樓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聯合組織的小型“集市”,也是主題黨(dang) 日活動項目之一。村部作為(wei) 消費扶貧現場,聯係縣直單位前來采購,為(wei) 貧困戶賣貨提供便利。“扶貧地攤”的誕生源於(yu) 一次主題黨(dang) 日活動。中樓村的幫扶單位縣煙草局全體(ti) 黨(dang) 員進村入戶,與(yu) 中樓村開展支部聯建,征集村民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到很多貧困戶由於(yu) 缺乏發展思路等原因,僅(jin) 能在家務農(nong) ,脫貧艱難的情況後,針對農(nong) 村貧困戶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零散的特點,決(jue) 定在村部旁的小塊空地上辦個(ge) 臨(lin) 時的“村部集市”。通過第一書(shu) 記、機關(guan) 黨(dang) 員幹部“帶貨”、集市設扶貧攤位等手段幫助貧困戶銷售扶貧產(chan) 品。

  “這雞蛋昨天去貧困戶家收的,要不要?夏天這蒲扇實用,大姐來一把吧?”中樓村第一書(shu) 記王道玖也加入到集市地攤隊伍行列中,整個(ge) 集市屬他吆喝聲最大。王道玖的攤位品種豐(feng) 富多彩,有時令蔬菜、梨瓜、蓮子,有梅幹菜、小幹筍等幹貨,有蒲扇、小竹籃等手工品,頗受群眾(zhong) 青睞,詢價(jia) 購買(mai) 的群眾(zhong) 絡繹不絕。王書(shu) 記“購貨途徑”主要是從(cong) 貧困戶家中收購農(nong) 產(chan) 品、從(cong) 扶貧產(chan) 業(ye) 基地拿產(chan) 品代銷,從(cong) 而增大扶貧產(chan) 品銷量,增加村裏貧困戶收入。

  “目前貧困戶攤位有十來個(ge) ,主要賣些蔬菜、幹貨等農(nong) 產(chan) 品,買(mai) 得好的1天也能上百元。我們(men) 針對貧困戶流動攤位進行免費擺攤,如對貧困戶趙秋蓮的長期固定服裝攤位就進行適當減免。”村支書(shu) 左象英說。“現在擺攤的人越來越多了,要提早來才有好的攤位。王書(shu) 記,下次幫我先‘占’個(ge) 好位置,我想多拿點東(dong) 西來賣。”貧困戶盧生牯早早便與(yu) 王道玖約好了下次出攤的事……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3日 11:0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