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的索南益西對搬家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從(cong) 小生活在牧區的他,一年要搬三五次家,夏季牧場、秋季牧場以及冬季牧場。索南益西開心地說,現在自己搬出了小帳篷,住進了新樓房。
2017年底,索南益西一家從(cong) 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門士鄉(xiang) 門士村搬到噶爾縣康樂(le) 新居,“我第一個(ge) 舉(ju) 手同意搬遷,不想讓孩子們(men) 像我們(men) 一樣居無定所,想讓他們(men) 安穩地生活。”
索南益西家是占地150平方米的兩(liang) 層藏式小樓,樓下5個(ge) 房間分別裝修成廚房、客廳、洗手間等,樓上沿走廊分布著5間臥室。寬敞明亮的客廳裏擺著藏式沙發、藏式矮桌,精美的藏櫃中間是一台大彩電。索南益西坐在客廳裏,消瘦黝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沒花一分錢,就在城市裏有了溫馨舒適的住房,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以前,一家人擠在帳篷裏,不方便也不衛生。現在一人一間房,幹淨又整潔。”
康樂(le) 新居是阿裏地區易地扶貧搬遷的首個(ge) 重要工程,惠及阿裏地區噶爾縣、措勤縣、改則縣、革吉縣、日土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714戶2952人。小區內(nei) 基礎設施完備,幼兒(er) 園、衛生服務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
從(cong) 牧區到城鎮,海拔下降了近600米,索南益西的風濕關(guan) 節病也有好轉,“現在要適應城鎮生活,要學的東(dong) 西很多!”
索南益西告訴記者,搬遷以後,一家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去,在牧區靠放牧犛牛為(wei) 生,沒有多少收入。如今,他承包了康樂(le) 新居合作社的茶館,“生意還不錯,一個(ge) 月純利潤有1萬(wan) 元左右,妻子在附近打工,兒(er) 子也找到了工作。”平時回到家,他會(hui) 盯著小孫子看書(shu) 學習(xi) ,“我雖然不識字,但要盯緊他學習(xi) ,沒文化真的不行。”
從(cong) 2006年起,西藏實施以農(nong) 房改造、遊牧民定居、扶貧搬遷和“興(xing) 邊富民”安居為(wei) 重點的農(nong) 牧民安居工程。廣大農(nong) 牧民自有住房麵積已由2012年的人均29.58平方米提升到41.5平方米,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