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祖祖輩輩走了多少年了,我家老四還是在這條路上出生的呢……當時彭宗洪用板車拉著我下山,下過雨的山路坑坑窪窪,走到半路上,我就不行了,隻能半路接生……”提起這段心酸事,海子村民小組長文雲(yun) 還是沒忍住,跟駐村第一書(shu) 記董曉光訴起了苦。
文雲(yun) 所在的海子村民小組是雲(yun) 南昭通市鹽津縣廟壩鎮黃草社區四個(ge) 高寒偏遠村民小組之一,她口中提到的這條上山下山的路,就是從(cong) 鄉(xiang) 村二級公路到海子村民小組的一條鄉(xiang) 村土路。要致富先修路,這是土路,也是生路。從(cong) 2015年到2020年,東(dong) 華大學先後選派了四任第一書(shu) 記,接續開展駐村扶貧,在這條山路上一走就是6年……6年間,山路變鄉(xiang) 村公路,大山深處的海子村民也搬進了新房。
走你走過的山路
海子村民小組位於(yu) 高寒偏遠地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唯一的一條上山下山的鄉(xiang) 村土公路,步行到村公所要2個(ge) 小時。一旦遇到下雨天,不僅(jin) 路麵濕滑,路兩(liang) 邊還極容易發生滑坡,沒有要緊的事情一般老百姓都是不敢下雨天走下山的。老百姓到村公所看病取藥、孩子們(men) 上學放學、到鄉(xiang) 鎮或者縣城購買(mai) 生活用品,都很辛苦,上山下山的路成為(wei) 老百姓心中最大的結。
2015年7月,陶康樂(le) 成為(wei) 東(dong) 華大學派駐黃草社區的首任第一書(shu) 記。走村入戶,了解民情貧情是他到村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帶個(ge) 筆記本,穿上雨鞋,和村上的幹部就出發了。走在泥濘的路上,他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路上經過的村民小組、貧困戶信息。這條山路集中了7個(ge) 村民小組,占到整個(ge) 社區的1/4還多。再走進農(nong) 戶破舊的串架房,還有幾十年的土坯房,陰暗潮濕的房子一戶一戶散落在山裏,串個(ge) 門都要爬破過坎…… “根據農(nong) 村危房改造的要求,這裏的農(nong) 戶多數要實施拆除重建”,他在筆記本上記錄下這句話。
回到村上,他馬上召開辦公會(hui) ,並向上級政府和東(dong) 華大學提出了援建村民安置點的工作請求。學校在接到工作請求後,由基建後勤處主要對接並實地調研考察,從(cong) 原本十分緊張的基建經費中,調撥一部分作為(wei) 捐贈,專(zhuan) 款專(zhuan) 用於(yu) 支持黃草社區海子村民小組建房。得到這個(ge) 信息,社區幹部大夥(huo) 兒(er) 心裏十分高興(xing) 。然而,新的問題又來了。到海子不通汽車,建房的磚瓦和物料怎麽(me) 運輸上去?經過很長時間的研究討論,最終決(jue) 定從(cong) 建房資金中抽出一部分先把鄉(xiang) 村二級路到海子村民小組這條山路拓寬培育。說幹就幹,社區幹部白天組織施工晚上還要趕到臨(lin) 近的農(nong) 戶家做工作,處理占地出工的糾紛問題等……
一年的時間很快,這條公路於(yu) 2016年6月份完工通過驗收。陶康樂(le) 也結束掛職。黃草社區同期迎來了新的“陶書(shu) 記”——陶俊清。陶俊清一上崗就麵臨(lin) 了一個(ge) 十分棘手的問題。剛剛修建好的公路,用了沒有多久就被“7.05”山洪大水衝(chong) 垮了!雖然社區三次組織群眾(zhong) 修複道路,但是高山上雨水較多,又恰逢居民集中建房,道路無法長期承載重型建材的運輸,加重了損壞程度。
一路上的問題連著問題
不僅(jin) 如此,建房款到賬了,一係列的問題也就提上了日程。在哪裏建房?如何規劃選址、涉及占用老百姓的地塊如何賠償(chang) ?建房的標準怎麽(me) 確定?老百姓建新房“背賬”怎麽(me) 解決(jue) …… 這些問題都成為(wei) 接棒者陶俊清和掛職副縣長盧洪偉(wei) 他們(men) 共同要去麵對的現實問題。“多和老百姓在一起,問題或許就能找到答案”,這是他們(men) 開展定點扶貧的工作信念,老百姓的問題要從(cong) 老百姓身上著手。
和陶康樂(le) 一樣,陶俊清也是帶著個(ge) 筆記本,深一腳、淺一腳,在這條山路上一走就是一年多。老百姓建房不積極,他就一戶一戶地談未來搬遷後的生活憧憬;老百姓建房“借錢難”,盧洪偉(wei) 和陶俊清就跑前跑後和鄉(xiang) 鎮聯係協助貸款…… 就這樣,一年多的時間,他們(men) 在這條山路上來來回回走了幾十趟。他們(men) 陪伴著海子村民老百姓攻堅克難,逐戶製定建房進度和方案,幫著他們(men) 解決(jue) 建房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看著一戶戶地基打起來,他也跟著笑了起來……
2017年7月,陶俊清結束掛職,把接力棒交到了第三任第一書(shu) 記張強的手中。也是從(cong) 張強開始,東(dong) 華大學選派掛職副縣長和駐村第一書(shu) 記服務期改為(wei) 2年。他們(men) 所在的這兩(liang) 年,鹽津縣麵臨(lin) 著脫貧迎檢的大考。“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對標對表的檢查任務指標繁重,所有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措施都是倒排工期,要求按時保質保量實現既定目標。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其中的硬指標,也是極其難啃的“硬骨頭”。海子村民小組的地基打起來了,但是由於(yu) 道路狀況糟糕,對於(yu) 地處高山區的海子小組,不少司機都不願意行駛到這邊的道路上,掛職副縣長盧洪偉(wei) 、駐村第一書(shu) 記張強一到崗就和支書(shu) 羅登雄一起想辦法聯係運輸車輛,部分建材的運輸費甚至高於(yu) 建材成本,他們(men) 還主動找到司機師傅們(men) 做工作,幫著老百姓“砍價(jia) ”……
看著一間間新房平地而起,海子老百姓之間卻鬧起了“不愉快”。海子村民小組14戶41人,最初得到建房補助的是12戶。其中2戶,一戶是常年外出務工的彭登平,申請易地扶貧搬遷;一戶是房屋鑒定時候剛好建房的彭宗禮,房屋不符合農(nong) 危改政策。看著鄰居們(men) 建新房,兩(liang) 戶人心裏麵多少有些意見,易地搬遷戶的因為(wei) 房間小又想調整回來修房,現在有安全住房的,對農(nong) 村危房改造政策心生“埋怨”。
這一切都被他們(men) 看在眼裏,利用下鄉(xiang) 察看督促建房進度的契機,張強總是往這兩(liang) 戶家裏走。噓寒問暖,了解家庭情況。看到彭宗禮年邁體(ti) 衰的老父親(qin) 彭興(xing) 忠,就問起來有沒有及時辦理殘疾證,看病就醫有沒有申請臨(lin) 時救助……與(yu) 村兩(liang) 委一同想辦法幫助解決(jue) 其生活困難問題。彭登平常年外出打工,張強想方設法聯係到其本人,同時通過其兄弟彭登林和姐姐彭登容,及時掌握和了解他和孩子務工情況、工資待遇情況,力所能及地把扶貧政策用足用好,盡力提供幫助……
經過近兩(liang) 年的共同努力,海子村民小組14戶的住房安全問題終於(yu) 得到解決(jue) ,實現了“住有所居”:既有自建房屋,也有實施農(nong) 村危房改造,還有易地扶貧搬遷。
張強於(yu) 2019年7月掛職結束,董曉光接過接力棒,成為(wei) 黃草社區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過程中的第四任第一書(shu) 記。
一直幸福著你的幸福
董曉光的服務期也是兩(liang) 年。脫貧攻堅到現階段,是“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所有“難啃”“啃不動”的硬骨頭都要掃尾、清零。
董曉光迅速找到和前任第一書(shu) 記們(men) 的“聯結點”,建立起了兩(liang) 個(ge) 微信群“鹽津合夥(huo) 人”“黃草合夥(huo) 人”。“合夥(huo) 人”微信群體(ti) 現的是學校定點扶貧的一種信念,不僅(jin) 僅(jin) 將學校自2015年開始陸續派駐的掛職副縣長、駐村第一書(shu) 記“網羅”到一起,隨時谘詢聯絡,更是在傳(chuan) 達“一次鹽津行,一生鹽津情”接續扶貧精神。
在最後階段,住房安全有保障要求“搬新拆舊”。擺在董曉光麵前的第一個(ge) 難題就是海子村民小組新建組內(nei) 安置點公共生活區域是一潭潭“泥塘塘”,老百姓“前腳掌帶泥,後腳掌帶水”,進進出出非常不方便,不願意搬進新房生活。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學校師生募捐的十多萬(wan) 元到賬了!
隨後,董曉光和掛職副縣長範金輝馬上到海子村民小組入戶調研,召開院壩會(hui) ,聽取群眾(zhong) 意見。回來,又先後多次召開集體(ti) 辦公會(hui) ,製定完善公共生活區域硬化方案。在學校和鄉(xiang) 鎮黨(dang) 委政府指導下,落實開展硬化。十一假期也沒有休工,終於(yu) 使得老百姓房前屋後變得“亮堂堂”。
解決(jue) 了入住新房的“攔路虎”,更大的問題擺在了麵前——“建新拆舊”。一聽說要拆掉老房子,很多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都不理解。幾十年的老房子,承載了太多珍貴的記憶……
在掛職副縣長範金輝老師的帶領下,董曉光、羅登雄先後十餘(yu) 次到海子入戶做群眾(zhong) 工作、開院壩會(hui) ,因為(wei) 要等老百姓收工回家,有幾次開完會(hui) 都接近晚上十點了,他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耍嘴皮子”,更是“下真工夫”——修建蓄水池、化糞池,鋪設排汙管道,解決(jue) 因為(wei) 修建配套設施的占地及賠償(chang) 糾紛等…… 最後,在院壩會(hui) 上,看著老百姓高高舉(ju) 起的“同意”的手,他們(men) 滿心歡喜…… 在2019年的11月份,所有12戶農(nong) 戶終於(yu) 順利搬遷入住,也同步拆遷了危舊房屋。
走過老百姓上山下山的路,他們(men) 深感老百姓生產(chan) 生活的不易。為(wei) 了讓海子老百姓更好地脫貧致富,他們(men) 邀請中草藥種植龍頭企業(ye) 多次深入山林調研考察簽訂訂單銷售協議;撰寫(xie) 《藥食同源天麻產(chan) 業(ye) 扶貧創新體(ti) 係建設項目》積極申報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zhuan) 項資金扶貧項目;召集產(chan) 業(ye) 發展座談會(hui) ,指導三戶積極爭(zheng) 取扶貧小額信貸支持,發展竹筍、肉牛養(yang) 殖,引導當地獼猴桃種植企業(ye) 綁定貧困戶適度發展……
今年,海子終於(yu) 迎來了“黃草社區二級公路至海子村民小組鄉(xiang) 村公路硬化項目”的入庫準備施工的通知。6年前的海子,深藏大山,串架房發潮發黴、散架腐朽;如今的海子,院落聯排整齊,院壩平坦。無論是發展肉牛養(yang) 殖、竹筍種植、天麻種植、中草藥種植,還是外出務工,都有著各自奮鬥的“活路”…… 東(dong) 華大學陸續選派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們(men) ,已經成為(wei) 海子村民小組的“幸福合夥(huo) 人”,那些有關(guan) 的奮鬥故事,這片群山和群山的主人們(men) 會(hui) 記得……(作者單位:東(dong) 華大學)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