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龍:不破貧局不離村

申金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以前,村集體(ti) 經濟單一,村‘兩(liang) 委’班子威信低,凝聚力不強,我們(men) 很擔憂村子的發展。現在,趙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引來了‘金鳳凰’,選準了發家致富的好路子,帶領大家踏上了致富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市吉亞(ya) 鄉(xiang) 巴什吐格曼村老黨(dang) 員巴拉提·麥麥提見人就說。

  巴拉提·麥麥提口中的“金鳳凰”,就是駐村工作隊為(wei) 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在村裏成立的和田市昆和種鴿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村民的增收,還要從(cong) 2018年說起。2018年2月,趙彥龍主動請纓參加“訪惠聚”駐村工作,來到了巴什吐格曼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工作隊長。駐村伊始,麵對艱巨的脫貧任務,他鬥誌滿滿:不破貧局,誓不離村。

  通過深入調研和入戶走訪,趙彥龍發現要實現脫貧、鞏固脫貧成果,發展產(chan) 業(ye) 和解決(jue) 富餘(yu) 勞動力就業(ye) 是關(guan) 鍵。他堅持“精準摸排、產(chan) 業(ye) 帶動、就業(ye) 當先”的理念,通過和田市幫扶領導牽線搭橋,與(yu) 和田昆和鴿業(ye) 有限公司聯合成立了和田市昆和種鴿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企業(ye) +村委會(hui) +貧困戶”的模式,“集中飼養(yang) 、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經營,村委會(hui) 以土地入股,合作企業(ye) 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貧困戶在合作社務工或托養(yang) 家裏的種鴿獲得工資及分紅收入,以期實現村委會(hui) 增加集體(ti) 收入、貧困戶脫貧致富、企業(ye) 見效益共贏的局麵。

  經過選址、平地、基建、選購設備等環節,2018年10月,6個(ge) 長55米、寬11米、高度4.5米的準化養(yang) 殖鴿舍和2個(ge) 種鴿散養(yang) 棚建成了,總占地麵積100畝(mu) 。看到1萬(wan) 隻種鴿入籠,趙彥龍和合作社負責人如則麥麥提·依米爾哈孜興(xing) 奮得一夜沒睡。村民們(men) 奔走相告:“‘金鳳凰’飛到我們(men) 村了!”

  合作社運行初期,聘請的廠長因為(wei) 無法獲得理想的高薪而離開了。臨(lin) 陣換將,這對於(yu) 初創還未見效益的合作社,無疑是個(ge) 很大的打擊。趙彥龍不等不靠,沒有廠長,自己上陣當;沒有技術,組織工人到相鄰縣市學;缺乏防疫知識,聯係鄉(xiang) 畜牧站指導。憑借著不怕吃苦的韌勁,他和工人從(cong) 一個(ge) “門外漢”變成了“內(nei) 行人”。

  合作社運營正常後,飼養(yang) 員的培訓管理和產(chan) 品銷售渠道的拓展成了當務之急。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集思廣益,製定了合作社工作標準和考勤製度,同時推出“基本工資+高產(chan) 獎勵”的激勵措施,獎勤罰懶,逐步完成了飼養(yang) 員從(cong) 農(nong) 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為(wei) 拓展銷路,工作隊員和村幹部在趙彥龍的帶動下,都成了鴿蛋和乳鴿的“代言人”,還帶著產(chan) 品和宣傳(chuan) 單到和田市各大餐飲企業(ye) 、農(nong) 貿市場等主動上門對接訂單,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合作社的名氣越來越大。

  為(wei) 有效幫助貧困戶脫貧,趙彥龍爭(zheng) 取到和田市發展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資金100萬(wan) 元,以項目資金分攤的方式,吸納200戶貧困戶以每戶5000元加入合作社獲得分紅收益。截至今年8月,合作社工人由最初的6人,發展到20人,全部實現穩定就業(ye) ,月人均工資收入至少2100元,並率先實現員工工資年底雙薪製。養(yang) 殖規模已由1萬(wan) 羽發展到2.5萬(wan) 羽,成為(wei) 和田市規模最大的種鴿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收入已突破250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增加11萬(wan) 元,貧困戶分紅16萬(wan) 元,巴什吐格曼村摘掉了“貧困帽”。

  受益最大的莫過於(yu) 村民如則麥麥提·依米爾哈孜,2014年,由於(yu) 缺技術無法就業(ye) ,他家被認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靠著他和妻子零散務工有點收入,但一家人的日子還是過得緊緊巴巴。趙彥龍在入戶走訪時積極引導他在合作社就業(ye) ,他迅速成長為(wei) 養(yang) 殖能手,通過不斷努力又成長為(wei) 管理人才,當上了廠長。2019年底,他的“汽車夢”實現了,盡管是輛二手車,如則麥麥提打心眼裏喜歡。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2020年初,正當全村上下摩拳擦掌準備在春節前後衝(chong) 銷量大幹一場的時候,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成了合作社發展的“攔路虎”。餐飲業(ye) 停擺、訂單減少,合作社待出欄的乳鴿和鴿蛋一天一天積壓,可愁壞了趙彥龍。

  “咱們(men) 要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提高抵禦風險能力,向零售端要效益!”趙彥龍發起搭建乳鴿微信銷售平台,憑借過硬的質量和貼心的服務,把每一位顧客都發展成為(wei) 合作社的回頭客。派出單位作為(wei) “娘家人”,也積極參與(yu) 到消費扶貧工作中,動員幹部購買(mai) 駐村點鴿類產(chan) 品,為(wei) 脫貧攻堅出力。人心齊,泰山移。合作社總算另辟蹊徑保住了產(chan) 量和銷量,合作社又擴大了生產(chan) 效益。

  好事多磨,合作社的乳鴿產(chan) 量當下又遇到了瓶頸:近期,出欄的乳鴿量少了近三分之一。用的防疫藥品也沒問題,吃的飼料質量好、分量足,產(chan) 蛋量也不低,為(wei) 什麽(me) 出欄量這麽(me) 低?工作隊和社員們(men) 百思不得其解。

  “笨辦法”往往最有用。趙彥龍找到合作社負責人,核對產(chan) 蛋量和孵化量記錄本,近一星期的通宵達旦,他將連續6個(ge) 月每天每個(ge) 鴿舍和孵化器的數據匯總成表、繪製成折線圖。結果一目了然,問題出在孵化器裏受精蛋的破殼率上。

  趙彥龍開啟了遍訪求學模式,跑遍了臨(lin) 近縣市知名的鴿養(yang) 殖合作社,問遍了養(yang) 鴿專(zhuan) 家。終於(yu) 在和田縣一家種鴿合作社找到了答案:乳鴿的破殼不僅(jin) 需要從(cong) 裏麵用力。趙彥龍回到村裏第一時間就與(yu) 如則麥麥提研究起了破殼方法。經過集思廣益,飼養(yang) 員每天早上8點時將種蛋在孵化機裏下降一層,直到16天即將破殼時,觀察到有裂痕的種蛋,就用手把種蛋從(cong) 外麵輕輕敲破,當裏麵和外麵的力量形成合力,小乳鴿就能順利孵化了。果然,通過大家的努力問題解決(jue) 了,久違的笑容又掛在了大家的臉上。

  作為(wei) 一名稅務幹部,趙彥龍雖然暫時脫下了‘稅務藍’,選擇了‘訪惠聚’,但他無怨無悔,使命在肩,為(wei) 合作社探索出生產(chan) 和管理的長效模式,為(wei) 村裏留下了增收產(chan) 業(ye) 和技術團隊,為(wei) 村民增收致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委組織部)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21日 08:5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