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在長沙考察,彰顯這兩個關鍵詞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四年前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在參加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到湖南人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吃得苦、霸得蠻、紮硬寨、打硬仗。”9月17日,總書(shu) 記湖南考察進入第二天,他在省會(hui) 長沙接連考察了三個(ge) 地方。這些考察點鮮明體(ti) 現了湖南善於(yu) 傳(chuan) 承、善於(yu) 創新的時代特征,而這也正是總書(shu) 記此行強調的關(guan) 鍵詞。

一企一園 創新為(wei) 先

  當天,習(xi) 近平在長沙考察了一企一園,分別調研當地發展先進製造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的情況。

  七年前在長沙考察時,習(xi) 近平就曾赴兩(liang) 家企業(ye) ,他勉勵企業(ye)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chan) 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這次在長沙,總書(shu) 記考察了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這家創辦21年的企業(ye) 已躋身全球工程機械企業(ye) 50強和世界挖掘機企業(ye) 20強。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始於(yu) 1999年,2003年入駐長沙經開區。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創始於(yu) 1999年,2003年入駐長沙經開區。

  山河智能以裝備製造為(wei) 主業(ye) ,戰略業(ye) 務定位於(yu) “一點三線”:“一點”是聚焦裝備製造,“三線”是工程裝備、特種裝備、航空裝備同步發展。

  △這是不同型號的微型挖掘機,特點是動臂可偏轉,底盤可伸縮,適合城市改造、農(nong) 田水利等小規模項目。(總台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這是不同型號的微型挖掘機,特點是動臂可偏轉,底盤可伸縮,適合城市改造、農(nong) 田水利等小規模項目。(總台央視記者章猛拍攝)

  目前,山河智能已研發出200多個(ge)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高端裝備產(chan) 品,出口全球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山河智能善於(yu) 創新,與(yu) 其創辦人何清華“愛折騰”的行事風格密不可分。1980年,34歲的何清華從(cong) 長沙客車廠考入中南大學。19年後,已是大學教授的他轉投商海,帶領10多位老師租賃廢舊廠房,創辦了機械公司,從(cong) 小廠房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世界級企業(ye) 。

△山河智能創始人何清華

△山河智能創始人何清華

  在長沙,習(xi) 近平還考察了馬欄山視頻文創園。2017年12月,馬欄山視頻文創園掛牌成立,致力於(yu) 打造知名文創品牌。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占地15.75平方公裏。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占地15.75平方公裏。

  馬欄山視頻文創園以數字視頻內(nei) 容生產(chan) 製作為(wei) 核心,以數字視頻創意為(wei) 龍頭。目前,園區已累計入駐視頻文創企業(ye) 3000餘(yu) 家,去年園區企業(ye) 產(chan) 值近350億(yi) 元,獲得全國首家國家級廣播電視產(chan) 業(ye) 園等稱號。

 △園區正準備做扶貧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直播。(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園區正準備做扶貧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直播。(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嶽麓書(shu) 院 文化地標

  當天,習(xi) 近平還考察了嶽麓山腳下的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

  嶽麓書(shu) 院是我國四大書(shu) 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書(shu) 院創建於(yu)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曆經各代,弦歌不絕,被譽為(wei) “千年學府”。

  △嶽麓書(shu) 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門前這幅對聯“惟楚有材 於(yu) 斯為(wei) 盛”分別出自《左傳(chuan) 》和《論語·泰伯》。(總台央視記者石偉(wei) 明拍攝)

  △嶽麓書(shu) 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地標,門前這幅對聯“惟楚有材 於(yu) 斯為(wei) 盛”分別出自《左傳(chuan) 》和《論語·泰伯》。(總台央視記者石偉(wei) 明拍攝)

  公元1167年,朱熹到訪書(shu) 院,與(yu) 張栻論學,史稱“朱張會(hui) 講”,嶽麓書(shu) 院由此更加聲名遠播。從(cong) 宋代的“道林三百眾(zhong) ,書(shu) 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興(xing) 將相,十九湖湘”,嶽麓書(shu) 院培養(yang) 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經世濟民之才。

  △清代中後期,嶽麓書(shu) 院人才輩出。左起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總台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清代中後期,嶽麓書(shu) 院人才輩出。左起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胡林翼。(總台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嶽麓書(shu) 院始終保持文化教育的連續性。如今的嶽麓書(shu) 院是湖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基地,形成了從(cong) 本科到博士後4個(ge) 層次的人才培養(yang) 格局。

  △當天給總書(shu) 記作介紹的是曾任嶽麓書(shu) 院院長20多年的朱漢民教授。(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當天給總書(shu) 記作介紹的是曾任嶽麓書(shu) 院院長20多年的朱漢民教授。(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透過總書(shu) 記在長沙的三個(ge) 考察點,可以清晰發現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一是傳(chuan) 承,二是創新。

△嶽麓書(shu) 院曆史陳列館(總台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嶽麓書(shu) 院曆史陳列館(總台央視記者楊立峰拍攝)

傳(chuan) 承: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

善於(yu) 繼承才能善於(yu) 創新

  就在習(xi) 近平到訪嶽麓書(shu) 院的四天前,嶽麓書(shu) 院剛剛舉(ju) 行了2020級新生的入學禮。

△嶽麓書(shu) 院2020級新生入學禮現場,142名新生齊聚大成殿前。(來源於(yu) 嶽麓書(shu) 院官網)

△嶽麓書(shu) 院2020級新生入學禮現場,142名新生齊聚大成殿前。(來源於(yu) 嶽麓書(shu) 院官網)

  入學禮是嶽麓書(shu) 院新生入學教育的一個(ge) 重要環節。師生現場齊誦的《嶽麓書(shu) 院學規》,製訂於(yu)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嶽麓書(shu) 院學規》(資料圖)

△《嶽麓書(shu) 院學規》(資料圖)

  入學禮折射了嶽麓書(shu) 院的文脈傳(chuan) 承。世界上不會(hui) 有第二個(ge) 哈佛、牛津,但會(hui) 有唯一的嶽麓書(shu) 院,紮根中國大地,深耕“嶽麓模式”。

  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9月,他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說,我們(men) 要善於(yu) 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嶽麓書(shu) 院文物藏品超過兩(liang) 千餘(yu) 件(套),院藏古籍約兩(liang) 萬(wan) 餘(yu) 冊(ce) 。其中,江西廬陵武溪書(shu) 院刻本《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是國寶級重要文獻。書(shu) 院現存其新集三十六卷和外集十五卷。(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嶽麓書(shu) 院文物藏品超過兩(liang) 千餘(yu) 件(套),院藏古籍約兩(liang) 萬(wan) 餘(yu) 冊(ce) 。其中,江西廬陵武溪書(shu) 院刻本《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是國寶級重要文獻。書(shu) 院現存其新集三十六卷和外集十五卷。(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嶽麓書(shu) 院文物藏品超過兩(liang) 千餘(yu) 件(套),院藏古籍約兩(liang) 萬(wan) 餘(yu) 冊(ce) 。其中,江西廬陵武溪書(shu) 院刻本《新編古今事文類聚》是國寶級重要文獻。書(shu) 院現存其新集三十六卷和外集十五卷。(總台央視記者盧心雨拍攝)

  在嶽麓書(shu) 院,習(xi) 近平重點考察了加強和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承弘揚優(you) 秀曆史文化情況。“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激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在的強大生命力。在這方麵,嶽麓書(shu) 院堪稱代表。

創新:敢為(wei) 天下先 唯創新者勝

  就在習(xi) 近平此次赴湖南考察五天前,他剛剛在京主持召開了科學家座談會(hui) 。總書(shu) 記說,現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

  總書(shu) 記在長沙考察的一企一園,重點關(guan) 注的正是創新主題。

  △山河智能生產(chan) 車間組裝的大型挖掘機,能適應多種複雜地形作業(ye) 。(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山河智能生產(chan) 車間組裝的大型挖掘機,能適應多種複雜地形作業(ye) 。(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山河智能生產(chan) 車間組裝的大型挖掘機,能適應多種複雜地形作業(ye) 。(總台央視記者郭曉龍拍攝)

  去年5月,習(xi) 近平在南昌主持召開的座談會(hui) 上就做好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提出8點意見,其中前兩(liang) 點就是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提高關(guan) 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使自主創新的要求更為(wei) 迫切。總書(shu) 記強調,大疫當前,百業(ye) 艱難,但危中有機,唯創新者勝。總書(shu) 記提出,我們(men) 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這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關(guan) 鍵。

  △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湖南大學前身之一)遷入嶽麓書(shu) 院舊址,校長賓步程將“實事求是”作為(wei) 校訓,製匾懸掛於(yu) 講堂。(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淩楓拍攝)

  △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湖南大學前身之一)遷入嶽麓書(shu) 院舊址,校長賓步程將“實事求是”作為(wei) 校訓,製匾懸掛於(yu) 講堂。(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淩楓拍攝)

  △1917年,湖南公立工業(ye) 專(zhuan) 門學校(湖南大學前身之一)遷入嶽麓書(shu) 院舊址,校長賓步程將“實事求是”作為(wei) 校訓,製匾懸掛於(yu) 講堂。(總台央視記者段德文、淩楓拍攝)

  心憂天下、敢為(wei) 人先,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質。創新,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隨著我國邁入新發展階段,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我們(men) 要守正創新、開拓創新,大膽探索自己未來發展之路。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赴湖南考察調研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8日 10:06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