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安:守望初心隻為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通天河畔的白塔腳下,坐落著一座整齊的村莊——拉布鄉(xiang) 蘭(lan) 達村。蘭(lan) 達村距稱多縣拉布鄉(xiang) 政府11公裏,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區,下轄4個(ge) 生產(chan) 合作社,全村287戶891人,耕地麵積1314畝(mu) ,牲畜4399頭隻匹,是一個(ge) 半農(nong) 半牧村。長期以來,這裏受到自然環境、經濟基礎和交通條件等因素的製約,群眾(zhong) 生活條件艱苦,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0元,屬於(yu) 深度貧困地區。

  2018年3月馬金安被省發改委選派到稱多縣拉布鄉(xiang) 蘭(lan) 達村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他在擔任第一書(shu) 記期間,通過查找致貧因素、強化組織帶動、突出產(chan) 業(ye) 帶動等方式帶領全村脫貧,截至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6515元,以畜牧業(ye) 和石雕石刻為(wei) 主體(ti) 的村產(chan) 業(ye) 漸成規模,村裏的群眾(zhong) 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的願望。

  深挖村情民情 找準致貧原因

  語言不通是馬金安駐村扶貧的首要難題,無法和老百姓直接溝通,就不能掌握他們(men) 的所思所想,通過村幹部和鄉(xiang) 包片領導翻譯來了解群眾(zhong) 的困難和需求,終究隻是“二手資料”。“既然不會(hui) ,那就學!從(cong) 頭開始,從(cong) 零開始。”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內(nei) ,他克服種種困難,找書(shu) 本學,向村幹部學,特別是在走訪群眾(zhong) 的過程中,向村裏的群眾(zhong) 學,很快他就能和群眾(zhong) 進行簡單交流了,也拉近了和群眾(zhong) 的距離。

  馬金安和工作隊在入戶調查的工作中,將黨(dang) 的精準扶貧政策宣傳(chuan) 到每位村民心坎上,讓群眾(zhong) 實實在在感受到黨(dang) 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關(guan) 心和關(guan) 懷。他和駐村工作隊員將自己的照片和聯係電話貼在了貧困戶的家中,便於(yu) 群眾(zhong) 聯係,帶著工作隊員用了近3個(ge) 月的時間走遍了蘭(lan) 達村的家家戶戶,掌握村情民情。

  堅持黨(dang) 建引領 發揮示範作用

  在駐村期間,馬金安嚴(yan) 格落實“三會(hui) 一課”製度,將學習(xi) 黨(dang) 的理論知識製度化、常態化,並通過蘭(lan) 達村微信黨(dang) 建e課堂,及時轉發學習(xi) 新的政策和理論知識。在采挖蟲草的季節,馬金安主動到山裏了解村民采挖蟲草的技巧,並在休息時間進行政策宣講。

  馬金安利用稱多縣委黨(dang) 校聯點的優(you) 勢,邀請黨(dang) 校資深講師給全村黨(dang) 員授黨(dang) 課,切實提高了蘭(lan) 達村黨(dang) 員的思想認識,在他的帶領下,全村黨(dang) 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扭成一股繩,激發了黨(dang) 員帶頭幹事的主動性。通過“支部+能人帶動+貧困戶”模式,黨(dang) 員先鋒作用發揮顯著,在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石刻技能帶頭人次成旦增的號召下,索南達哇、昂文鬆寶、更尕等10餘(yu) 名黨(dang) 員積極響應,成立了“稱多縣尕白塔石刻隊”,吸納全村富餘(yu) 勞動力60餘(yu) 人,其中貧困群眾(zhong) 50餘(yu) 人,每年每人可增收800—1000元,切實發揮了黨(dang) 員的帶頭模範作用,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貢獻了力量,樹立了榜樣。

  重視產(chan) 業(ye) 發展 厚築經濟基礎

  沒有產(chan) 業(ye) 的支撐,脫貧工作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wei) 確保蘭(lan) 達村水磨、綜合商店、犛牛養(yang) 殖等產(chan) 業(ye) 項目的安全運行和效益,馬金安帶領駐村工作隊製定了嚴(yan) 格的管理製度,加強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及時掌握經營情況,2018年和2019年每個(ge) 貧困群眾(zhong) 都拿到了580-640元的分紅。

  為(wei) 支持村裏青稞和馬鈴薯種植產(chan) 業(ye) 的發展,馬金安先後從(cong) 農(nong) 牧部門和北京市對口支援項目中爭(zheng) 取了4台拖拉機和4台收割機,這些設備的投入使用,極大地方便了蘭(lan) 達村農(nong) 民種植和收割,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勞動成本。

  為(wei) 支持石雕石刻產(chan) 業(ye) 的發展,傳(chuan) 承民族手工藝,馬金安向省三江源辦和縣人社局爭(zheng) 取了石雕石刻技能培訓項目,村裏先後共120人/次參加了培訓,同時他緊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的有利機遇,多次跟省發改委和稱多縣相關(guan) 部門銜接,最終為(wei) 石刻隊爭(zheng) 取了近60萬(wan) 元的發展資金,緩解了石刻隊進一步發展的資金難題,築牢了脫貧攻堅的產(chan) 業(ye) 基礎。

  扶貧扶智結合 點亮希望之光

  馬金安自駐村以來,就把蘭(lan) 達村孩子們(men) 的上學當成頭等大事去關(guan) 注。當他第一次到蘭(lan) 達村幼兒(er) 園時,發現30多名孩子擠在一間老舊教室內(nei) 上課,沒有正規的食堂和午休場所,也沒有像樣的教學設備和玩具。馬金安說:“我們(men) 一定要想辦法申請資金,把幼兒(er) 園好好收拾一下,讓孩子們(men) 有一個(ge) 好的學習(xi) 環境。”他通過省發展改革委申請項目資金65萬(wan) 元,用於(yu) 幼兒(er) 園改擴建和設備購置,該項目今年實施完成後,可極大地改善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環境。

  他還積極到團省委和團縣委進行銜接,為(wei) 蘭(lan) 達村37名貧困學生爭(zheng) 取了每人1000元的“希望工程”基金助學金,緩解了這些貧困家庭因上學造成的經濟壓力。

  2019年五四青年節,馬金安專(zhuan) 門從(cong) 省工程谘詢中心申請了圖書(shu) 300餘(yu) 冊(ce) ,分發給村裏的學生和青年,並倡導他們(men) 多讀書(shu) ,多了解一些曆史、地理、科技等知識,讓青年們(men) 過了一個(ge) 傳(chuan) 播知識,散發“濃鬱書(shu) 香”的青年節。六一兒(er) 童節,他又從(cong) 省工程谘詢中心申請了教學用具和文體(ti) 玩具共200餘(yu) 件,全部捐贈給了蘭(lan) 達村幼兒(er) 園,看到孩子們(men) 燦爛的笑容和一聲聲稚嫩嗓音道出的 “謝謝叔叔”,馬金安覺得他的工作值了。

  如今的蘭(lan) 達村,已經從(cong) 昔日的貧困村變成了美麗(li) 鄉(xiang) 村,不僅(jin) 景色宜人,而且脫貧攻堅步伐也走得越來越堅定,越來越出色,他們(men) 正準備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開啟新的征程!(作者單位:青海省玉樹州委組織部)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6日 10:3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