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究竟怎麽“創” 習近平指明方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的要求和垂範。

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科學和科學家的分量有多重?習(xi) 近平在會(hui) 上說了這樣一個(ge) 判斷: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內(nei) 涵再豐(feng) 富

  習(xi) 近平說,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wei) 迫切的要求。

  經曆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相信許多人對“迫切”二字有深切體(ti) 會(hui) 。

  無論是多條技術路線研發疫苗,還是大規模核酸檢測、大數據追蹤溯源和健康碼識別,都需要科技提供強大支撐。

  剛剛結束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闡述的偉(wei) 大抗疫精神,其中就包括“尊重科學”。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化。

  如何在更寬廣的全球視野和曆史縱深中,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如何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這是新的時代課題。

  這場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對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的新方向——“四個(ge) 麵向”。

  在此前科技界熟悉的“三個(ge) 麵向”基礎上,新的表述有了進一步豐(feng) 富,調整為(wei) “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科技創新中有了更充分體(ti) 現。

  創新力的源泉在於(yu) 人

  習(xi) 近平說,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於(yu) 人。

  此次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群賢畢至。30多位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應邀參加,其中發言的有7位:

  發言代表有的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的來自企業(ye) ,專(zhuan) 業(ye) 領域涵蓋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還有在華工作的外國科學家。他們(men) 結合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背景和身份特點,從(cong) 不同側(ce) 麵提出建議。

  始於(yu) 了解人才的關(guan) 切,進而解決(jue) 人才的問題。無論是從(cong) 現場氛圍還是會(hui) 後反饋來看,大家都感覺“號準了脈”。

  參加座談的科學家說,現場氣氛相當活躍,習(xi) 近平對科技界的問題很了解、很關(guan) 心,不斷地回應和互動,讓大家深受鼓舞。

  我國擁有數量眾(zhong) 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台競技的條件。但同時,“卡脖子”技術問題仍不少,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科技“缺口”也不少。

  歸結起來,製約科技創新發展的一些關(guan) 鍵問題需要加快解決(jue) 。

  習(xi) 近平說,關(guan) 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湧現出來。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愛國和創新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身上積累傳(chuan) 承,讓習(xi) 近平念茲(zi) 在茲(zi) 。

  座談會(hui) 上,他再次強調: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

  從(cong) 李四光、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到陳景潤、黃大年、南仁東(dong) 等新中國成立後成長起來的傑出科學家,他們(men) 勇於(yu) 探索、獻身科學,並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

  這種寶貴的精神,在每個(ge) 關(guan) 鍵的曆史節點,總能迸發出耀眼光芒。

  “敢於(yu) 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今年4月,習(xi) 近平給參與(yu) “東(dong) 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時這樣寫(xie) 道。

  “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今年5月,習(xi) 近平給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時這樣勉勵。

  座談會(hui) 上,他提出更多殷切期許: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you) 秀品質;

  樹立敢於(yu) 創造的雄心壯誌,敢於(yu) 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

  專(zhuan) 注於(yu) 自己的科研事業(ye) ,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

  ……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14億(yi) 人民即將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在這關(guan) 鍵時刻,廣大科技工作者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3日 09:28 來源:新華社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