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花開早!花開也會(hui) 挑日子,水井村的第一朵荷花開放了。”2020年5月21日,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第一書(shu) 記王澤勇在微信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信息。而今,初秋的水井村,荷花依舊熱烈地開放,千畝(mu) 荷塘中點綴著零星的稻田,荷花香混合著稻花香,在空氣中飄溢,熙熙攘攘的遊客,盡情吮吸著享受著。
水井村位於(yu) 普定縣化處鎮的西北部,占地8.2平方公裏,含10個(ge) 村民組1070戶4192人,是該鎮八個(ge) 貧困村之一。2016年3月,貴州新安航空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的王澤勇受組織選派到水井村任第一書(shu) 記。4年多以來,他傾(qing) 注的心血和汗水,換來了蓮藕產(chan) 業(ye) 的累累碩果,讓一個(ge) 隻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貧困村在農(nong) 文旅一體(ti) 化發展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水井村背靠朵貝山,磨香河穿村而過,窄口水庫坐落於(yu) 此,地勢平坦開闊、陽光充沛、水源充足。在王澤勇眼中,條件這麽(me) 好的一個(ge) 地方怎麽(me) 會(hui) 是貧困村呢?如何破題脫貧攻堅呢?王澤勇思考著。結合之前水井村及附近村有種植蓮藕的情況,他和村“兩(liang) 委”一班人初步達成了種植蓮藕的意向。但是,是否行得通呢?帶著這個(ge) 問題,他領著黨(dang) 員和群眾(zhong) 代表到山東(dong) 濟南、濟寧、雲(yun) 南等地進行考察學習(xi) ,仔細問、認真聽、細致記,結合對陽光、土壤、空氣等自然資源的實際反複斟酌,最後確立了“茶果上山、香蔥進地、蓮藕下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
相鄰村戛臥村也種藕,可是要麽(me) 是花開得不旺,要麽(me) 是藕產(chan) 量低。為(wei) 了避免水井村也產(chan) 生類似的情況,王澤勇精心挑選了那些花期長、開得好、藕產(chan) 量高的藕種來種。一開始擔心土地流轉困難,首先由村“兩(liang) 委”帶頭流轉200餘(yu) 畝(mu) 土地種植蓮藕。到了盛夏時節,前往水井村觀賞荷花的遊人漸漸多起來了,這堅定了王澤勇帶領群眾(zhong) 走“農(nong) 文旅”一體(ti) 化發展之路的信心。
2016年底,普定縣著眼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蓮藕產(chan) 業(ye) 開始由村級公司進行主導,這是村裏發展的大好契機。2017年7月22日,在化處鎮鎮村兩(liang) 級的積極籌備下,水井村成功舉(ju) 辦了首屆荷花節,並且組織了萬(wan) 人徒步活動。麵對一幅“蓮葉何田田”的圖景,大家仿佛走到了江南水鄉(xiang) 。首屆荷花節實現了旅遊收入從(cong) 0到22萬(wan) 元的突破。現在,水井村已連續舉(ju) 辦了三屆荷花節,荷花節的舉(ju) 辦給周邊的群眾(zhong) 帶來了商機,有的農(nong) 戶賣藕粉一天能賣上萬(wan) 元!有的一天能賣1000多瓶礦泉水!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效應得到了彰顯。
麵對千畝(mu) 荷海,王澤勇心中不是“自滿”,開始和村裏麵一起探尋一條延長產(chan) 業(ye) 鏈、增加產(chan) 業(ye) 附加值的渠道。“嫩荷葉做成荷葉茶,是清涼解暑的佳品。荷花開了辦荷花節,荷花還可以用來炒雞蛋。蓮蓬每個(ge) 批發價(jia) 是2元,還可以做成工藝品,一畝(mu) 田至少有2000個(ge) 蓮蓬。蓮藕品相好的走高檔超市,品相差的做成藕粉。藕田裏邊可以養(yang) 魚喂黃鱔……”談到蓮藕產(chan) 業(ye) ,王澤勇話匣子就打開了。
2018年3月,駐村滿兩(liang) 年的王澤勇本可以回到原工作單位,然而,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通過鎮黨(dang) 委向縣委組織部提出申請,挽留他繼續駐村。在申請書(shu) 上,他們(men) 摁下了一個(ge) 個(ge) 鮮紅的手印,也捧出了一顆顆真心。當年,蓮藕產(chan) 業(ye) 發展到了800畝(mu) 。2019年4月,普定縣成功退出貧困縣序列,水井村也成功脫貧。
但是,王澤勇依然感到重任在肩,如何更好地落實“四個(ge) 不摘”的工作要求?更好地防止返貧?王澤勇決(jue) 定持續發展蓮藕產(chan) 業(ye) 。為(wei) 了延長花期,讓農(nong) 業(ye) 觀光遊時間更長效果更好,王澤勇頗費心思,除了在藕種上精心選擇外,還在栽種方法上進行創新,把藕田分成若幹區域,實行錯時栽種法,時間間隔在20天以上,這樣可以延長荷花花期一個(ge) 月以上,保證長期都有人來遊玩,用大量的人氣集聚財氣。
“附近的很多人都愛來消暑納涼,吃點烤串、唱兩(liang) 首歌,荷花節那天,我家冰粉、涼粉賣了幾百碗,賺了三千多塊錢”,在水井村村民王亞(ya) 琴看來,如果不是蓮藕產(chan) 業(ye) ,她家就不會(hui) 想著做賣冰粉、涼粉的服務業(ye) ,是蓮藕產(chan) 業(ye) 拓寬了她家的增收門路。“我家開的‘藕禦坊’農(nong) 家樂(le) ,經常都是滿座的,有時候想來吃荷花宴的客人,都安排不了位置。”致富帶頭人吳海和說。2020年1月,中央電視台“家鄉(xiang) 年貨”攝製組還來到水井村“藕禦坊”取景拍攝。
人流量多了,如何做好環境保護也是重點問題。王澤勇組建了衛生宣傳(chuan) 監督小組,從(cong) 35歲以下青年中選出了10名代表,在對群眾(zhong) 的環境衛生意識和習(xi) 慣宣傳(chuan) 引導的基礎上,加強了對荷塘保護的文明衛生勸導,勸導農(nong) 家樂(le) 和飲食攤,進行垃圾分類、不要亂(luan) 排亂(luan) 放,還利用暑假期間學生在家的機會(hui) ,組織學生誌願者進行文明行為(wei) 勸導,勸導遊客不亂(luan) 折蓮蓬、亂(luan) 吐亂(luan) 扔。水井村更加美麗(li) 了,磨香河的水依舊清澈見底。
從(cong) 2016年種藕、賣藕,到2017年、2018年銷售荷葉茶、蓮子、蓮蓬,推廣荷花宴、鄉(xiang) 村遊,再到如今的荷下養(yang) 殖、藕粉加工,水井村的蓮藕產(chan) 業(ye) 已經發展到1200畝(mu) ,有農(nong) 家樂(le) 4家,賣炸洋芋、冰粉、涼粉、燒烤、玩具的各類攤點有60多家,七八月份日平均接待量2000人,夜間也達到了1000多人。受疫情影響,今年省外的遊客不多,遠一點的客人以貴陽、安順的居多,很多旅遊公司多次組織車隊前來旅遊。4年多以來,合計入股分紅50.4萬(wan) 元,務工收入70餘(yu) 萬(wan) ,餐飲收入50餘(yu) 萬(wan) ,全村人均純收入從(cong) 3821元上升到2019年的9851元,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14年的17%降至清零,昔日的貧困村已蛻變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
“我們(men) 已經申報獲得了青島對口幫扶資金95萬(wan) 元,這段時間正忙於(yu) 籌建藕粉自動化生產(chan) 線,已經接下了幾十萬(wan) 元的訂單,年內(nei) 必須要達產(chan) 。下一步,我們(men) 將擴大藕田的種植麵積,把戛臥村的那一片也流轉來種藕,在種植管理上,將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大戶+農(nong) 戶’的方式,實行反包倒租,村公司隻負責營銷。”王澤勇信心滿滿地說。(作者單位:貴州省普定縣委組織部)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