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時間的人——記“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我從(cong) 沒想過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做出了犧牲與(yu) 貢獻,而我僅(jin) 僅(jin) 是他們(men) 中的一分子。”麵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張定宇這樣說。

  1963年出生的張定宇現任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2018年,他被確診患上漸凍症,雙腿日漸萎縮。

  疫情暴發後,張定宇以“漸凍”之軀衝(chong) 鋒在前,拖著高低不平的腳步追趕時間,帶領醫院幹部職工救治2800餘(yu) 名患者,其中不少為(wei) 重症、危重症患者。

  一快一慢的堅守,他與(yu) 疫魔鏖戰

  位於(yu) 武漢市三環邊的金銀潭醫院是一家許多老武漢人都未必熟悉的傳(chuan) 染病專(zhuan) 科醫院。2019年12月29日,隨著首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轉入金銀潭醫院,這裏成為(wei) 全民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

  “這個(ge) 病毒和我們(men) 以前見到的都不一樣,這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時間拉回到歲末年初。“春節前後病人暴增,幾乎每兩(liang) 天就要開一層樓。看著這個(ge) 病區要收滿了,另一個(ge) 病區就要準備清理、消毒,工作量非常大,每個(ge) 人都繃緊了弦。”張定宇說。由於(yu) 此前已排查過各種常見病毒,首批病人轉入後第二天,張定宇帶領團隊采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並送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進行檢測。

  1月23日,武漢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關(guan) 閉了離漢通道。城市放慢了腳步,與(yu) 挽救生命有關(guan) 的一切卻在加速。

  金銀潭醫院,每日燈火通明,徹夜忙碌,無人退縮。醫護人員對生命的責任感,超越了對未知的恐懼。在各方支援來前,張定宇和同事在一線撐了近一個(ge) 月,除了診療,他們(men) 還要照顧病人生活起居,清理醫療垃圾。防疫物資緊張的時候,今天用了,明天有沒有還不知道。

  “搞快點!搞快點!”在醫院樓道裏、病房裏,大家常常聽到張定宇的大嗓門。可伴隨嗓門越來越大,他的腳步卻越來越遲緩,跛行越來越嚴(yan) 重。麵對追問,張定宇終於(yu) 承認說:“我得了漸凍症。”這是一種罕見病症,慢慢會(hui) 進展為(wei) 全身肌肉萎縮和吞咽困難,直至呼吸衰竭。

  張定宇的病情讓不少同事感到驚訝。“他明明走得好快!”金銀潭醫院北7病區護士長賈春敏說。有一次,張定宇打電話讓她5分鍾內(nei) 到達病區,“他從(cong) 辦公室到北7樓比我遠,等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在那兒(er) 了。平時他老跟不上我們(men) ,但他拚的時候,我們(men) 跟不上他。”賈春敏說。

  自己的身體(ti) ,張定宇比誰都清楚,他在車後備廂裏放了一根登山杖。最忙碌的那段時間,夜裏回家的最後一段路,張定宇都要從(cong) 後備廂取出登山杖,這個(ge) 時候他不得不慢下來。

  一遠一近的取舍,他為(wei) 生命守護

  “我很幸運,自己病情發展不是那麽(me) 快,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份眷顧,盡可能多幹一些工作,而我的工作就是救人。”回憶最難的日子,張定宇感慨道。但對家人,他覺得虧(kui) 欠太多,就連妻子感染新冠肺炎住院,他也沒能顧及。

  “知道她確診,我都懵了,心裏很害怕。”張定宇說,那晚回家路上,他想到妻子可能會(hui) 逐漸轉化成重症、危重症,最後拉都拉不回來,眼淚就忍不住往下淌。

  可即便有再多牽掛,張定宇還是選擇在抗疫前線堅守。“我很內(nei) 疚,我也許是個(ge) 好醫生,但不是個(ge) 好丈夫。”

  妻子入院3天後,晚上11點多,張定宇才趕緊跑去十多公裏外的另一家醫院探望,卻陪了不到半小時。“看到他很疲憊,就催著他趕快回去休息。”張定宇妻子程琳回憶說,直到出院,那是丈夫唯一一次去醫院陪她。

  程琳很少給張定宇打電話,基本就是微信留言。“多是相互報個(ge) 平安,他事情太多,一般都是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才回信息。”程琳說。

  好在經過治療後,程琳痊愈出院。出院後,多數時間是女兒(er) 在家照顧程琳,張定宇仍堅守一線。

  張定宇一心撲在救治工作上。早上7點半,往往換班的醫護人員還沒到,張定宇就已經到了。“收病人、轉病人、管病人,按道理有些事他可以不管,但他都會(hui) 到現場親(qin) 自過問。”金銀潭醫院南三病區主任張麗(li) 說。

  “特別是早期收治的病人,所有手段都上了,還是拉不回來。看到不停有病人去世,就感覺很無助,很沮喪(sang) ,內(nei) 心很煎熬。”張定宇說。

  在張定宇奔走呼籲下,不少新冠肺炎康複患者捐獻了血漿,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共同來幫助還在與(yu) 病魔抗爭(zheng) 的病人。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張定宇等專(zhuan) 家組織動員遺體(ti) 捐獻。在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後,2月16日淩晨3時許,全國第一例新冠肺炎遺體(ti) 解剖工作在金銀潭醫院完成,並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為(wei) 開展新冠肺炎病理研究創造了條件。

  一深一淺的腳步,他與(yu) 時間賽跑

  “能用我的時間,換回別人更多的時間,沒有遺憾了。”與(yu) 疫魔競速,張定宇卻沒時間去“珍惜”自己的身體(ti) 。

  “他太累了,病情也加重了,原來左腿還能正常走路,現在也跛了。遇到天氣降溫,更是完全挪不開步子。”程琳說,有次降溫,張定宇從(cong) 停車場走到樓下電梯口,200多米走了15分鍾。

  張定宇淡然地說,既然攔不住時間流逝,那就讓它更有意義(yi) 。

  翻看張定宇的履曆:在疫情麵前,他做出的每一個(ge) 選擇都絕非偶然。

  從(cong) 醫30餘(yu) 年,每一次在患者和自己之間做選擇,他都選擇了以患者為(wei) 先。

  他曾隨中國醫療隊出征,援助阿爾及利亞(ya) ;2011年除夕,作為(wei) 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出現在巴基斯坦西北的蒂默加拉醫院;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地震後,他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重災區什邡市……

  共產(chan) 黨(dang) 員、院長、醫生,“無論哪個(ge) 身份,在這非常時期、危急時刻,都沒理由退半步,必須堅決(jue) 頂上去!”張定宇說。

  “能夠工作是很幸福的,能夠幫助到他人也是很幸福的。”張定宇說。他至今還穿著那身白大褂,踩著一深一淺的腳步,每天忙碌著出院患者的跟蹤隨訪工作。

  “每個(ge) 人都在做一些犧牲,犧牲自己小小的自由,犧牲自己小小的利益,來抗擊這場疫情。這時候特別能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他說。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0日 20:21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