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在接受采訪(2020年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 敏攝
17年前,抗擊非典,他挺身而出;庚子新春,迎戰新冠,他逆向而行。“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
他就是年過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hui) 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麵對榮譽,張伯禮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唯代中醫人受譽”。這是黨(dang) 和國家對中醫藥抗疫貢獻的高度肯定。
“嚴(yan) 格隔離,隻是成功了一半。不吃藥也不行”
“疫情不重,不會(hui) 讓我來,這份信任是無價(jia) 的。”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央緊急成立赴湖北疫情防控指導組,張伯禮名列其中。
臨(lin) 危受命,聞令而動。在出征武漢的飛機上,張伯禮填詞道:“曉飛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離防勝治,中西互補施。”麵對尚有很多未知的新冠肺炎,他心裏卻有一份底氣,那是對中醫藥的信心。
那時的武漢,發熱門診外陰冷潮濕,門診內(nei) 人滿為(wei) 患。張伯禮意識到,如果不加以控製,感染人數會(hui) 越來越多。
當晚,張伯禮就第一時間向中央指導組提出,必須嚴(yan) 格隔離,他提議將確診、疑似、發熱、留觀4類人群進行集中隔離,分類管理。“但嚴(yan) 格隔離,隻是成功了一半。不吃藥也不行。”張伯禮提出“中藥漫灌”治療方法,普遍服用中藥,擬定“宣肺敗毒方”等方藥,讓4類人使用中醫藥。他的建議被中央指導組采納。
張伯禮開出方子後,試著給湖北九州通的企業(ye) 負責人打電話,請他們(men) 幫助做袋裝中藥湯劑。對方回答:“沒問題,全力配合。”張伯禮說:“現在沒有錢,也不是做一天,也不是做千百袋。”對方說:“為(wei) 了武漢人民,什麽(me) 都不要講了。”這讓張伯禮感動不已。
第一天3000袋,第三天就達8000袋,最多時一天4萬(wan) 袋。張伯禮難掩興(xing) 奮:“通過普遍服用中藥,集中隔離的很多發熱、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轉,效果不錯。”武漢開展了最全麵最嚴(yan) 格最徹底的大排查。嚴(yan) 格隔離的同時普遍服用中藥,取得了良好效果。
數據顯示,2月初到2月中旬,從(cong) 4類人當中確診新冠患者的比例為(wei) 80%,吃藥10天左右,2月中旬降到了30%,2月底降到10%以下。
“一定要有中醫藥陣地。隻要有陣地,就能有作為(wei) ”
武漢江夏區大花山有個(ge) 戶外運動中心,當地人稱“江夏鳥巢”,抗擊疫情期間被改建成江夏方艙醫院。
“一定要有中醫藥陣地。隻要有陣地,就能有作為(wei) 。”張伯禮說。他與(yu) 中央指導組專(zhuan) 家、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寫(xie) 下請戰書(shu) ,提出籌建一家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wei) 主的方艙醫院。
經中央指導組批準,張伯禮率國家中醫醫療隊隊員,進駐江夏方艙醫院。這是一次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方艙醫院從(cong) 中藥、針灸、貼敷到太極拳、八段錦一條龍綜合治療。
2月14日,江夏方艙醫院開艙。張伯禮穿著寫(xie) 有“老張加油”的防護服,熟悉環境,緊盯流程,問診患者,對症擬方,指導臨(lin) 床,巡查病區……每天幾個(ge) 小時的行走,裏麵的衣服都濕透了。
截至3月10日休艙,江夏方艙醫院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中醫藥團隊交出了輕症病人零轉重、痊愈病人零複陽、醫護人員零感染“三個(ge) 零”的亮眼成績。中醫治療經驗不脛而走,90%的方艙都使用了中藥,一般轉重率2%—5%,遠低於(yu) 公認的10%—20%轉重率。中醫藥療效得到了證明。
張伯禮提出“大疫出良藥”。在中央指導組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領導下,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三藥三方”,因證據充分、療效確切,“三藥三方”被編入國家版診療方案。
由於(yu) 過度勞累,張伯禮膽囊炎發作,腹痛難忍,中央指導組強令他住院治療。2月19日,張伯禮在武漢接受了微創膽囊摘除手術。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把重症患者一個(ge) 不落拉回生的安全線。張伯禮挺身而出,為(wei) 多年飽受爭(zheng) 議的中藥注射劑正名:“對重症患者早期足量使用中藥注射劑可力挽狂瀾。”血必淨、參麥/生脈、參附、痰熱清、熱毒寧等中藥注射劑在重症患者救治中大顯身手。
“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men) 的亮點。”張伯禮提出,重症病房中西醫聯合查房,讓中西醫優(you) 勢互補疊加。研究顯示,在一項75例的重症患者臨(lin) 床對照試驗中,中西藥並用組和單純西藥組相比,核酸轉陰時間、住院時間平均縮短3天。
“現在的武漢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我喜歡這個(ge) 武漢”
4月16日,張伯禮離開了他苦戰82天的武漢。臨(lin) 別之際,張伯禮說:“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為(wei) 抗擊疫情做出了犧牲和貢獻。”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開幕,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走進會(hui) 場時,在場所有人為(wei) 這位抗疫英雄鼓掌。在介紹醫護人員英勇戰疫的情況時,他灑下熱淚。會(hui) 議期間,他提出修訂傳(chuan) 染病防治法,建議將中醫藥納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ti) 係建設。
鑒於(yu) 新冠肺炎的特點,早在江夏方艙醫院還沒有休艙時,張伯禮已經在思考出院患者的康複問題,麵對部分患者出現的咳嗽、胸悶、乏力、失眠等症狀,以及肺纖維化及免疫功能損傷(shang) 等問題,他孜孜不倦向中醫藥尋找答案。張伯禮聯合武漢一線專(zhuan) 家,組織編寫(xie) 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複期中西醫結合康複指南(第一版)》,有效指導了恢複期患者的中西醫結合康複治療。
在江夏方艙醫院休艙前,張伯禮提出要留下一支不走的中醫隊伍。4月6日,張伯禮傳(chuan) 承工作室正式落戶武漢市中醫醫院,這也是他第一次在天津以外收徒。
花開迎凱旋。7月24日,張伯禮回到他稱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的武漢,舉(ju) 行了《中醫藥抗擊疫情的優(you) 勢與(yu) 特點》主題演講,參加武漢市中醫醫院掛牌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學醫院的簽約授牌儀(yi) 式,出了半天康複門診,聽了康複研究匯報。看到曾經的患者如今都能正常地生活,張伯禮高興(xing) 地說:“現在的武漢車水馬龍,人聲鼎沸,我喜歡這個(ge) 武漢。”
疫情無國界,大醫有愛心。疫情防控期間,張伯禮參加了幾十場海外連線。“分享中國經驗,我們(men) 從(cong) 不保守。”他希望中醫藥能幫助更多國家和地區戰勝疫情,讓中醫藥瑰寶惠及世界。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張伯禮登上“雲(yun) 講台”。他深情地說:“再過10年、20年,你們(men) 就是我們(men) 共和國的脊梁,你們(men) 就是國家的建設者,這個(ge) 曆史的重任就交到你們(men) 身上了,相信你們(men) 一定能戰勝包括傳(chuan) 染病在內(nei) 的各種疾病,保證全國人民的健康。”
“疫情來了,醫務工作者義(yi) 不容辭,必須要衝(chong) 上前去。治療、救人是職責所在,我隻是幹了我應該幹的事。”張伯禮心裏始終裝著人民,深愛著中醫藥事業(ye)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