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ge) 子不高、皮膚白皙、做事斯斯文文。”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同禾村村民對黃翊的第一印象。2018年3月,受組織委派,黃翊來到同禾村任第一書(shu) 記,從(cong) 一名科研人員轉變為(wei) 扶貧幹部,開始了一段從(cong) “城裏人”到“山裏人”轉變的人生曆程。
“我要幹出點樣子來”
2018年3月14日,黃翊背上行囊隨著工作隊來到同禾村。麵對村幹部的顧慮,他暗下決(jue) 心:“我要幹出點樣子來,不辜負群眾(zhong) 期望。”
理工男出身的黃翊把扶貧工作作為(wei) 一項科研工作來研究,一步一步從(cong) 探索中摸出經驗。剛開始駐村的他,用皮尺量個(ge) 田畝(mu) 數都不會(hui) 。村幹部告訴他:想要做好老百姓的工作,就要多實踐、多走動,多了解老百姓的想法。自此以後,他借了一輛摩托車,帶上幹糧和導航工具,開始了走村串戶的工作。
為(wei) 了聽懂方言,破解語言難關(guan) ,他利用各種機會(hui) 和當地百姓交流,將聽不懂的話用手機記錄下來,晚上回到駐點再反複聽、反複模仿著講。一個(ge) 月下來,當地話他幾乎完全能聽懂了,時不時還能來上幾句。他還繪製了村情地圖,貧困戶的分布情況一目了然。
初戰告捷,曾經對黃翊的能力質疑的幹部對他說:“黃書(shu) 記,想不到你小小年紀,幹勁那麽(me) 足,我們(men) 都服你。”
“農(nong) 村要想富,關(guan) 鍵是支部”
黃翊深知抓好黨(dang) 建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堅強組織保障。駐村後,他堅持用好用活黨(dang) 建這一引擎,從(cong) 村“兩(liang) 委”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入手,解決(jue) 同禾村原來黨(dang) 建引領作用不強,示範發揮效應不明顯等問題。
為(wei) 改善同禾村辦公條件,他四處奔波尋求資金,積極爭(zheng) 取選派單位的支持,每一周都在南寧和資源兩(liang) 地之間往返好幾趟,僅(jin) 單程就需要近7個(ge) 小時。
功夫不負有心人,黃翊的想法得到了上級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同禾村被打造成集綜合服務大廳、農(nong) 家書(shu) 屋、文化活動中心為(wei) 一體(ti) 的村級黨(dang) 組織陣地,還設立了人大代表聯絡站,實現了由原來的“無星”到“三星”黨(dang) 組織的跨越轉變。
抓“雞”遇 找出路
想要從(cong) 根源拔“窮根”,關(guan) 鍵要聚焦產(chan) 業(ye) 發展,以產(chan) 業(ye) 促脫貧。同禾村地處縣城附近,長期以來有養(yang) 殖竹山雞的曆史,但都以散戶養(yang) 殖為(wei) 主,產(chan) 量少,銷量差,難以形成“拳頭”產(chan) 業(ye) 。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黃翊吃到了竹山雞這一美味的“黑肉”,有人告訴他,那是資源黑雞,號稱“黑美人”,書(shu) 中記載其營養(yang) 價(jia) 值豐(feng) 富,脂肪含量低,且有治療頭痛的功效。資源縣有養(yang) 殖黑雞的自然、地理獨特優(you) 勢以及養(yang) 殖曆史,這讓黃翊產(chan) 生了靈感:“這麽(me) 鮮美的食品,應該大力推廣,這或許是群眾(zhong) 致富的法寶。”
黃翊將在村裏發展黑雞養(yang) 殖的想法告訴了村支書(shu) ,兩(liang) 人竟不謀而合。說幹就幹,黃翊帶領村“兩(liang) 委”幹部和養(yang) 殖戶積極探索,對上聯係專(zhuan) 家,對下收集貧困戶養(yang) 殖意願,從(cong) 雞苗選擇、基地建設、養(yang) 殖模式到銷售渠道、品牌打造,沒有一件事情不親(qin) 力親(qin) 為(wei) 。
黃翊還親(qin) 自擔任產(chan) 品代言人,將資源黑雞帶進了中央電視台、《廣西日報》等多家區內(nei) 外媒體(ti) ,使資源黑雞成為(wei) 一個(ge) 響當當的招牌。通過第一書(shu) 直播帶貨、網店上架等途徑,資源黑雞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達3000萬(wan) 元,每年每戶貧困戶增收約3000元,為(wei) 貧困戶脫貧摘帽叩開了幸福門。
掘到產(chan) 業(ye) 發展“第一桶金”後,黃翊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的信心更加堅定了。還沒歇口氣,他又相繼開發和發展布福娜果、冷水蓮子、野生百合粉等品種,並將這些地方特產(chan) 帶到了廣西特色產(chan) 品展覽會(hui) ,進一步拓寬了產(chan) 品銷路,增加了集體(ti) 經濟收入。如今,同禾村的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約為(wei) 每年20萬(wan) 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