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我們(men) 迎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zheng) 勝利75周年。憶往昔,那是一段不可忘卻的曆史;展未來,那將是一段永不會(hui) 被塵封的記憶。它刻在漫漫曆史長卷中,它刻在每一個(ge) 中國人的心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中,它還有著更具象的表達,更細節的“呼吸”。銘記曆史,是為(wei) 了啟迪未來。值此周年紀念之際,央視網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聯合出品12張抗戰文物紀念海報,讓那些崢嶸歲月裏的“微表情”帶你走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初心。
“缽”撒革命火種
煎餅鏊子,“英雄母親(qin) ”鄧玉芬為(wei) 八路軍(jun) 傷(shang) 病員製作幹糧的炊具
鄧玉芬老人是一位廣為(wei) 傳(chuan) 頌的“英雄母親(qin) ”,北京密雲(yun) 縣人,一生務農(nong) 。為(wei) 了革命事業(ye) ,她舍家紓難,先後送丈夫和5個(ge) 孩子到抗日前線,被當地人民譽為(wei) “當代的佘太君”。
這是鄧玉芬為(wei) 八路軍(jun) 傷(shang) 病員製作幹糧的炊具,學名煎餅鏊子,當地稱為(wei) 米黃缽缽。抗戰時期條件非常艱苦,鄧玉芬老人省吃儉(jian) 用,將節省出來的糧食用煎餅鏊子製成幹糧,送給八路軍(jun) 傷(shang) 病員,好讓他們(men) 早日養(yang) 好傷(shang) ,重上戰場多殺敵人。
特殊家“封”
“劉老莊連”李雲(yun) 鵬烈士的照片和平安家信信封
這是一組劉老莊82烈士中李雲(yun) 鵬烈士的一組文物,為(wei) 李雲(yun) 鵬寫(xie) 給家人的平安家信信封、李雲(yun) 鵬的照片及1983年頒發的烈士證明書(shu) 。這組文物成為(wei) 親(qin) 人對李雲(yun) 鵬烈士惟一的回憶,也填補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關(guan) 於(yu) 劉老莊這個(ge) 烈士團體(ti) 文物的空白。
李雲(yun) 鵬(1902—1943),原名李亞(ya) 光。1939年參加抗日宣傳(chuan) 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43年3月17日晚,新四軍(jun) 第三師第七旅第十九團二營四連82名官兵,遵照團部的指示,駐淮陰縣劉老莊待命。18日拂曉發現敵情全連立即投入戰鬥準備。當從(cong) 淮陰來犯的日軍(jun) 和偽(wei) 軍(jun) 三千多人進入四連的伏擊圈時,全連猛烈射擊。戰鬥從(cong) 拂曉到中午持續六個(ge) 多小時,因力量對比懸殊過大,李雲(yun) 鵬和四連勇士全體(ti) 壯烈殉國。
他們(men) 是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yun) 鵬、副連長石學富、排長尉慶忠、蔣元連、劉登甫、文化教員孫尊明、衛生員楊林彪……新四軍(jun) 代軍(jun) 長陳毅撰文表彰:“烈士們(men) 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範而勵來茲(zi) 。”八路軍(jun) 總司令朱德在《論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的英雄主義(yi) 》一文中,將該連譽為(wei) “我軍(jun) 指戰員英雄主義(yi) 的最高表現”。
四字“公屏”,你可讀懂?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獎給田廣生的“舍身取義(yi) ”匾
這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wei) 表彰抗日英烈而頒發的“舍身取義(yi) ”牌匾,長250厘米,寬80厘米,質地為(wei) 楊木,藍底黃字,匾的正中位置從(cong) 右到左鐫刻四個(ge) 金色大字“舍身取義(yi) ”。字的上方陽刻一方印“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匾的左側(ce) 豎刻“山交編村全體(ti) 幹部群眾(zhong) 敬立民國三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匾的右側(ce) 豎刻幾行字:“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獎給—英勇的廣生同誌:你在民族革命當中,任人民武裝主任,曆經與(yu) 敵偽(wei) 鬥爭(zheng) 數載,不屈不撓,始終保衛群眾(zhong) 利益,勇敢積極,為(wei) 革命堅持到底。不幸於(yu) 三十三年四月十五日被敵包圍,為(wei) 保護群眾(zhong) 退卻犧牲敵手,血跡垂世、英名不朽,凡革命誌士踏血前進,庚續革命成功矣。”
這塊匾由當時的一位小學教師曹逢春書(shu) 寫(xie) 的,長久以來一直懸掛在田家的大門口上方。
田廣生,又名田景雲(yun) ,山西武鄉(xiang) 縣故城鎮茅莊村人,曾任武鄉(xiang) 縣武西區武裝部民兵主任。1944年在帶領民兵武裝進行反“掃蕩”作戰中,為(wei) 掩護群眾(zhong) ,與(yu) 日偽(wei) 軍(jun) 展開殊死搏鬥,終因寡不敵眾(zhong) 而犧牲。
1946年4月15日,山交編村全體(ti) 幹部群眾(zhong) 聚集在山西武鄉(xiang) 縣故城鎮茅莊村的田廣生家,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獎給田廣生“舍身取義(yi) ”匾懸掛起來,以表紀念。
“久”久為(wei) 功,撥雲(yun) 見日
紙張早已發黃,印刷時間、版本不一的《論持久戰》
這幾本書(shu) 紙張早已發黃,印刷的時間、版本都不一樣,但它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論持久戰》。這是毛澤東(dong) 主席在抗戰時期發表的重要著作。在關(guan) 鍵時刻,它撥開了人們(men) 思想上的迷霧,為(wei) 抗戰勝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七七事變之後,1938年5月,經過10個(ge) 月的全國性抗戰,多數中國人裏的迷霧越來越重,中國會(hui) 不會(hui) 亡國?抗戰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勝?
在這樣一個(ge) 關(guan) 鍵時刻,毛澤東(dong) 感到,有必要對抗戰10個(ge) 月的經驗做一個(ge) 總結性解釋,來回答人們(men) 心中的疑問,並對亡國論和速勝論兩(liang) 種錯誤觀點進行批駁。於(yu) 是,1938年5月,在延安的窯洞裏,他廢寢忘食地寫(xie) 下了這篇《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不僅(jin) 在延安、武漢等地發行,還被翻譯成英文,流傳(chuan) 到海外,產(chan) 生了廣泛的影響。全文雖然隻有5萬(wan) 多字,但為(wei) 中國抗戰指明了方向,堅定了中國人民與(yu) 日本侵略者鬥爭(zheng) 的信心。
“箱”知報國心
吉鴻昌夫人胡紅霞在抗日時期為(wei) 吉鴻昌送武器時用的皮箱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溝人。18歲參加西北軍(jun) ,作戰勇敢,機智超群,由一名普通士兵一步一階升至軍(jun) 長,後由同情革命到信仰革命,最終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身在歐洲的吉鴻昌毅然回國,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奔波於(yu) 京、津之間,聯絡愛國誌士,反蔣抗日。
吉鴻昌與(yu) 夫人胡洪霞變賣財產(chan) 衣物,為(wei) 抗日前線籌集軍(jun) 火。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被國民黨(dang) 反動派逮捕,11月24日被殺害,為(wei) 抗日救國壯烈犧牲。臨(lin) 刑前,天下著茫茫小雪,他用樹枝在雪地上寫(xie) 下悲壯詩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彈“孔”呈(真)相
第29軍(jun) 無名鋼盔
第29軍(jun) 鋼盔是1985年修複宛平城牆時,在城牆下出土的,由建築公司將它交給當時的盧溝橋文物所,後轉交抗戰館籌委會(hui) 陳列辦公室。鋼盔中子彈共17枚,鋼盔是橢圓帶沿的帽式,通高27厘米,口徑32.5厘米,鋼盔頂部缺損,整體(ti) 鏽蝕,是駐紮在盧溝橋宛平城的中國第29軍(jun) 使用的。這個(ge) “經曆”過七七事變的鋼盔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
如此多的槍孔,是來源於(yu) 83年前那場激烈的戰爭(zheng) 。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時,國民革命軍(jun) 第二十九4軍(jun) 37師110旅219團3營鎮守盧溝橋宛平城地區,日軍(jun) 借口一日軍(jun) 士兵失蹤,要搜查我軍(jun) 駐地,遭到了當時三營營長金振忠率領的29軍(jun) 的堅決(jue) 抵抗,從(cong) 而爆發了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為(wei) 中華民族全麵抗戰的起點。
非“常”與(yu) 妻書(shu)
刻有川軍(jun) 參謀長傅常出川抗戰時給妻兒(er) 家書(shu) 的燈櫃
1937年9月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舉(ju) 行約萬(wan) 人參加的“各界民眾(zhong) 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hui) ”,許多出川抗戰的官兵都抱著必死的信念,給家人寫(xie) 下遺書(shu) 。時任川軍(jun) 總參謀長的傅常揮筆給自己的妻子留下家信一封,“餘(yu) 奉命出川參加抗日戰爭(zheng) ,將奔赴前線,希汝等勿忘國難,努力學習(xi) ,強我中華。民國二十六年歲屬丁醜(chou) 八月 傅常”,權當遺書(shu) 。
傅常出征後,妻子找來工匠,把這封丈夫出征前寫(xie) 的家書(shu) 按照原來的筆體(ti) ,刻寫(xie) 在一個(ge) 燈櫃上。烽火洗禮,燈櫃有幸保存至今,成為(wei) 中國軍(jun) 人誓死抗戰的見證,成為(wei) 川軍(jun) 出川抗戰的實證。
四萬(wan) 萬(wan) 同胞,都不會(hui) 缺席!
1945年9月9日,苟吉堂將軍(jun) 參加南京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yi) 式的邀請函
這是苟吉堂將軍(jun) 參加南京中國戰區受降典禮的邀請函,邀請函裝在白色信封封內(nei) ,內(nei) 附注意事項一頁及紅色的入場證。“注意事項”中對會(hui) 場紀律進行了明確要求。如:勿對日代表有侮辱之言語及行為(wei) ;簽字進行中不得吸煙、任意離座、談笑喧嘩;軍(jun) 官穿著黃色軍(jun) 常服,文官穿著中山裝或西服,攝影師勿靠近簽字人拍照,新聞記者非經許可不得包圍降使發問等等。
抗戰期間,苟吉堂曆任第13軍(jun) 參謀、第89師參謀長、第110師參謀長、第85軍(jun) 參謀長、第20軍(jun) 團參謀處長、第31集團軍(jun) 參謀處長、第29軍(jun) 副軍(jun) 長、第3方麵軍(jun) 副參謀長、第3方麵軍(jun) 前方指揮所主任等職。
1945年9月9日,苟吉堂將軍(jun) 受邀參加南京中國戰區受降典禮,目睹了日本中國派遣軍(jun) 總司令官岡(gang) 村寧次在日本投降書(shu) 上簽字,向中國政府投降這一令所有中華兒(er) 女揚眉吐氣的光輝時刻。
獅子山下,罡風吹不散熱愛
香港第一支群眾(zhong) 武裝南鹿聯防隊使用過的獵槍
1941年底,廣東(dong) 人民抗日遊擊總隊(1943年12月改編為(wei) 東(dong) 江縱隊)在香港新界組織了第一支群眾(zhong) 武裝——南(湧)鹿(頸)聯防隊,1942年在港九地區正式成立廣東(dong) 人民抗日遊擊總隊港九獨立大隊,下屬6個(ge) 分隊,包括長槍隊、短槍隊、海上隊(由於(yu) 隊伍的不斷壯大,1943年海上隊編製改為(wei) 海上中隊)、城區地下武裝隊和情報係統等。1944年初,羅歐鋒奉命擔任海上中隊隊長職。
南(湧)鹿(頸)聯防隊成立之初,因缺乏武器,各村村民將自用防匪的槍支捐出。羅歐鋒、羅雨中、羅汝澄三兄弟捐出自家的三支獵槍,這支獵槍是其中之一,羅歐鋒也隨之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他用此槍與(yu) 南鹿聯防隊隊員們(men) 多次在新界襲擊日軍(jun) 、鋤奸剿匪。
苟利國家生死以,無問西東(dong)
1944年西南聯大曆史係畢業(ye) 紀念戒指
該戒指設計於(yu) 1943年,設計者西南聯大曆史係學生許壽諤(又名許師謙,後任北京大學曆史係主任)。
1943年,大批學生響應政府號召,投筆從(cong) 戎,參加中國遠征軍(jun) 、駐印軍(jun) 。將於(yu) 1944年畢業(ye) 的曆史係學生,在畢業(ye) 前入伍,從(cong) 軍(jun) 前設計了此戒指,曆史係全體(ti) 學生通過,作為(wei) 畢業(ye) 紀念品。戒指正麵中間為(wei) 天平上以手執筆的圖案意思為(wei) 作史應秉筆直書(shu) 不能有所偏袒;上部為(wei) “H D 1944 ”字樣,意為(wei) “History Department 1944”及曆史係1944級;下部為(wei) “N S W A U”字樣,意為(wei)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 University”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戰爭(zheng) ,永別;戰友,永念
白求恩送給晉察冀軍(jun) 區衛生部副部長遊勝華的手術器械
“親(qin) 愛的聶司令員:
今天我感覺身體(ti) 非常不好,也許我要和你們(men) 永別了!……
給葉部長兩(liang) 個(ge) 箱子;遊副部長八種手術器械;林醫生可以拿十五種;衛生學校的江校長,讓他任意挑選兩(liang) 種物品作紀念!……”
白求恩到晉察冀軍(jun) 區後,聶榮臻派遊勝華協助白求恩的工作,照顧他的生活,並要求把白求恩的外科技術學到手。遊勝華是白求恩最滿意的外科醫生之一。這些手術器械在白求恩遺囑中有明確記載。
起來!源自抗擊敵人的力量
美國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演唱《起來》唱片
英文版《起來》唱片1941在紐約發行,黑人歌唱家保羅·羅伯遜演唱,由宋慶齡作序,並在封套的扉頁上題詞:“中國已經發生了新的民眾(zhong) 歌唱運動,它源自抗擊敵人的力量……”。唱片發行的全部收益捐贈給保衛中國同盟,支持中國人民的正義(yi) 事業(ye) ,是國際友人支援中國抗戰的實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