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書記”帶領群眾奔富路

新疆和田地區“訪惠聚”辦公室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今年我種了4畝(mu) 多辣椒,每畝(mu) 收入近3000元,這是我收入最多的一年。”新疆和田地區和田縣塔瓦庫勒鄉(xiang) 巴克墩村村民薩拉麥提·阿卜杜斯迪克興(xing) 奮地說,“是‘辣椒書(shu) 記’幫我們(men) 摘掉了‘窮帽子’!”

  薩拉麥提口中的“辣椒書(shu) 記”是新疆自治區團委駐巴克墩村第一書(shu) 記、工作隊長許有龍。4年時間,他用腳步丈量巴克墩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幫扶每一戶村民,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讓巴克墩村躋身富裕村行列。

走訪摸底找尋出路

  許有龍是從(cong) 基層成長起來的幹部,他與(yu) 農(nong) 村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感。2018年初,有著一年駐村經曆的他主動請纓,繼續留在巴克墩村任第一書(shu) 記、工作隊長,幫助村民甩掉“貧困帽”。

  許有龍多次帶領專(zhuan) 業(ye) 團隊到村調研,對村情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巴克墩村人多地少,建檔立卡貧困戶172戶,脫貧無疑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調研發現,巴克墩村地處沙漠腹地,土地相對貧瘠、鹽堿化程度深,但光熱資源豐(feng) 富,無霜期長,非常適合辣椒生長。

  說幹就幹,許有龍組織成立了辣椒種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通過統一供苗、統一種植、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統一深加工、統一銷售“一條龍”服務,規範種植經營促進增收。

  許有龍找到新疆隆平高科紅安有限責任公司,用誠心打動企業(ye) ,簽下了免費派技術員、補貼辣椒苗運輸費、保證出產(chan) 辣椒全收購等優(you) 厚條件的“扶貧合同”。今年2月初,600畝(mu) 地所需的辣椒苗就運到了村裏。

解除疑惑發展生產(chan)

  萬(wan) 事開頭難,過去村裏都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老三樣”為(wei) 主,雖然產(chan) 量不高,但風險不大,大家習(xi) 慣了以往的種植模式,許有龍推廣辣椒種植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宣傳(chuan) 動員、組織學習(xi) 遠遠不夠,為(wei) 徹底打消村民顧慮,邁開發展的步子,許有龍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把辦公室搬到了田間地頭,用通俗易懂的“行話”不厭其煩地為(wei) 村民科普。

  “辣椒苗單獨購買(mai) 成本高,我們(men) 跟公司簽約,由公司統一提供辣椒苗。種植期間,有技術問題我們(men) 請專(zhuan) 家住到村裏隨時解決(jue) 。等到辣椒豐(feng) 收,公司統一收購,大家不用擔心容易爛、賣不出去等問題。”許有龍有理有據。

  “這個(ge) 書(shu) 記懂農(nong) 業(ye) ,不怕長不好;聯係好了銷路,也不愁賣,我們(men) 就種辣椒試試看!”村裏的老黨(dang) 員阿卜拉·伊斯拉木家種了3.5畝(mu) 辣椒。

  農(nong) 忙時節,勞動力緊缺又成為(wei) 了影響辣椒種植的瓶頸問題。正在大家一籌莫展時,許有龍果斷提出成立“辣椒種植互助組”,把村民按照村民小組劃分,根據每個(ge) 村民小組辣椒種植戶的具體(ti) 人數分成2-3組,每組約10-13戶,由種植能手擔任小組長。在9個(ge) 互助組的齊心協力下,僅(jin) 僅(jin) 用了12天時間就完成了600畝(mu) 辣椒苗移栽工作。

  “當初一直認為(wei) 這麽(me) 大麵積的辣椒種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現在看來,我們(men) 的擔心都是多餘(yu) 的,互助組解決(jue) 了勞動力不足的大困難。許書(shu) 記,亞(ya) 克西!”村委會(hui) 副主任麥提托合提·巴柯激動地說。

技術支持助力增收

  “我家的辣椒苗出現了枯死、萎蔫,這可怎麽(me) 辦呀?”5月的一天,村民伊馬木尼亞(ya) 孜·伊敏尼亞(ya) 孜急急忙忙找到許有龍說。

  許有龍和技術員立即趕到田間,經過仔細的診斷分析,發現辣椒得了青枯病,這種傳(chuan) 染病會(hui) 導致辣椒成片死亡。原來,習(xi) 慣沙漠生存的村民普遍認為(wei) 農(nong) 作物澆水越多越好,雖然技術員早就提醒過高溫時不能大水漫灌,但有的村民還是按照以往種植農(nong) 作物的澆水方式給辣椒澆水,導致辣椒得了青枯病。

  對於(yu) 田間種植管理可能會(hui) 出現的問題,許有龍早有預見,專(zhuan) 門聯係技術員長期在村蹲點,並讓出自己的宿舍給技術員居住,以便隨時服務村民,及時解決(jue) 各類技術問題。經過技術人員的示範管理,辣椒青枯病得到了根治,村民紛紛拍手稱好。

  沒過多久,許有龍發現,辣椒苗活了,可是地裏的草比辣椒苗還高。為(wei) 了提高村民務農(nong) 積極性,許有龍給村民定了“勞動鬧鍾”——每天早晨7時30分,打開大喇叭放紅歌。這樣獨特的“叫起”方式還真管用,村民們(men) 開始習(xi) 慣一早來到農(nong) 田侍弄土地。

  為(wei) 了讓村民們(men) 的地裏長出“搖錢樹”,許有龍每天都要和工作隊員、技術員奔赴田間地頭,查看辣椒長勢。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曬得最黑的人就是許有龍,村民們(men) 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巴克墩村辣椒種植麵積已發展到了2300畝(mu) ,辣椒喜獲豐(feng) 收。按照前期一站式合同,辣椒直接由公司收購,每畝(mu) 平均收入2500元左右,575萬(wan) 元的經濟收入讓全村人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今後,我們(men) 打算大力發展辣椒產(chan) 業(ye) ,進一步完善‘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經營管理模式,建立‘一站一基地一車間’(辣椒種植技術服務站、辣椒育苗基地、辣椒加工車間)種植服務體(ti) 係,讓更多群眾(zhong) 通過辣椒產(chan) 業(ye) 實現脫貧致富。”許有龍說。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03日 08:3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