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重訪抗美援朝紀念館和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牢記英雄事跡 傳承偉大精神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xiang) ……”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hui) 思緒萬(wan) 千。

  抗美援朝紀念館原館員謝長平是一位抗美援朝誌願軍(jun) 老戰士,如今已87歲高齡。多年來,老人總是習(xi) 慣來到鴨綠江邊,凝望對岸。

  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yu) 遼寧省丹東(dong) 市,始建於(yu) 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擴建,1993年7月新館落成。

  1950年10月,作為(wei) 文藝兵,謝長平隨部隊在鴨綠江邊乘躉船進入朝鮮,開啟出國作戰的征程。謝長平回憶,5次戰役以後,他們(men) 的演出任務逐漸增加,當時文工團30多名團員每人都身兼數職。由於(yu) 部隊條件簡陋,再加上戰場環境所限,隻能進行山東(dong) 快書(shu) 一類的表演。此外,學習(xi) 和表演朝鮮舞蹈,成為(wei) 他們(men) 的必修課,當時文工團每人都能跳上幾段朝鮮舞蹈,還能比較熟練地說出朝鮮常用語。

  經曆了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zheng) ,謝長平日後成為(wei) 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館員,這讓他倍感光榮。

  1984年11月,謝長平再次赴朝,為(wei) 擴建紀念館進行實地考察。在朝鮮期間,代表團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謝長平說:“15天時間裏,我再次感受到了中朝友誼牢不可破。”

  今年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弘揚和光大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人民軍(jun) 隊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不僅(jin) 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種精神永遠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

  最可愛的人,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hui) 忘記。

  碧草青青,鬆柏蒼翠,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莊嚴(yan) 肅穆。1951年初,為(wei) 了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原東(dong) 北人民政府決(jue) 定在沈陽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並於(yu) 同年8月正式落成。

  抗美援朝烈士紀念碑後側(ce) ,綠草如茵、鬆柏成行,每個(ge) 烈士墓碑前,都有群眾(zhong) 敬獻的一束束鮮花。青鬆翠柏之下,120多位誌願軍(jun) 烈士長眠於(yu) 此。在他們(men) 當中,有抱著炸藥包衝(chong) 向敵群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潛伏目標的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yun) 等28位戰鬥英雄。

  園區北側(ce) ,新建的下沉式烈士紀念廣場上,高3米的烈士英名牆鐫刻著烈士姓名,令人肅然起敬。廣場四周的環形地下墓穴,安放著599名在韓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烈士遺骸棺槨。“2014年至2019年,陵園共舉(ju) 辦了6批在韓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烈士遺骸安葬儀(yi) 式。”烈士陵園負責人高麗(li) 告訴記者。

  據介紹,每逢清明節、烈士紀念日等,遼寧省委和省政府、駐沈官兵及社會(hui) 各界群眾(zhong) 都會(hui) 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ju) 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在平時,自發前來瞻仰的各界群眾(zhong) 絡繹不絕。許多部隊戰士、青年學生、少年兒(er) 童在烈士墓前舉(ju) 行入黨(dang) 、入團、入隊宣誓儀(yi) 式。這裏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祭掃的群眾(zhong) 達15多萬(wan) 人次。”高麗(li) 說。

  炮火遠去,家園如畫。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家鄉(xiang) ……”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就是丹東(dong) 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桃花朵朵、桃林片片的景象。近年來,河口村加強基層治理,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點”。自合作社成立以來,村裏的燕紅桃銷售額屢創曆史新高,每戶桃農(nong) 年平均收入達10萬(wan) 元。長期聯係該村的丹東(dong) 邊境管理支隊大江口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李慶峰說:“銘記曆史,我們(men) 當不忘烈士英名;決(jue) 勝小康,我們(men) 定不負群眾(zhong) 期盼。”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31日 07:2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