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丙實:粵西山村拓荒牛 精準扶貧赤子心

廣州海關機關黨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廣州海關(guan) 派駐茂名市高州高燈堡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shu) 記李丙實,紮根粵西山村,以拓荒牛的精神守正創新,堅持走求真務實、行穩致遠的高質量脫貧之路。駐村扶貧以來,高燈堡村人均年收入由幫扶前的7300元增長到2019年的17538元,2019年12月,高登堡村提前實現了脫貧摘帽,75戶、183位貧困戶100%脫貧。

  初心不改 國門衛士紮根粵西鄉(xiang) 村

  2017年,54歲的李丙實受廣州海關(guan) 黨(dang) 委委派,毅然奔赴高燈堡村。

  高燈堡村位於(yu) 茂名市潭頭鎮西北部,是粵西地區典型的山村,土地貧瘠,產(chan) 業(ye) 單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貧困像大山一樣橫亙(gen) 在村民追求幸福的路上。

  如何形成正向發展激勵機製,增強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李丙實決(jue) 定從(cong) 源頭入手。結合村裏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貧困戶實際,他帶領工作隊確定了“家庭養(yang) 殖+資金幫扶+合作社”的精準脫貧計劃。

  按照“一戶一策”的方法,一方麵,向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提供扶貧補助或生產(chan) 工具,引導開展以家庭為(wei) 單位的水果種植、雞鴨養(yang) 殖和沉塘種養(yang) ;另一方麵,通過輸入源頭活水,積極推進光伏發電等幫扶產(chan) 業(ye) 落地,引導貧困戶參加參股分紅項目,打造長效脫貧機製。

  在推廣產(chan) 業(ye) 的過程中,李丙實提出“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發展自主種植,每畝(mu) 百香果最高“獎補”3000元,家中養(yang) 雞、鴨每隻“獎補”30-40元。貧困戶彭麗(li) 鳳,一家6口,丈夫在東(dong) 莞打工,4個(ge) 孩子上學,她1個(ge) 人種地、養(yang) 雞鴨,原本家庭生活非常困難。通過扶貧新措施,她家開墾9畝(mu) 荒地,種植百香果,年收入一下子就增加4萬(wan) 多元,生活壓力大大緩解。村裏的貧困戶紛紛效仿,陸續實現穩定脫貧。

  村裏產(chan) 業(ye) 紅火起來了,青壯年勞動力也萌發了回流的想法。李丙實乘勢而上,大興(xing) 電商產(chan) 業(ye) 。他自籌8萬(wan) 元,在村裏籌建農(nong) 產(chan) 品收購中心電商平台,將村中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通過“公益海關(guan) ”平台進行推廣銷售。還拓展消費扶貧渠道,落實扶貧農(nong) 產(chan) 品助買(mai) 活動。2019年,通過消費扶貧,廣州海關(guan) 集體(ti) 和幹部職工個(ge) 人共購買(mai) 了活雞300隻、雞蛋2000斤、百香果9000斤,貧困戶收益9.8萬(wan) 元。

  扶智扶誌 教育扶貧激發內(nei) 生動力

  扶貧必扶智,扶貧必扶誌。2018年,貧困戶嚴(yan) 章益的小兒(er) 子小嚴(yan) 考上華南理工大學,成了全家人的驕傲。“他努力考上好大學,但我卻連學費都幾乎出不起。”嚴(yan) 章益很慚愧,自己4個(ge) 子女中有3個(ge) 先天耳聾,妻子患有慢性病無法幹重活,家庭負擔很重。

  “不能讓孩子因為(wei) 貧困離開學校!”李丙實立刻聯係廣州海關(guan) 組織愛心捐款,籌集了1萬(wan) 餘(yu) 元助學款,幫小嚴(yan) 圓了大學夢。開學時,李丙實聯係親(qin) 朋好友籌款5800元,給小嚴(yan) 買(mai) 了電腦。

  圓了教育夢的,不獨小嚴(yan) 一人。李丙實帶領工作隊的隊員們(men) ,逐個(ge) 梳理、逐個(ge) 走訪,建立起貧困生幫扶檔案,確保貧困家庭在讀生100%享受國家給予的政策優(you) 惠,確保適讀學生100%接受九年義(yi) 務教育。他發動愛心企業(ye) 和愛心人士捐資助學,共籌集資金30餘(yu) 萬(wan) 元,每年以2000-4000元的標準資助困難學子33人,建立起長效的幫扶機製。工作隊先後投入88萬(wan) 元助學扶貧資金,協調捐贈文具、書(shu) 籍、電腦等設備,設立“廣州海關(guan) 金鑰匙書(shu) 屋”,拓寬學生眼界視野。

  心懷大愛 助推健康扶貧政策落地

  針對貧困戶多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情況,李丙實挨家挨戶上門宣講,督促落實貧困戶社保、醫保和大病保險,推動全體(ti) 村民購買(mai) 農(nong) 村醫療保險,確保基本醫療衛生製度覆蓋全村。

  貧困戶麥中強的女兒(er) 小麥天生右耳小耳,因缺陷產(chan) 生自卑。李丙實得知後,組織海關(guan) 幹部職工、村民積極捐助,籌得善款5萬(wan) 元,通過兩(liang) 次手術給小麥安裝了生物仿真耳朵。

  村民賴亮(化名)2018年底因腦動靜脈畸形,先後3次進行顱腦外科手術治療,花費近30萬(wan) 元,家庭經濟陷入困境。李丙實知道後,幫助其家人在網絡平台上2次發起眾(zhong) 籌,募集善款6.2萬(wan) 餘(yu) 元,並按大病救助規定向廣州海關(guan) 申請了困難救助金。     

  就任高燈堡村第一書(shu) 記前,李丙實是單位的老同誌,家中的頂梁柱,跟妻子相濡以沫三十餘(yu) 年,“有時熬夜獨自整理扶貧資料時,也會(hui) 想起家中的妻子和女兒(er) ,可這裏有我的初心和使命。” 李丙實說。

  正是因為(wei) 肩頭的使命,“居家暖男”化身“扶貧硬漢”。“扶貧路上需舍小我顧大局,牢記肩上責任重於(yu) 泰山。”李丙實紮根粵西大地貢獻智慧、才幹和愛心,奮力書(shu) 寫(xie) 著決(jue) 戰脫貧攻堅、為(wei) 人民服務的滿意答卷。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27日 09:4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