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看待新發展階段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著眼長遠、思想深邃,為(wei) 我們(men) 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問題指明了方向,為(wei) 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8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專(zhuan) 家學者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勇於(yu) 開頂風船,善於(yu) 轉危為(wei) 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nei) 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係列新機遇,也帶來一係列新挑戰,是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專(zhuan) 家學者認為(wei) ,我們(men) 要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環顧全球,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

  “現場聆聽了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對當前外部環境有了更加全麵、深刻的認識。”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表示,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ge) 大變局加速變化,必須做好應對風險挑戰的周全準備。“危中有機,盡管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們(men) 將麵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但和平與(yu) 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給我們(men) 提供了寶貴機遇。中國經濟有充足的底氣,完全可以迎難而上、行穩致遠。”

  聚焦國內(nei) ,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

  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cong) 國內(nei) 來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快、儲(chu) 蓄率降低,要素配置效率仍然有待提升。同時,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從(cong) 生存型向發展型進而向享受型轉變,更加需要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基層工作重點也要隨之改變。”江西省南昌市東(dong) 湖區委書(shu) 記劉闖說,去年區裏投入巨資加強停車場、社區微改造、河湖水係等建設,正是為(wei) 了滿足群眾(zhong) 新期待,“我們(men) 要抓好那些既能惠民生補短板、又能促投資穩增長的重點工作。”

  展望未來,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為(wei) “十四五”謀篇布局、擘畫藍圖。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能夠闡明黨(dang) 中央的形勢判斷和戰略要求、明確各方麵工作重點,也有利於(yu) 引導社會(hui) 預期特別是引導市場主體(ti) 謀劃發展。”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認為(wei) ,編製和實施“十四五”規劃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規劃不僅(jin) 要考慮增長速度,更要強調發展質量,兼顧多個(ge) 目標、多方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

  “作為(wei) 基層幹部,我們(men) 麵對錯綜複雜的國內(nei) 外經濟形勢,一定要加強學習(xi) 、提高認識,不斷研究新情況,努力增強駕馭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能力。”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工信局局長薑海東(dong) 表示,今後將充分了解基層實際、廣泛征求企業(ye) 意見,出台更多有力有效舉(ju) 措,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wei) 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書(shu) 記在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讓大家進一步深化了認識、明確了方向。

  ——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抉擇。

  “總書(shu) 記係統闡明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要性、緊迫性和重要意義(yi) 。”祝寶良認為(wei) ,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市場和資源兩(liang) 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國內(nei) 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今後一段時間,國內(nei) 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特征會(hui) 更加明顯。我們(men) 要因勢利導、乘勢而上,加快釋放內(nei) 需潛力,持續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活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men) 有足夠的優(you) 勢、條件和能力。”中國機械工業(ye) 集團董事長張曉侖(lun) 表示,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feng) 厚、市場空間廣闊,“隻要利用好這些資源和優(you) 勢,實體(ti) 經濟就能夠順利轉型、做大做強。”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個(ge) 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

  “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要從(cong) 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入手。”王昌林舉(ju) 例說,生產(chan) 方麵,要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提升產(chan) 業(ye) 鏈水平,維護產(chan) 業(ye) 鏈安全;分配方麵,要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壯大中等收入群體(ti) ;流通方麵,要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讓生產(chan) 要素在區域和城鄉(xiang) 之間高效流通、合理配置。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從(cong)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方麵發力。”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隻有深化供給側(ce) 改革、提高供給質量,才能更好促進消費,“應當抓住5G、人工智能等帶來的新機遇,加快發展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網上零售等新業(ye) 態,推動形成新的消費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扭住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交通物流業(ye) 要爭(zheng) 當‘先行官’。”中國郵政集團董事長劉愛力表示,中國郵政將充分發揮商流、物流和資金流協同優(you) 勢,助力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wei)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新發展格局決(jue) 不是封閉的國內(nei) 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

  “今年前7個(ge) 月,青島片區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4倍,展現了蓬勃的開放活力。”在山東(dong) 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管委會(hui) 主任趙士玉看來,“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將推動和促進各地不斷加強製度創新、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開放腳步。

  “這些年,我國用實際行動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宣示了‘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hui) 關(guan) 閉,隻會(hui) 越開越大’的決(jue) 心。”祝寶良認為(wei) ,下一步,我們(men) 將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快國內(nei) 製度規則與(yu) 國際接軌,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化改革。

  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nei) 涵型增長。我們(men) 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這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的關(guan) 鍵。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專(zhuan) 家學者表示,要勠力同心、攻堅克難,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確保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有利於(yu) 我們(men) 掌握創新製高點、發展主動權。”安徽省合肥市市長淩雲(yun) 表示,合肥將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集中攻堅。國投高新產(chan) 業(ye) 投資公司董事長吳蔚蔚表示,國投高新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更好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支持高新科技企業(ye) 發展,推動誕生更多重大成果。

  提升產(chan) 業(ye) 鏈水平,維護產(chan) 業(ye) 鏈安全。“中國汽車工業(ye) 隻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麵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斷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表示,將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和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品牌競爭(zheng) 力。“技術是科技企業(ye) 生存的根本,也是提升產(chan) 業(ye) 鏈水平的關(guan) 鍵。”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表示,將積極發揮“平台+生態型”企業(ye) 優(you) 勢,向“雲(yun) +數+人工智能”新型互聯網企業(ye) 轉型。

  發揮企業(ye) 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ti) 作用。在盛瑞傳(chuan) 動公司董事長劉祥伍看來,技術創新是一項係統工程,今後應優(you) 化政策體(ti) 係和市場環境,打造科技、教育、產(chan) 業(ye) 、金融緊密融合的創新體(ti) 係。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委常委、鬆山湖高新區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劉煒認為(wei) ,加強技術創新須推進產(chan) 學研用一體(ti) 化發展,“要使對市場最敏感的企業(ye) 與(yu) 擁有人才優(you) 勢、集聚創新要素的高校院所等真正形成合力。”浙江銀保監局局長包祖明表示,金融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關(guan) 鍵因素之一,下一步將完善專(zhuan) 業(ye) 化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使金融服務與(yu) 科技創新更加匹配。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總書(shu) 記對基礎研究這麽(me) 重視,令一線科研工作者備受鼓舞。”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雲(yun) 霽表示,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頭活水,“我們(men) 要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在基礎研究領域長期堅持、大膽探索,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夯實基礎。”

  大力培養(yang) 和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和科研團隊。“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沒有一流的人才和科研團隊,科技創新就無從(cong) 談起。”廣西大學校長趙躍宇認為(wei) ,當前形勢下,高等院校要在引進國際一流人才的同時,加強培養(yang) 科研團隊和後備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校長張改平表示,近年來科技創新對糧食生產(chan) 的貢獻率持續增長,接下來要力爭(zheng) 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帶動科技人才和生產(chan) 經營隊伍發展,為(wei) 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主持召開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強調 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 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 王滬寧韓正出席

  習(xi) 近平:在經濟社會(hui) 領域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26日 07: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