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勇是包頭廣播電視大學培訓合作科科長,2018年由內(nei) 蒙古包頭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派駐包頭市固陽縣西鬥鋪鎮張發地村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曾先後榮獲2018年固陽縣“7·19抗洪救災”標兵、固陽縣“優(you) 秀第一書(shu) 記”等榮譽稱號;由他協調社會(hui) 資金籌建的張發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被推選為(wei) 內(nei) 蒙古優(you) 秀實踐站和千村示範萬(wan) 村行動示範點。
三載春秋,劉卓勇是如何從(cong) 一名教育工作者轉變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扶貧幹部呢?這要從(cong) 2018年夏天說起。
災難麵前,彰顯幹部本色
2018年7月,剛剛上任2個(ge) 月的劉卓勇遇到了開展工作以來最棘手的難題——固陽7·19洪災。當時固陽縣受災最重的是西鬥鋪鎮,洪災造成張發地村4人死亡、1人失蹤,村落嚴(yan) 重損毀,駐村工作隊駐紮地也在這次災害中被衝(chong) 毀,一夜之間駐村工作隊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場所。
駐村幹部們(men) 參與(yu) 抗洪救災腳步不停,劉卓勇帶領駐村工作隊全體(ti) 成員始終奮戰在抗洪救災的最前沿,營救受災群眾(zhong) 、參與(yu) 政府救災議事決(jue) 策、轉移安置受災群眾(zhong) 、搭帳篷、蹚洪水、扛物資……在固陽縣委縣政府的領導與(yu) 支持下,僅(jin) 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損毀村子的新屋選址、規劃、建設,在2018年中秋節前,所有受災戶全部實現了新戶回遷。那一年與(yu) 回遷災民共同度過的中秋節讓劉卓勇終生難忘,當看到村民臉上又重新煥發出笑容時,兩(liang) 個(ge) 月來在驕陽下連續奔波、被曬得黢黑的劉卓勇心裏覺得特別踏實。
上任兩(liang) 年來,張發地村的村民們(men) 一直是劉卓勇最惦記的人。針對村裏就醫難的問題,他積極協調包頭市雲(yun) 龍骨科醫院、金氏腎病醫院、朝聚眼科醫院,為(wei) 西鬥鋪村民進行免費診療近500人次。新冠疫情暴發後,劉卓勇放棄春節假期,主動請纓,在第一時間趕回村裏和幹部群眾(zhong) 一起參與(yu) 抗疫。他積極對外協調物資,與(yu) 愛心企業(ye) “包頭市益業(ye) 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取得聯係,為(wei) 固陽縣爭(zheng) 取回4.3噸“84消毒液”。因為(wei) 在抗擊疫情中敢為(wei) 人先、表現突出,劉卓勇被評為(wei) 固陽縣“抗疫先鋒”。
扶貧路上,爭(zheng) 做“全能書(shu) 記”
救災、重建、疫情防控、改良農(nong) 田、推銷農(nong) 產(chan) 品……固陽縣有個(ge) “全能書(shu) 記”!這個(ge) 稱號是當地老百姓對劉卓勇書(shu) 記的昵稱,也是送給他的最高讚禮。
張發地村位於(yu) 固陽縣西北部,自然條件惡劣,人口主要以老弱病殘為(wei) 主,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村內(nei) 一直沒有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村民長期處於(yu) 低收入狀態。針對這些客觀實際,劉卓勇瞄上了產(chan) 業(ye) 落實,將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精準脫貧的重要途徑。
張發地村擁有耕地56422畝(mu) ,數雖不少,但良田不足,產(chan) 量不高。該如何改善農(nong) 田質量,讓農(nong) 民增產(chan) 增收呢?劉卓勇動足了腦筋。在邀請專(zhuan) 家進行精準研判後,張發地村將其中沒有改良價(jia) 值的18118畝(mu) 土地進行了退耕還林,每畝(mu) 土地國家每年給農(nong) 民補助150元,連續補助8年。其餘(yu) 有改良價(jia) 值的土地通過爭(zheng) 取上級專(zhuan) 項資金,增加機電井、上滴灌等方式實現土地改良,為(wei) 實現土地規模種植和集中連片土地流轉奠定了良好基礎。緊接著,劉卓勇及村幹部們(men) 又多方招標,引進了騎士集團等多家企業(ye) 和農(nong) 牧業(ye) 合作社在張發地開展種植,短短兩(liang) 年就實現土地流轉近2萬(wan) 畝(mu) ,有效提升了農(nong) 民的收入。
代養(yang) 牛分紅項目,豬、羊養(yang) 殖項目,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一個(ge) 個(ge) 村集體(ti) 經濟項目也逐一開展,但發展的道路上也有坎坷。2019年年底新創辦的村集體(ti) 企業(ye) 產(chan) 品嚴(yan) 重滯銷,參與(yu) 生產(chan) 的貧困戶們(men) 憂心忡忡,生怕幾個(ge) 月來的辛苦都打了水漂。關(guan) 鍵時刻,劉卓勇迎難而上,加急加緊聯係市內(nei) 企業(ye) 和團隊解決(jue) 產(chan) 品滯銷問題。年關(guan) 將近,物流運輸困難,他親(qin) 自上陣,奔波在包頭大街小巷為(wei) 每位愛心人士配送農(nong) 產(chan) 品,最終銷售完所有滯銷產(chan) 品。
看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拿到第一次分紅後的笑臉,劉卓勇的心卻是沉甸甸的,有沒有更穩妥長效的產(chan) 品銷售渠道呢?幾經思索、多次考察後,劉卓勇提出方案,通過資金入股方式與(yu) 鎮內(nei) 其他行政村共同投資建設大型糧油交易市場。如今,這個(ge) 投資300萬(wan) 元的糧油交易市場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增收4.5萬(wan) 元。
在劉卓勇與(yu) 同仁們(men) 的不懈奮鬥下,張發地村原有的31戶54名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僅(jin) 剩下3戶8人未脫貧。在精準研判、精準施策之下,經過一年的幫扶,這3家貧困戶已具備了穩定的脫貧條件。
重視思想建設,不忘黨(dang) 建職責
村民們(men) 富起來了,劉卓勇還要讓村民們(men) 思想上強起來。於(yu) 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構想應運而生。
麵對資金緊張的難題,劉卓勇沒有退縮,而是不分晝夜地四處奔波,廣泛發動社會(hui) 力量籌集建設資金。最終,在劉卓勇的不懈努力下,由市僑(qiao) 聯、市電大、市慈善總會(hui) 捐資打造的高標準高質量“張發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及村鎮書(shu) 屋工程順利落成。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形式為(wei) 內(nei) 容服務,內(nei) 容為(wei) 成效服務,成效為(wei) 村民共享”為(wei) 服務導向,組織了“7.19抗洪救災一周年紀念活動”、村民義(yi) 診、慰問演出、文明家庭評選等17次集體(ti) 活動。在此基礎上,劉卓勇趁熱打鐵,以實踐站為(wei) 基地逐步建立了以駐村工作隊為(wei) 主體(ti) ,村“兩(liang) 委”班子、廣大社會(hui) 組織、愛心團隊、熱心村民廣泛參與(yu) 的誌願者服務團隊,開展各類自願服務活動近50次。截至2020年7月,張發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完成各級各類宣傳(chuan) 教育活動23場,接待了包括包鋼集團、神華集團、包頭電視台、包頭收藏家協會(hui) 、包頭廣播電視大學等單位的17次觀摩和指導,真正打通了“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關(guan) 心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公裏的幸福通道,成為(wei) 黨(dang) 建引領、精準脫貧、文明傳(chuan) 播及下一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精神陣地。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