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苗漢連心 幹成“牛事”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委組織部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不脫貧,我就不回去。”一晃駐村已5個(ge) 年頭,這是貴州省六盤水市質監局派駐電光村的第一書(shu) 記蘇維許下的誓言。自2015年擔任貴州省水城縣阿戛鎮電光村第一書(shu) 記後,第一輪駐村工作本已結束,但麵對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期盼和還未實現的脫貧目標,蘇維主動申請留下來繼續駐村。

  自駐村第一天起,蘇維始終把第一書(shu) 記的職責扛在肩上,通過傾(qing) 聽一聲聲民意、辦實一件件好事、兌(dui) 現一個(ge) 個(ge) 承諾,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認可。

  妙用苗族語 搭建連心橋

  “90%以上的村民都是苗族……”2015年3月,蘇維第一次走進電光村,聽著苗語,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親(qin) 切感。蘇維雖不是苗族,但曾與(yu) 苗族同胞一起生活過,能聽會(hui) 說苗語。

  這個(ge) 精神帥氣、皮膚黝黑的“80後”小夥(huo) 子,借助語言優(you) 勢,迅速打開了他與(yu) 村民之間的“話匣子”,村民有什麽(me) 事都會(hui) 第一時間和他說,第一時間與(yu) 他商量,這讓他注定與(yu) 電光村結下不解情緣。

  “今年13歲了,爸爸出門打工去了,家裏就隻有我和三個(ge) 弟弟。”看到村民楊文軍(jun) 家破爛不堪的房屋、不像樣的家具,蘇維心急如焚,隨即幫助4個(ge) 孩子上戶口,申請辦理低保。還向同事、朋友發起捐款、捐物,邀請六盤水“行之公益”組織、供電所職工幫助安裝水、電。他還勸楊文軍(jun) 回家發展,幫楊文軍(jun) 在吉源煤礦找了一份月收入3000元的工作。

  此外,蘇維還積極為(wei) 孤寡老人熊家秀蓋房、為(wei) 殘疾人家庭楊興(xing) 全協調地基搬遷、聯係礦務局總醫院為(wei) 全村留守兒(er) 童免費體(ti) 檢……用真情和行動“說服”群眾(zhong) ,“敲開”群眾(zhong) 的心門。

  蘇維還采取歌聲傳(chuan) 頌、苗語培訓、苗語解讀等生動活潑的宣傳(chuan) 方式,大力宣傳(chuan) 黨(dang) 的好政策,傳(chuan) 遞黨(dang) 的“好聲音”,搭起黨(dang) 群“連心橋”,贏得村民“好口碑”。

  活用好政策 修通致富路

  “那時候電光村13個(ge) 村民組21個(ge) 自然寨,很多組都沒有通路,進出村寨隻能靠步行。下組串戶,我和‘村兩(liang) 委’幹部基本靠走,有時候為(wei) 去貧困戶家,要走上2個(ge) 小時。”蘇維感慨地說道,“雖說電光村窮,可沒想到會(hui) 這麽(me) 窮,修路成了我駐村後最大的心病。”

  要致富,先修路。修路,必須想辦法籌集資金,蘇維首先想到回“娘家”要支持。來回跑部門和單位為(wei) 村組申請資金、要項目對於(yu) 蘇維來說成了“家常便飯”。

  通過努力,蘇維很快就爭(zheng) 取到了縣交通局1500萬(wan) 元的通組串寨公路硬化項目和20公裏的產(chan) 業(ye) 道路建設項目,2017年2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全部完成硬化,不僅(jin) 解決(jue) 了800餘(yu) 戶3000餘(yu) 人的出行難問題,還為(wei) 電光村的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了基礎。與(yu) 此同時,在“娘家”的大力支持下,修通雞中頂至大岩洞通組路的20萬(wan) 元對口援助資金也在電光村落了地。

  村民熊興(xing) 義(yi) 道出了全村人民的心聲:“這回可好了,不僅(jin) 可以把東(dong) 西拿出去賣,還會(hui) 有人開車上門來買(mai) 了。”

  借用牛產(chan) 業(ye) 幹成大事業(ye)

  路是修通了,怎樣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錢袋子”鼓起來?懷著一份責任與(yu) 擔當,蘇維決(jue) 定召開群眾(zhong) 會(hui) ,征求群眾(zhong) 意見。

  第一次群眾(zhong) 會(hui) 給了他一個(ge) “下馬威”。小喇叭喊個(ge) 不停,就稀稀拉拉來了幾個(ge) 人,也不發言,隻是私下嘀咕。

  “手頭沒錢,也不會(hui) 做,說了還不是白說。”

  為(wei) 知“症結”所在,蘇維決(jue) 定“刨根問底”,散會(hui) 後逐戶走訪參會(hui) 村民。找到病根後,蘇維決(jue) 定換個(ge) 方式召開群眾(zhong) 會(hui) 。

  蘇維在之後的群眾(zhong) 會(hui) 上邀請農(nong) 業(ye) 、銀行、水利、電力等部門的同誌和專(zhuan) 家,為(wei) 大家答疑解惑、出點子、給思路,打開村民心結。

  “我想喂牛。”

  “我準備把竹蓀擴大到50棚。”

  ……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蘇維召開的群眾(zhong) 會(hui)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參與(yu) 、暢所欲言。

  “種什麽(me) ,養(yang) 什麽(me) ,大夥(huo) 說了算。”經過大大小小幾十場群眾(zhong) 會(hui) ,大家終於(yu) 達成一致,定下了以養(yang) 牛為(wei) 主,以種植為(wei) 輔的發展思路。

  說幹就幹,蘇維迅速組織村民成立水城縣牛得很農(nong) 民種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邀請專(zhuan) 家提供技術指導,積極協調農(nong) 村信用社“特惠貸”及農(nong) 業(ye) 部門退耕還草項目資金入股合作社,采取“合作社+項目+農(nong) 戶”的方式發展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養(yang) 牛項目總投資2250萬(wan) 元,養(yang) 殖場占地麵積1萬(wan) 平方米,現養(yang) 牛1000頭,惠及貧困戶132戶,戶均增收2.2萬(wan) 元以上。

  除了做大做強養(yang) 牛項目,電光村的養(yang) 羊、養(yang) 雞、苧麻種植、苗族傳(chuan) 統紡織等項目都取得不錯收益。

  8月的電光村,豔陽高照,萬(wan) 木蔥鬱,農(nong) 戶種植的南瓜、葡萄、佛手瓜已悄然爬滿涼亭,碩果累累。聞聞這瓜果飄香的味道,看看這田園般的村寨,聽聽苗族阿妹們(men) 悠揚的歌聲,一曲感恩之歌在山間回蕩。

  我們(men) 一起感黨(dang) 恩:

  苗家村寨改變了,

  走路不濕鞋,

  喝水不用抬,

  煮飯不用柴,

  養(yang) 牛養(yang) 羊有希望,

  每天都是好未來……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24日 08:47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