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現場聆聽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總書(shu) 記為(wei) 移民搬遷想得真周到。”見到記者,甘肅省古浪縣黑鬆驛鎮西莊子村第一書(shu) 記田鵬動情地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我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撲下身子,沉下心來,紮根基層,實實在在為(wei) 當地百姓解決(jue) 實際問題,為(wei) 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2019年8月21日上午,在甘肅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富民新村,進學校、訪農(nong) 戶、問民生。
“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的事業(ye) ”
田鵬是國網武威供電公司幹部,2017年8月開始在西莊子村任第一書(shu) 記。
“總書(shu) 記格外關(guan) 心搬遷群眾(zhong) 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的問題,那天在富民新村考察,總書(shu) 記看得可認真、可細了。”田鵬告訴記者。
總書(shu) 記來到富民小學,循著琴聲,走進音樂(le) 教室。參加暑期興(xing) 趣班的同學們(men) 歡呼著圍攏過來。
“上學遠不遠?”“午飯在哪吃?”“都開了什麽(me) 課程?”總書(shu) 記仔細詢問孩子們(men) 的學習(xi) 生活情況。
得知學校能為(wei) 全村適齡兒(er) 童提供小學義(yi) 務教育,每天早上有營養(yang) 早餐,留守兒(er) 童還可以參加暑期興(xing) 趣班,總書(shu) 記頻頻點頭。
在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便民大廳,總書(shu) 記向工作人員仔細詢問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和易地扶貧搬遷後的便民服務措施。
“村裏有幾個(ge) 衛生室?”“都是全科醫生嗎?”在了解村裏養(yang) 老、低保、就業(ye) 等情況後,總書(shu) 記問。當地幹部告訴總書(shu) 記,全村建成標準化衛生室6所,均有合格村醫,鄉(xiang) 衛生院還有全科醫生。
總書(shu) 記走進村民李應川家,屋裏屋外,看看院子,看看房子,打開廚房水龍頭衝(chong) 衝(chong) 手,到廁所按下馬桶開關(guan) ,仔細了解鄉(xiang) 親(qin) 們(men) 住房改善和改水改廁等情況……
隨後,總書(shu) 記同李應川一家三代5口人坐在客廳沙發上聊起家常。“搬下來住,滿意嗎?還有什麽(me) 要求?”總書(shu) 記問。“沒有要求了,真正好得很!”李應川激動地說。
“你們(men) 高興(xing) ,我們(men) 也高興(xing) 。”總書(shu) 記說,“共產(chan) 黨(dang) 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的,就是為(wei) 老百姓辦事的,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的事業(ye) 。”
聽說村民從(cong) 山區搬下來後,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就醫難等問題基本得到解決(jue) ,同時當地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大力引導和支持貧困群眾(zhong) 發展養(yang) 殖業(ye) 和蔬菜種植,大多數易地搬遷群眾(zhong) 已經實現脫貧,總書(shu) 記頻頻點頭,十分高興(xing) 。
把全村移民搬遷好事辦好
古浪縣南部山區人居條件差、生態壓力大。從(cong) 2012年開始,古浪縣持續實施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涉及南部山區11個(ge) 鄉(xiang) 鎮88個(ge) 村6萬(wan) 多群眾(zhong) ,73個(ge) 村整村搬遷,一攬子解決(jue) 他們(men) 的“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等問題,同時減輕祁連山的生態壓力。西莊子村就在搬遷之列。
“移民搬遷”既能領到補助,還能辦理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搬遷戶隻需自籌少量資金就能搬進新家住上新房。但對故土難離的西莊子村百姓來說,下這個(ge) 決(jue) 心並不容易,田鵬為(wei) 此也費了不少心思。
村民劉忠喜一開始對搬遷想不通。田鵬和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一有空就去家裏跟他拉家常。原來,劉忠喜以前是鐵匠,購置了許多加工儀(yi) 器舍不得扔;自己和妻子要外出務工,擔心老人不會(hui) 使用液化氣爐灶;不了解縣裏的幫扶政策,擔心搬遷的花費太大,兒(er) 子馬上就要上大學需要用錢……
田鵬和鎮村幹部反複宣講各項幫扶政策,又組織劉忠喜和其他村民代表到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參觀。2018年6月,田鵬接到劉忠喜主動打來的電話,表示願意搬遷。
2019年10月,西莊子村整村易地搬遷完成,203戶群眾(zhong) 全部住上新房。經過多方合力攻堅,2019年底,西莊子村剩餘(yu) 貧困戶44戶、168人全部脫貧退出,實現整村脫貧。
如今,黃花灘生態移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已全部完成,6.24萬(wan) 人搬出深山。
人不離村、心不離崗繼續幹
“那天,總書(shu) 記在同李應川一家交談時指出,貧困鄉(xiang) 親(qin) 脫貧是第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鄉(xiang) 親(qin) 們(men) 穩定脫貧,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從(cong) 發展產(chan) 業(ye) 、壯大集體(ti) 經濟等方麵想辦法、找出路,讓易地搬遷的群眾(zhong) 留得住、能就業(ye) 、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總書(shu) 記的話,對我們(men) 扶貧幹部提出了明確要求。”田鵬說。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我們(men) 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養(yang) 殖業(ye) 和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田鵬介紹,建設一個(ge) 日光溫室成本約6.98萬(wan) 元,政府補貼4.98萬(wan) 元,剩下的2萬(wan) 元需要村民自籌,可以申請貼息貸款。
剛開始,村民主動申請的不多。有村民提出,修建日光溫室的地方以前全是沙漠,能種出莊稼來嗎?駐村扶貧工作隊組織這些村民去日光溫室基地實地察看。當看到蓄水池、電動卷簾等設施一應俱全,大棚裏西紅柿、辣椒長勢喜人,他們(men) 的疑慮當場打消。
西莊子村四組村民董占海的兒(er) 子和女兒(er) 均在外務工,家中隻有他們(men) 老兩(liang) 口,董占海擔心體(ti) 力跟不上。田鵬告訴他,可以把大棚流轉出去,收取相應的流轉費。這樣一來,董占海不僅(jin) 申請了日光溫室,還主動幫助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起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梁彥偉(wei) 所在的浦發銀行蘭(lan) 州分行籌措專(zhuan) 項資金75萬(wan) 元,用於(yu) 支持搬遷村民發展後續產(chan) 業(ye) 。
截至目前,西莊子村村民新建日光溫室71座、養(yang) 殖暖棚15座。按照“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黃花灘生態移民區現已發展養(yang) 殖暖棚7300多座、日光溫室370多座,栽植特色林果3400畝(mu) ,新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
“按照總書(shu) 記‘扶貧政策和扶貧隊伍要保留一段時間’的要求,武威市、古浪縣已明確提出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田鵬說,“作為(wei) 駐村幹部,我一定按照總書(shu) 記的要求,人不離村、心不離崗繼續幹,找到更多致富門路,讓易地搬遷群眾(zhong) 日子越過越好。”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