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往南走,車行十來分鍾就進了山。公路緊貼山腰,下方白水河流淌出一個(ge) 灣,像是張開了懷抱迎客。接連拐過幾道彎,便見洞頭村。
2009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的習(xi) 近平赴山西調研。洞頭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全富告訴記者,“在洞頭村,習(xi) 近平同誌叮囑我們(men) ,要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眾(zhong) 開辟脫貧致富門路。這些年,我們(men) 牢記囑托,齊心協力讓洞頭村的生態優(you) 勢轉化成發展優(you) 勢,群眾(zhong) 脫貧致了富,小康路越走越寬。”
曾經的洞頭村,地下無資源,地上無企業(ye) ,村集體(ti) 無收入。如今,這裏生態旅遊風生水起,村民腰包漸鼓,村子發展提速。
一大早,村民侯萬(wan) 霞就出了門,準備坐公交車進城采購。她和丈夫在村裏開了一家農(nong) 家樂(le) ,過去路不好走,去城裏買(mai) 一回菜要備足幾天的量。現在她每天都會(hui) 進城一趟,“食材更新鮮,菜品也多樣,很多遊客都成了‘回頭客’。”
沿著瞭山步道上行,半個(ge) 小時即到高點。白水河環抱洞頭村奔流而下,形成一處20米高的瀑布——琵琶泓。進村的公路蜿蜒在石山之間,讓人感歎修路之難。
山美水美的洞頭村,過去風景雖好路卻難行,“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上世紀90年代,村裏男女老少齊上陣,用了足足兩(liang) 年工夫,打通了連接外界的1.1公裏道路。
2019年,在市裏支持下,洞頭村延伸改造出山的道路,建成了2.1公裏的雙向快速路。公交車通到了村口,洞頭村離城區更“近”了,遊客來往更方便。今年,3.5公裏長的河道得到有效治理,白水河兩(liang) 岸形成生態漫步空間。
下午3點,來自市區的楊馨領著5歲的女兒(er) 走向村中心的兒(er) 童樂(le) 園。來的次數多了,楊馨早已輕車熟路。“開車十來分鍾就到,坐免費公交車也能直達,很方便。”楊馨說,洞頭村就像是晉城市民的“後花園”,周末有空就約了朋友一起來玩。
洞頭村如今還保存著十幾處老宅院。“這兩(liang) 年政策鼓勵農(nong) 村閑置資源有序流轉利用,這讓我們(men) 找到了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的鑰匙。”晉城市城區僑(qiao) 聯主席、洞頭村駐村工作組組長郜燕霞說。
晉城人韓圓圓,是洞頭村迎來的首個(ge) 外來投資者。她和合夥(huo) 人一起投資50萬(wan) 元,將一處老宅院改造成了“老磨坊”咖啡館。
村民徐先翠家的老宅有3間房,外加一個(ge) 大院子,因為(wei) 長期沒人住,屋牆都脫了皮。村支書(shu) 王新立來談老宅院開發利用時,65歲的徐先翠一開始擔心房子租出去,租金難收回。王新立說:“村委會(hui) 負責代租,一年5000元,租金5年一調。”
徐先翠答應了。民宿修好後,她先試住了一晚,第二天就豎起了大拇指:“改得真好!”
徐先翠家的民宿,既有簡約之美,又有田園之風,備受遊客青睞。有了這個(ge) “樣板間”,不少村民主動來找王新立,“我家老屋空著呢,能不能也開發成民宿?”
雖說洞頭村集體(ti) 有了收入,但要整體(ti) 開發利用老宅,財力遠遠不夠。去年底,晉城市大洞頭宸文旅公司跟洞頭村接上了頭。前者有資金保障和經營渠道,後者有旅遊資源,雙方聯手開拓鄉(xiang) 村旅遊。
大洞頭宸文旅公司經理任瑛介紹,目前已投入4000萬(wan) 元改造提升洞頭村基礎設施。記者在現場看到,東(dong) 山上的小木屋搭建完畢,上下水管道正在鋪設;遊客服務中心、觀光步道也已建好;4處改造成民宿的老宅院,已經投入使用。
“我們(men) 5個(ge) 人,點個(ge) 地皮菜炒雞蛋、炒涼粉,再來30串羊肉串,有小孩子吃,少放點辣椒……對了,今晚就住你家了!”剛送走一桌客人,村民趙彩霞又進廚房忙碌起來。“我家院裏院外、樓上樓下都利用起來了,樓上住宿,樓下農(nong) 家樂(le) ,一個(ge) 月差不多能掙兩(liang) 萬(wan) 塊錢。”
2019年,洞頭村躋身山西省首批3A級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當年接待遊客8萬(wan) 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wan) 元。今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洞頭村的遊客接待量仍保持快速增長,目前已達到去年全年水平,村集體(ti) 收入預計將增加到15萬(wan) 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