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來了位“戴雷鋒帽”的書記

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8月的羌塘草原,天高雲(yun) 淡,草色青青。西藏那曲市色尼區那曲鎮瑪慶村一年一度的“賽馬節”開幕了:潔白的帳篷、奔馳的駿馬、歡樂(le) 的鍋莊,快樂(le) 的孩子們(men) 在草場嬉戲……

  這個(ge) 地處藏北羌塘草原深處,平均海拔在4500米的牧業(ye) 村,5年前曾是遠近聞名的深度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達56%,2年前仍有19戶家庭100人尚未脫貧。可是現如今,瑪慶村已整體(ti) 實現了脫貧摘帽,5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8942元。發生這樣的變化,還得從(cong) 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的李良師來到瑪慶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說起……

  念響犛牛產(chan) 業(ye) “致富經”

  “羌塘草原,是我們(men) 西藏麵積最大的純天然草原,也是我國的五大牧場之一。單說我們(men) 村,就有犛牛3587頭、羊591隻、馬58匹,有這麽(me) 好的畜牧業(ye) 基礎,為(wei) 啥我們(men) 村民的腰包就是鼓不起來?”

  裹著厚厚軍(jun) 大衣戴著“雷鋒帽”的李良師,同村委班子一道,圍坐在牛糞火爐旁,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著……

  原來,藏北地區常年高寒缺氧,草被生長期隻有短短3個(ge) 月,犛牛育肥周期長,成年牛長成大概需5至6年,加之飼養(yang) 方式原始,冬季新生犛牛存活率極低,且當地還長期固存牲畜惜殺、惜售、冬宰等觀念。

  通過對全村93戶農(nong) 牧民家庭走訪調研,李良師下定決(jue) 心,一定要挖掘出瑪慶村的牧業(ye) 優(you) 勢,在牧言牧、在牧興(xing) 牧,從(cong) 犛牛身上“找出路”。於(yu) 是,他組織召開村民大會(hui) ,提出“兩(liang) 手抓”發展策略:一方麵轉變“冬宰”習(xi) 慣,提高犛牛出欄率,增加村民牧業(ye) 收入;另一方麵鼓勵引導牧民搭建犛牛圍欄圈,提高犛牛冬季存活率,縮短育肥周期,依托村奶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大力發展現代犛牛產(chan) 業(ye) 。

  紮西頓珠,今年50歲,家中4口人,有草場1112畝(mu) ,犛牛32頭,人均年純收入僅(jin) 2500餘(yu) 元,是村裏出了名的貧困戶。李良師與(yu) 他家結對子之後,夫妻二人誌願到村合作社工作,自家也新修了犛牛圈,每年平均出售2頭犛牛折合14000元,售賣牛奶2500元。2019年底,紮西頓珠一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9195元,成功脫了貧。

  如今,投資32.5萬(wan) 元的村奶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集中購買(mai) 的50頭犛牛分置到5個(ge) 自然村,年均供應銷售牛奶4000餘(yu) 斤,通過“一村一合”項目利益鏈接貧困戶,帶動就業(ye) ,按期分紅,讓農(nong) 牧民在新型牧業(ye) 發展中嚐到了甜頭。

  做好健康扶貧“守護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

  瑪慶村醫療基礎較差、群眾(zhong) 健康意識缺乏,村裏一些髖骨先天性脫位的幼兒(er) ,因延誤最佳治療期而落下殘疾,像高血壓、糖尿病、風濕病等高原常見病多發病則更為(wei) 普遍。

  李良師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多方聯係,依托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成都辦事處醫院在內(nei) 地的資源優(you) 勢,大力實行“免費義(yi) 診+衛生宣教+基層醫生培訓”的精準健康醫療服務模式,經常性開展免費義(yi) 診,教育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培養(yang) 健康生活習(xi) 慣。僅(jin) 2019年就接診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800餘(yu) 人次,發放健康手冊(ce) 1600餘(yu) 份,免費發放藥品2萬(wan) 餘(yu) 元。

  2019年9月,他積極協調西藏科協,組織邀請藏醫藥學會(hui) 專(zhuan) 家來到牧區“送醫下鄉(xiang) ”,對基層醫生進行現場輔導。村醫才嘎多布高興(xing) 地說,“沒想到在家門口,能得到藏醫專(zhuan) 家尼瑪老師的親(qin) 自指導,真是太榮幸了。”

  李良師認為(wei) ,健康扶貧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擺脫貧困的兜底防線。如今,瑪慶村牧民的健康意識大大增強,村醫的醫技水平顯著提升,在今年疫情防控中,大家上下一心共同構築起堅實的健康防線。

  抓牢基層黨(dang) 建 “金鑰匙”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黨(dang) 員,黨(dang) 員看幹部。

  李良師常說:“隻有帶好一個(ge) 班子,才能致富一個(ge) 村子。”擔任第一書(shu) 記以來,他始終把提升基層黨(dang) 建作為(wei) 破解一切難題的“金鑰匙”。

  他協助健全《村黨(dang) 支部工作製度》《“三會(hui) 一課”製度》《村規民約》等一係列村級組織製度,創新開展“學藏語·每日一詞”活動,常態加強村委漢語學習(xi) ,破解“語言不通”難題;深入開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xi) ,帶頭領學黨(dang) 章黨(dang) 規黨(dang) 紀、基層支部管理、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重點專(zhuan) 題,顯著提升村委班子的組織力和戰鬥力。

  2019年5月,李良師組織15名村黨(dang) 員幹部赴成都考察學習(xi) ,深入成都天府新區科學城規劃廳、高原之寶犛牛乳業(ye) 公司、甘眉工業(ye) 園、崇平鎮春風村等地,學習(xi) 四川省脫貧攻堅、基層黨(dang) 組織新經驗、好做法以及四川藏區“飛地經濟”新模式,進一步解放了村黨(dang) 員幹部的思想觀念。

  黨(dang) 中央曆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從(cong) 政策、資金、項目等各個(ge) 方麵給予特殊關(guan) 懷。李良師采用“黨(dang) 員分戶包幹製”,帶頭深入包幹戶家中,宣傳(chuan) 黨(dang) 中央惠民政策,教育引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明白惠在何處、惠從(cong) 何來。如今,瑪慶村在黨(dang) 的好政策引領下,正鉚足幹勁鞏固脫貧成果,奮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8日 08:42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