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曆史 弘揚民族精神】晉察冀邊區被稱為抗日模範根據地——八路軍的故事,永放光芒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河北阜平縣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院內(nei) ,鬆柏林立。入口處的臥石上,“抗日模範根據地晉察冀邊區”幾個(ge) 字格外醒目。

  紀念館前,副館長王芳凝視著一組抗戰雕像介紹:“晉察冀根據地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敵後創建的第一個(ge) 抗日根據地,這座紀念館濃縮了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晉察冀軍(jun) 民的豐(feng) 功偉(wei) 績。”她在這裏工作多年,講起曆史時常思緒萬(wan) 千。

  這組雕像莊嚴(yan) 、肅穆,人物既有八路軍(jun) 、民兵,也有婦女和兒(er) 童,反映了晉察冀邊區軍(jun) 民萬(wan) 眾(zhong) 一心、英勇抗戰的主題。後麵的牆體(ti) 上,由地道戰、地雷戰、萬(wan) 裏長城等構成的8塊浮雕圖案,寓意在全民族抗戰中,邊區軍(jun) 民運用無窮智慧、創造獨特戰術戰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zheng) 的汪洋大海。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zheng) 全麵爆發。同年11月7日,八路軍(jun) 晉察冀軍(jun) 區在山西宣告成立。11天之後,晉察冀軍(jun) 區機關(guan) 遷往阜平。次年1月10日,晉察冀邊區軍(jun) 政民代表大會(hui) 在阜平召開,會(hui) 議經過民主選舉(ju) ,成立了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hui) 。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第一個(ge) 敵後統一戰線性質的抗日民主政權,它頒布實施的各項政策法令,穩定了社會(hui) 秩序,使敵後抗戰力量得到迅速發展。

  1937年冬,日軍(jun) 糾集了兩(liang) 萬(wan) 多兵力對邊區進行首次圍攻,晉察冀軍(jun) 區部隊抓住敵人兵力不足、地形生疏的特點,利用伏擊、夜襲等方法,取得了第一次反圍攻的勝利。1938年,日軍(jun) 又調集5萬(wan) 兵力對邊區圍攻。聶榮臻司令員親(qin) 自在前線指揮作戰,在阜平的東(dong) 西莊進行戰鬥,與(yu) 日軍(jun) 展開了殊死搏鬥。

  1940年8月,晉察冀軍(jun) 區部隊、晉西北的一二〇師、晉冀魯豫的一二九師等部隊在八路軍(jun) 總部指揮下,組織兵力,發動了以破襲日軍(jun) 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為(wei) 目標的進攻戰役,史稱“百團大戰”。

  艱苦卓絕的對日作戰中,晉察冀軍(jun) 區部隊前仆後繼,浴血奮戰。《阜平縣誌》主編高明鄉(xiang) 說:“盡管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代價(jia) ,但邊區軍(jun) 民仍以高昂的鬥誌積極投身於(yu) 晉察冀的各項建設中,鞏固和擴大根據地,用思想和智慧構築了抗戰的堅強堡壘。共產(chan) 黨(dang) 員、八路軍(jun) 以崇高的精神和模範行動,感染和激勵著邊區人民的抗戰熱情和鬥誌,贏得了邊區人民的信賴和擁護。”

  如今,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迎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展館總建築麵積3750平方米,展出曆史圖片400餘(yu) 幅,按照曆史脈絡,通過景觀複原、雕像等方式,結合聲、光、電、幻影成像等技術,生動講述著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抗戰曆史。

  “多的時候,我一天之內(nei) 就接待了7批觀眾(zhong) 。”解說員顧建青在館內(nei) 工作10餘(yu) 年。“每一次講解,我都心潮澎湃。來參觀的人們(men) 盡管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但聽到這段抗戰曆史,無不崇敬感懷。”

  曆史無言,精神不朽。目前,紀念館在弘揚革命精神、教育激勵後人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紀念館共組織緬懷先烈、告慰英雄、做時代新人等紀念類主題活動15批次,開展公益性研學實踐活動30餘(yu) 場,覆蓋中小學3000餘(yu) 人。

  當地的保定師範附屬學校白河分校,是參加公益性研學實踐活動的學校之一。“抗戰精神中蘊含著寶貴財富,應該傳(chuan) 承下去。八路軍(jun) 的故事,永遠閃耀光芒。我們(men) 要不斷創新,講好紅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該校執行校長王瑞興(xing) 說。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7日 11:3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