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方位·聚焦52個未摘帽縣】對話6位駐村幹部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雲(yun) 南寧蒗縣永寧坪鄉(xiang) 蘇嘎拉易地安置點。

雲(yun) 南寧蒗縣永寧坪鄉(xiang) 蘇嘎拉易地安置點。

  當前,剩餘(yu) 脫貧攻堅任務艱巨。一方麵,疫情汛情帶來新挑戰,如外出務工受阻、扶貧產(chan) 品銷售和產(chan) 業(ye) 扶貧困難等。另一方麵,“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jue) ,但穩定住、鞏固好並不容易。從(cong) 實踐看,脫貧攻堅政策保障、資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基層幹部也積累了豐(feng) 富經驗。隻要大家繃緊弦、加把勁,堅定不移把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落實好,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本報記者與(yu) 未摘帽縣貧困村的駐村幹部對話,期望從(cong) 他們(men) 的切身經曆中,尋找告別絕對貧困的長遠辦法。

  就業(ye) 有收入

  心裏就踏實

  外出務工涉及約2/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初,疫情造成部分地區外出務工困難。如何為(wei) 穩崗就業(ye) 創造條件?

  廣西隆林各族自治縣革步鄉(xiang) 向陽村第一書(shu) 記陸仲康:“這疫情期間,咋出去?”“出去了,還能找下好工作?”還記得3月份,我挨家挨戶動員外出務工時,村民們(men) 提出了不少擔心。

  大家的顧慮可以理解。關(guan) 鍵是怎麽(me) 辦?好在有粵桂扶貧協作,讓我能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外出務工牽好線、搭好橋。

  和廣東(dong) 一對接,企業(ye) 用工信息很快在縣人社局公眾(zhong) 號發布。可貧困戶楊金文卻找到我,他文化水平不高,看不懂這些招聘信息。我一條一條給他介紹,篩掉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找出他適合的崗位。楊金文說:“這麽(me) 一來,找工作確實方便了不少。”

  外出務工,服務要落到實處。務工證明別擔心,村裏開;健康體(ti) 檢甭著急,鄉(xiang) 裏做;就連出行,縣裏都安排了就業(ye) 返崗免費大巴。怕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不了解這些服務,我在自家麵包車上掛了一隻大喇叭,用普通話、壯話、桂柳話三種語言反複宣傳(chuan) 。

  3月底,楊金文兩(liang) 口子先後去了廣東(dong) 。夫妻倆(lia) 在廣東(dong) 中山的一家電器公司做普工,裝底座、安開關(guan) ,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500元。他打來電話說:“書(shu) 記呀,我心裏踏實了。”聽他這麽(me) 說,我的心裏也踏實了。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向陽村當第一書(shu) 記了,上一次是8年前。這些年來,村裏變化很大,尤其是就業(ye) 機會(hui) 多了、村民收入也高了。外出務工的,今年全村有540多人,其中3、4月動員外出的貧困群眾(zhong) 就有43人。這日子好了,脫貧摘帽肯定就不遠了。

  種好水晶瓜

  產(chan) 業(ye) 促脫貧

  受疫情影響,部分貧困地區農(nong) 畜牧產(chan) 品賣不出去。如何克服困難,鞏固提升產(chan) 業(ye) 扶貧成果,加快恢複生產(chan) ?

  新疆阿克陶縣皮拉勒鄉(xiang) 墩都熱村第一書(shu) 記吐遜江·阿布都熱西提:2018年,我到墩都熱村當第一書(shu) 記,發現一個(ge) 當地特產(chan) “水晶綠甜瓜”,也稱水晶瓜。

  水晶瓜引進種植10多年了,村裏幾乎家家都種,成為(wei) 村民主要家庭經濟來源。但前幾年,由於(yu) 水晶瓜病害嚴(yan) 重,甚至絕收,瓜農(nong) 種植積極性被挫傷(shang) ,除了幾個(ge) 大戶,基本沒人種植,種植麵積隻剩不到300畝(mu) 。

  我把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中心工作時的經驗拿出來,組織瓜農(nong) 們(men) 交流種植、病害防治和銷售經驗。種植時節,邀請自治區農(nong) 科院專(zhuan) 家在瓜農(nong) 地裏辦起種植技術指導現場會(hui) ,專(zhuan) 業(ye) 的種植模式和技術培訓讓瓜農(nong) 們(men) 信心倍增。

  去年村裏種植水晶瓜1500畝(mu) ,銷售額達400萬(wan) 元以上,農(nong) 戶每畝(mu) 平均增收3000元左右,成功打造出“一村一品”。

  今年受疫情影響,銷售可能會(hui) 出現一些困難,但問題應該不大,因為(wei) 我們(men) 去年組織瓜農(nong) 成立了宣傳(chuan) 小分隊和銷售小分隊,帶著新鮮的水晶瓜和宣傳(chuan) 彩頁,分期分批到烏(wu) 魯木齊市、喀什、和田等地推廣,還到阿圖什市等地擺攤銷售,讓大家記住了墩都熱的水晶瓜。

  現在村裏的水晶瓜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今年我們(men) 還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優(you) 化包裝,一個(ge) 瓜一個(ge) 手提箱,提升品質進超市,也在和電商聯係,把瓜銷往內(nei) 地。

  除了水晶瓜,村裏還因地製宜發展了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引種了板藍根,這些產(chan) 業(ye) 將帶動村民們(men) 如期實現脫貧。

  人人有學上

  教育拔窮根

  部分地區有的孩子仍然反複失學輟學。如何采取措施控輟保學,切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

  甘肅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李牙村第一書(shu) 記馬學良:李牙村大多數鄉(xiang) 親(qin) ,幾乎世代受窮,建檔立卡戶147戶、919人,貧困發生率61.6%。全村人均耕地不到1畝(mu) 。很多人外出打工,但因為(wei) 文化程度低,一年賺不了幾個(ge) 錢。

  2017年,我從(cong) 臨(lin) 夏州委宣傳(chuan) 部一來到這裏就發現,村裏不上學的孩子有10多個(ge) ,基本都是貧困戶的孩子。入戶調研後,我分析出幾個(ge) 原因:思想保守,覺得讀書(shu) 無用;重男輕女,認為(wei) 女兒(er) 不用怎麽(me) 培養(yang) 。村裏也沒有幼兒(er) 園。越不重視教育越受窮,越受窮越不讓孩子上學,窮根越紮越深。

  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上學,我們(men) 想了很多辦法。宣講法規政策,每次開村民大會(hui) ,都要講讀書(shu) 的好處。開學前,要照著學校花名冊(ce) 核對報到人數,在外地讀書(shu) 的也要開具學籍證明和就讀證明。和老鄉(xiang) 拉家常時,講我們(men) 駐村幹部自己的經曆,讓他們(men) 意識到讀書(shu) 的作用。

  有個(ge) 姑娘叫李曉英,剛念完初一,父親(qin) 就讓她留在家照顧弟弟。我鼓勵她繼續上學,反複勸說家長。就這樣,輟學一年多後,她開開心心回到學校。

  我來一年後,村裏迎來兩(liang) 件大喜事:一是建起了幼兒(er) 園,二是出了兩(liang) 個(ge) 大學生,其中一個(ge) 是女生。現在,我們(men) 村有一所小學,在校生137名,其中建檔立卡戶孩子81個(ge) ;在園幼兒(er) 85名,其中女童49個(ge) 。全村298名適齡生,全部在縣內(nei) 縣外就讀。

  到今年,村裏出了6個(ge) 大學生,上高中的也有十幾個(ge) 。百姓普遍意識到,隻有教育才能拔掉窮根。好幾戶村民跟我說“要多養(yang) 幾隻羊,把娃供成大學生!”

  小病不出村

  大病能救助

  不少鄉(xiang) 村自然條件惡劣,加上醫療服務水平低,因病因殘致貧問題突出。怎樣讓老鄉(xiang) 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雲(yun) 南寧蒗彝族自治縣拉伯鄉(xiang) 格瓦村第一書(shu) 記李寶樹:寧蒗,人稱“小涼山”,高寒冷涼,紫外線強,加上長期貧困,村民整體(ti) 健康水平不高。

  記得駐村第二天,我到貧困戶陳順強家,沒交流幾句,他母親(qin) 便泣不成聲。原來,陳順強很早便確診係統性紅斑狼瘡,可由於(yu) 貧困,平時隻能挖草藥治療,攢下錢再去昆明看病,高額醫藥費讓他家負債(zhai) 累累。

  我反複入戶,和陳順強聊治療方案,幫他申請醫療救助。成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後,陳順強開始享受健康扶貧相關(guan) 政策,特別是2017年1月開始,像他這樣因病致貧的,可享受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兜底保障4項政策。我幫他算了筆醫療賬:2017年至今,治療費共用去15.8萬(wan) 元,先後報銷14.536萬(wan) 元,個(ge) 人承擔1.264萬(wan) 元,自付比例僅(jin) 為(wei) 8%。

  駐村以來,我充分發揮對口幫扶優(you) 勢、積極協調多方資源,爭(zheng) 取到35萬(wan) 元幫扶資金,新建了村標準化衛生室,並配備相應的醫療設施和2名鄉(xiang) 村醫生;還督促落實了1萬(wan) 元藥品采購周轉金,配備98種常備藥品,基本滿足村民常見和多發性疾病的就診用藥需求,實現了貧困戶“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既要治病,更要防病。我定期邀請市裏的醫療專(zhuan) 家為(wei) 村民講授衛生健康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培養(yang) 村民健康習(xi) 慣。目前,我們(men) 村常住的637名建檔立卡戶都成了家庭醫生的簽約上門服務對象,村裏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來了巡檢隊

  住進安全房

  扶貧工作涉及大量新建及改造農(nong) 房工程,數量多、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如何保質保量讓大家住上放心房?

  四川越西縣鐵西鄉(xiang) 阿支吾村農(nong) 房巡檢隊隊長袁亮:越西縣農(nong) 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任務繁重,僅(jin) 易地搬遷的群眾(zhong) 就接近2.2萬(wan) 人。為(wei) 加強駐村幫扶力量,我被中建二局派到越西,為(wei) 全縣的農(nong) 房改造和易地搬遷做“質檢員”。今年3月,我來到阿支吾村。

  阿支吾村地處偏遠山區,村民住所散落在高山上,住房安全性能差、功能不齊全、條件落後等問題嚴(yan) 重影響群眾(zhong) 生活質量。農(nong) 房改造第一步是要摸清情況。由於(yu) 缺乏全麵係統的建築知識,我們(men) 隻有采取笨辦法,從(cong) 電線電路排布、砌築施工質量,到腰圈梁、構造柱等抗震措施,逐項檢查,還真查出隱患。

  隻有授人以漁,才能讓村裏今後的農(nong) 房建設安全無憂。我們(men) 編成“黨(dang) 員幹部入戶,八查八問八看”工作手冊(ce) ,查一查住房、畜圈,問一問住房是否牢固、有無漏雨,看一看住房有無裂縫、房前屋後是否整潔等,在全村黨(dang) 員幹部中推廣,為(wei) 村裏培養(yang) 自己的農(nong) 房巡檢隊。

  同時,我們(men) 還編發了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小冊(ce) 子,發給建設農(nong) 房的村民,讓他們(men) 明白地圈梁、鋼筋搭接長度等都必須符合規範。貧困戶馬海大爾家住在四麵漏風的土坯房,安全隱患嚴(yan) 重,被列入搬遷戶。聽說政府統一修建住房,他主動來幫忙,拉水泥、扛砂石,我送了他一本小冊(ce) 子,逐頁講解,告訴他就算以後翻新房屋,也得按施工規則來。最近新房建成,他很高興(xing) 。之後,我們(men) 還會(hui) 動員力量幫他搬家具、打掃衛生,讓搬遷戶搬得進、住得好。

  喝上放心水

  管護也跟上

  貴州岩溶分布廣泛,“有雨遍坡流,無雨水無蹤”,保水蓄水困難。村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決(jue) 飲水問題?

  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大宅村第一書(shu) 記付剛:去年3月,我從(cong) 縣扶貧辦來到貧困村大宅村。剛進村那會(hui) 兒(er) ,常看到不少老鄉(xiang) 穿梭在山間小道上,背上的竹簍裏都裝著水桶。原來,村裏山高坡陡穀深,老百姓大多居住在山腰,靠接山泉水過日子。一到少雨季節,泉眼枯竭斷流,隻能下山背水回來喝,翻山越嶺,來回一趟至少40分鍾。

  不久後,縣裏啟動全麵解決(jue) 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經勘測檢驗,水務部門給村裏在山下找到一處穩定水源,又在山頂修建了一座100立方米的蓄水池。去年年底,安全飲水工程竣工,提灌上來的水,通過管道源源不斷地流往家家戶戶,大宅村老鄉(xiang) 們(men) 總算喝上了放心的自來水。

  三分建七分管,飲水工程持續造福村民,關(guan) 鍵在於(yu) 日常管理要跟得上。村裏專(zhuan) 門成立用水協會(hui) ,組織幹群一起管護設施。村裏還拿出兩(liang) 個(ge) 公益崗位,聘請專(zhuan) 人日常巡檢管線,並配合水務部門定期進行設施清洗消毒和水質檢測。

  目前村民用水還沒開始收費,但“大鍋水”肯定喝不長久。為(wei) 了讓水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you) 化,村裏正在抓緊製定用水協會(hui) 的規章製度,既要建立合理透明的水費收繳標準,又要明確協會(hui) 職權,引導村民自己管理用水和設施維護事務,防止出現飲水工程無力管、無人管、無錢管、不安全問題。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6日 09:1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