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曉得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上有幾十幾隻船哎?幾十幾隻船上有幾十幾根杆哎?幾十幾個(ge) 艄公喲嗬來把船兒(er) 搬?”
一個(ge) 世紀以前,常年在黃河上搬船謀生的艄公李思命,在家鄉(xiang) 荷葉坪村的山水間,唱響了陝北民歌《黃河船夫曲》。而今,大河之上早不見了為(wei) 生計而奔命的老艄公,而多了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而奔走的新“艄公”,第一書(shu) 記高旭便是其中一位。
1969年出生的高旭,是土生土長的陝西佳縣人。27年的軍(jun) 旅生涯,鑄就了他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軍(jun) 人品格。2013年轉業(ye) 到榆林市能源局任職半年後,高旭便義(yi) 無反顧地投身到了脫貧攻堅新戰場上。
2017年5月,高旭來到荷葉坪村當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戰鬥了3年多。在這個(ge) “新艄公”的掌舵下,荷葉坪村連續實現了2018年貧困村整體(ti) 出列和2019年貧困戶全部脫貧的目標。因扶貧業(ye) 績突出,2018年高旭被陝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評為(wei) 省級優(you) 秀第一書(shu) 記。
解決(jue) 飲水安全問題 點滴之處見真情
“你把百姓當親(qin) 人,百姓就把你當家人。”這是高旭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的口頭禪。
剛到荷葉坪村,在入戶走訪中,高旭發現不少村民患病,全村因病致貧率高達53%,但致病原因不明。
經過深入的摸排調查,高旭把目光鎖定在村民的飲用水上,他迅速采集了村裏4口水井的水樣送檢化驗。結果不出所料,荷葉坪村送檢的部分水樣重金屬元素超標。他立即向工作單位提出申請,希望給全村每家每戶都安裝一台淨水器。
榆林市能源局局黨(dang) 組對高旭的申請表示大力支持,願意資助荷葉坪村的村民,每戶村民隻需承擔800元就能享受原價(jia) 3000元一台的淨水器。此後,在高旭的協調下,荷葉坪村還通過新辟飲用水源,實施管網入戶,有效解決(jue) 了飲水安全的問題。
防汛架橋兩(liang) 手抓 危難之處顯身手
2017年7月26日淩晨,荷葉坪村突遭特大暴雨襲擊,村前的樓底河水位暴漲。
高旭趕忙叫醒駐村工作隊隊友和村幹部,分頭行動察看汛情,組織低窪區域村民迅速轉移。
淩晨3時許,老黨(dang) 員李四寶打來電話激動地說:“高書(shu) 記,幸虧(kui) 咱們(men) 行動及時,不然就出大事了。我們(men) 把沿黃公路施工人員轉移到安全區域後,才知還有兩(liang) 名技術員在汽車內(nei) 睡覺。冒險返回把技術員轉移後,咆哮的山洪就把汽車衝(chong) 走了……”
幾天後,施工隊的工友們(men) 給高旭送來了錦旗,緊緊握著他的雙手連聲道謝說:“高書(shu) 記,你們(men) 不光是來扶貧的,還是來救命的……”
“7·26”特大洪水災害,不僅(jin) 衝(chong) 毀了荷葉坪村的15間民房,也摧毀了村內(nei) 唯一的漫水橋。此後,村民出行隻能蹚水過河。遇有降雨,河水上漲,村民與(yu) 外界聯通的路徑也會(hui) 切斷。
為(wei) 解決(jue) 村民出行難題,高旭多次申請和協調,終於(yu) 爭(zheng) 取到了佳縣交通局安排的20萬(wan) 元維修資金。僅(jin) 對漫水橋進行修繕,無法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村民的出行問題,再遇大洪水還會(hui) 形成新的隱患,新建一座跨河大橋,成了全村百姓最大的心願。
大家把希望投向了駐村工作隊,投向了第一書(shu) 記高旭。76歲的張應美老人對他說:“高書(shu) 記,隻要你能把這座橋蓋好,我在上麵走上一回,死了也值!”
在大家充滿期盼的眼神中,高旭踏上了幫荷葉坪村修建便民橋、連心橋的新“旅程”。幾經奔波、費盡周折,他的不懈努力,最終換得了各級黨(dang) 委政府和相關(guan) 部門的支持。2019年10月,總投資172萬(wan) 元的荷葉坪扶貧大橋正式竣工通車。
產(chan) 業(ye) 破困局 立體(ti) 經營促增收
脫貧增收,產(chan) 業(ye) 先行。高旭決(jue) 定,先對全村人賴以生存的棗樹著手破局。
前幾年,受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加之每到秋雨綿綿的季節,紅棗裂果,荷葉坪村的棗樹一度處於(yu) “樹沒人管、棗沒人收”的尷尬境地,成了爛在樹下的“臭蛋蛋”。
2018年,經過深入研究探討,高旭結合“三變”改革和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決(jue) 定將全村2100畝(mu) 棗樹由村集體(ti) 經濟合作社統一管理:從(cong) 降高塑形、微耕施肥到病蟲害防治,均由合作社負責,紅棗成熟後合作社保底回收,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紅棗銷售難的問題。此外,高旭還協調資金34萬(wan) 元,建設了210平方米的保鮮庫。
“合作社成立之初,我們(men) 圍繞如何為(wei) 村民尤其是貧困群眾(zhong) 提供相對穩定的就業(ye) 崗位進行了研究。目前,合作社在棗林管護方麵安排就業(ye) 的勞動力有近30人,其中貧困戶占四成以上。”高旭說。
在高旭的溝通協調下,2020年4月,荷葉坪村集體(ti) 經濟合作社還同佳縣紅潤棗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簽訂了保底收購協議。根據協議,紅潤棗業(ye) 不僅(jin) 一次性收購了全村滯銷的上萬(wan) 斤紅棗,今年還將按不低於(yu) 市場價(jia) 格的標準,收購荷葉坪的全部黃河灘棗,僅(jin) 此一項荷葉坪村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多元,讓棗樹變成了“搖錢樹”,讓“臭蛋蛋”變成“金蛋蛋”。
“過去勞動力不足,連自家棗樹都管不過來,收入也沒有保障。現在,一年四季都在合作社務工,再加上賣棗,一年收入挺不錯的。”荷葉坪村脫貧戶、集體(ti) 合作社紅棗管護隊隊長王潤寶說。
2018年,按照“短期養(yang) 殖、中期紅棗、長期旅遊”的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高旭還帶領村民建起土雞養(yang) 殖基地,養(yang) 殖雞鴨鵝2000餘(yu) 隻,在荷葉坪村構建起“樹上有棗、樹下有雞,水中養(yang) 魚、水麵養(yang) 鵝,山裏有了中藥材,田裏種了小雜糧”的立體(ti) 產(chan) 業(ye) 格局,真正讓村民共享政策紅利、發展之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