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市興縣蔡家崖村原第一書記石堅 總書記囑咐我們“真正沉下去”(總書記勉勵我們奮戰一線——聽第一書記講述扶貧故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村裏又有了不少新變化。”走在山西省呂梁市興(xing) 縣蔡家崖鄉(xiang) 蔡家崖村的街道上,看著兩(liang) 旁新開的商鋪和穿梭而過的旅遊大巴,石堅很是感慨。

  呂梁山川連綿,溝壑縱橫,由於(yu) 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裏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區,而興(xing) 縣又是其中的深度貧困縣之一。

  2017年6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呂梁革命老區考察調研時,專(zhuan) 門提到“呂梁精神”:“革命戰爭(zheng) 年代,呂梁兒(er) 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wei) 大的呂梁精神。我們(men) 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wei) 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時任蔡家崖鄉(xiang) 溫家寨村第一書(shu) 記的石堅回憶當時場景說:“咱是大嗓門,率先喊了一句‘總書(shu) 記好’!總書(shu) 記對我微笑,揮了揮手。”

  “我心裏一直向往著晉綏根據地”

  那天早上天剛蒙蒙亮,石堅就騎著摩托車來到蔡家崖村。“後來才知道,總書(shu) 記一下飛機就直接來村裏。”

  蔡家崖村紅色遺址多,當年晉綏邊區首府就設在這裏。總書(shu) 記對在場的幹部群眾(zhong) 說:“呂梁我是第一次來,我心裏一直向往著晉綏根據地。”

  “總書(shu) 記到的時候快中午了。”石堅清楚地記得,當天晴空萬(wan) 裏,見到總書(shu) 記的一刹那,大夥(huo) 兒(er) 都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連聲高喊“總書(shu) 記好”。

  當天,總書(shu) 記向晉綏邊區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瞻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石堅指著晉綏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六柳亭告訴記者:“總書(shu) 記就是在這兒(er) 接見當年在晉綏邊區參加對敵鬥爭(zheng) 的老戰士。”總書(shu) 記不僅(jin) 同十幾位老戰士親(qin) 切交談,還主動邀請他們(men) 合影。

  劉丙濤老人就是十幾位老戰士之一,石堅平時經常去看望他。“劉老第一個(ge) 和總書(shu) 記握手,他後來跟我說,總書(shu) 記可隨和了,沒有一點架子。”

  蔡家崖鄉(xiang) 五龍堂村的120師學校,是以八路軍(jun) 120師冠名的山西省示範性學校。總書(shu) 記來蔡家崖村考察那天,曾在學校裏同趙子璿同學親(qin) 切交談。

  “習(xi) 爺爺和藹可親(qin) ,手暖暖的。” 趙子璿後來在作文裏寫(xie) 道。

  總書(shu) 記叮囑扶貧幹部“撲下身子到村裏幹”

  2017年6月23日,在興(xing) 縣等地結束考察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總書(shu) 記指出:“深度貧困地區要改善經濟發展方式,重點發展貧困人口能夠受益的產(chan) 業(ye) ,如特色農(nong) 業(ye) 、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ye) 和服務業(ye) 等。交通建設項目要盡量做到向進村入戶傾(qing) 斜,水利工程項目要向貧困村和小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傾(qing) 斜,生態保護項目要提高貧困人口參與(yu) 度和受益水平,新型農(nong) 村合作醫療和大病保險製度要對貧困人口實行政策傾(qing) 斜,等等。”

  “總書(shu) 記在這個(ge) 座談會(hui) 上專(zhuan) 門談到了扶貧幹部,叮囑扶貧幹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裏幹,同群眾(zhong) 一起幹,不能蜻蜓點水,不能三天打魚兩(liang) 天曬網,不能神龍見首不見尾。這席話時刻激勵著我。”石堅說。

  2016年10月,石堅來到溫家寨村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溫家寨村400多畝(mu) 耕地藏在半山坡裏,村民們(men) 春耕秋收都得踩著羊腸小道肩挑手扛,雨天一身紅膠泥,“牲畜摔進溝裏,七八條壯漢才能拖出來”。行路難,吃水也難,全村210戶人家全指望一口老舊蓄水池。冬季一上凍,吃水就得砸冰。

  要脫貧,必須首先解決(jue) 路和水的問題。石堅與(yu)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駐村工作隊商量,從(cong) 單位爭(zheng) 取到一些資金,調來施工隊。村民們(men) 清楚記得,開工那天熱鬧得像過年,留在村裏的壯勞力都趕來幫忙。坡陡路滑,工程車開不上去,水管電杆全靠石堅帶著村民們(men) 一根根扛上山。

  回憶起當年一起幹活的場景,溫家寨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溫喜迎拍著石堅的肩膀稱讚:“石書(shu) 記幹活是一把好手!”他又指指自己的夾克說,“為(wei) 趕在上凍前通路通水,石書(shu) 記帶著我們(men) 沒日沒夜地幹活,晚上我凍得像篩糠,這衣服就是他給我的。”

  2017年,石堅在村裏引種了900畝(mu) 核桃林,還在林下嚐試連翹種植,達產(chan) 達效後預計全村人均增收可達8000餘(yu) 元。目前,溫家寨村的核桃、玉露香梨等規模經濟林以及村級光伏發電站逐漸形成規模。

  紅色旅遊開辟致富新路

  “那天,總書(shu) 記在蔡家崖村考察時指出,我們(men) 黨(dang) 的每一段革命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 2018年5月,石堅調任蔡家崖村第一書(shu) 記。他告訴記者,為(wei) 落實總書(shu) 記的要求,他帶領村裏一班人反複謀劃怎樣用好用活這部生動教材。

  近幾年,呂梁市修繕了一批革命舊址,命名了11個(ge) 黨(dang) 員幹部教育基地;興(xing) 縣確定了蔡家崖、北坡、張家梁村紅色旅遊線路。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jun) 區司令部舊址都在咱們(men) 蔡家崖村,這是多麽(me) 寶貴的資源!要通過發展紅色旅遊,讓老區群眾(zhong) 過上幸福的生活。”石堅在調研中漸漸明晰了思路。

  2018年6月,“蔡家崖號”客運列車開通,把太原和呂梁革命老區連到一起,來蔡家崖旅遊的人更多了,村民開起了大大小小的飯店,每天通過購票軟件查看餘(yu) 票數量,就能大致估算出當天需要準備的食材數量。

  “遊客來蔡家崖感受呂梁精神,村民靠銷售土特產(chan) 、工藝品等增收致富。”蔡家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溫利川說。

  村民溫文新以前常年在外跑長途大貨車,看到村子的變化,2018年4月回到村裏開起了超市,年收入一下子過了10萬(wan) 元。

  “總書(shu) 記來咱們(men) 村之前,村裏就沒見過旅遊大巴,現在天天能看見。”在自家的豆腐攤前,溫矮雲(yun) 麻利地切下一塊豆腐遞給遊客。雖然不是旺季,一天也能賣出兩(liang) 盆。“一斤兩(liang) 塊錢,一盆一百斤,來一輛大巴,半盆就沒啦!”

  “總書(shu) 記離開村裏的時候,大家都依依不舍。總書(shu) 記考察之後,很多村民到點就看電視新聞,就是想看看總書(shu) 記!”石堅說。

  雖然已經回到了原單位山西西山晉興(xing) 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但石堅一直惦記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村裏的點滴變化,都讓他由衷高興(xing) 。“我將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無論到哪裏,無論做什麽(me) ,都要真正沉下去,同群眾(zhong) 一起幹。”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4日 07:4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