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層幹部以實際行動踐初心擔使命

風雨之中衝在前 危難時刻顯本色

——甘磊、陳陸、張成武同誌先進事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讓黨(dang) 旗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今年入汛以來,安徽省內(nei) 長江、淮河流域以及巢湖等長期超警戒水位或保證水位,多地發生嚴(yan) 重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十分嚴(yan) 峻。全省各級黨(dang) 組織和廣大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陷陣、挺身而出,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甘磊、陳陸、張成武同誌是他們(men) 中的傑出代表。

  甘磊、陳陸、張成武3位同誌始終秉承發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奮鬥精神,在平凡中堅守初心、關(guan) 鍵處體(ti) 現擔當,特別是在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遭受嚴(yan) 重威脅的危難時刻,衝(chong) 在前沿、戰在前線,用生命踐行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他們(men) 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優(you) 秀代表,是基層幹部的先進典型。

  7月30日,安徽省委追授甘磊、陳陸同誌“安徽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追授甘磊同誌安徽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媒體(ti) 以及安徽日報、安徽電視台等省級主要媒體(ti) 廣泛宣傳(chuan) 報道了他們(men) 的感人事跡,在社會(hui) 上引起強烈反響。

甘磊:甘灑熱血守初心 奉獻基層擔使命

  甘磊,男,漢族,安徽寧國人,1976年9月出生,1996年8月參加工作,199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2016年3月,因工作突出、表現優(you) 異,作為(wei) “三類人員”被選拔為(wei)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港口鎮黨(dang) 委委員,並於(yu) 2019年4月擔任寧國市港口鎮副鎮長,主要負責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林業(ye) 、水利、交通運輸、美麗(li) 鄉(xiang) 村和旅遊等工作。今年入汛以來,甘磊同誌一直奮戰在防汛救災第一線,因長期勞累過度,6月16日住鎮值班時突發疾病,不幸犧牲,年僅(jin) 43歲。

  初心永擎照前路 信念堅定鑄忠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衡量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wei) 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拚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甘磊同誌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信奉者、擁護者、踐行者,有著信念堅定、對黨(dang) 忠誠的政治品格。

  甘磊同誌一心向黨(dang) ,在黃山林校的第一個(ge) 學期就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並多次主動報名參加業(ye) 餘(yu) 黨(dang) 校學習(xi) 。這主要源於(yu) 他從(cong) 小接受愛黨(dang) 教育和良好家風熏陶。甘磊同誌還未出生,父親(qin) 便在為(wei) 村集體(ti) 農(nong) 作物噴灑農(nong) 藥時不幸中毒身亡,從(cong) 小由爺爺奶奶撫養(yang) 長大,鄰裏多有照顧。他在入黨(dang) 誌願書(shu) 中寫(xie) 道:“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便時常告訴我,孩子,我們(men) 幸虧(kui) 有了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她就沒有你的現在和將來,你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報答她啊。”“我誌願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以個(ge) 人利益服從(cong) 黨(dang) 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不為(wei) 名不為(wei) 利,誌願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wei) 早日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添磚加瓦”。這是甘磊同誌入黨(dang) 時立下的莊重誓言,也是他愛黨(dang) 憂黨(dang) 護黨(dang) 、一生堅貞不渝的生動寫(xie) 照。

  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也不可能自然而然產(chan) 生。甘磊同誌始終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每次理論學習(xi) 後,他都認真寫(xie) 下自己的認識和體(ti) 會(hui) ,對黨(dang) 的歸屬感越來越堅定、越來越自覺。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甘磊同誌把堅定理想信念、忠於(yu) 黨(dang) 的事業(ye) 作為(wei) 畢生追求,自覺融注到生命和血液中。1996年7月畢業(ye) 後,他被分配到寧國縣(市)中溪鎮林業(ye) 站工作,在林業(ye) 一線一幹就是20年,無論是在偏遠的雲(yun) 梯佘族鄉(xiang) ,還是在工作繁重的港口鎮,他都毫無怨言,從(cong) 未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2017年8月,浙江安吉的客商來西村村考察投資項目,他帶著客商走遍村裏每一個(ge) 角落,一天下來“微信步數”竟達到了5萬(wan) 多步。身上的衣服濕了幹、幹了又濕,結了一層白白的鹽花,最終用誠意打動並留下了客商。在他的推動下,西村村建成了遊客接待中心、田野歡歌、田野大舞台、農(nong) 耕人家等遊樂(le) 設施,舉(ju) 辦了花鼓戲文化周、過大年、寧國市首屆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係列活動。2019年,西村村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開了17家,村集體(ti) 經濟收入達90萬(wan) 元,遊客接待量達3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00餘(yu) 萬(wan) 元,由一個(ge) 名不見經傳(chuan) 的偏僻山村,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中國攝影藝術鄉(xiang) 村和宣城市十大美麗(li) 鄉(xiang) 村,被國家文聯列入藝術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典型。西村村的發展變化凝聚著甘磊同誌的心血和汗水。

  2019年8月,甘磊被李夏同誌的先進事跡感動著,特別是聆聽事跡報告會(hui) 後寫(xie) 到:“踐行李夏精神,作為(wei) 最基層的幹部,我們(men) 要從(cong) 具體(ti) 的工作中做起。”他是這麽(me) 寫(xie) 的,也是這麽(me) 做的。今年入汛以來,甘磊同誌不分日夜奔走在港口鎮水陽江沿線的水庫、塘壩、低窪地區,排查險情、檢查物資、走訪群眾(zhong) 。6月15日,就在犧牲的前一天夜裏,他還一直戰鬥在防汛搶險第一線。白天在各村跑了一圈的他,晚上還放心不下,連夜趕往聯係的太平村檢查指導防汛工作,走訪低窪地區群眾(zhong) ,實地反複查看六莊水庫大壩、溢洪道情況。直到晚上九點多,確保全部風險點無較大度汛隱患後才回到鎮政府,繼續在辦公室關(guan) 注雨情,安排各項防汛應急準備工作直到深夜。同事們(men) 都說,甘磊是一個(ge) “遇事能扛”的人,遇上難事反而越較真,憋著一股勁幹到底。

  使命在肩勇擔當 危急時刻衝(chong) 在前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越是重要關(guan) 頭和關(guan) 鍵時刻,越能考驗幹部,也越能識別幹部。幹部政治上過不過得硬,就要看關(guan) 鍵時刻靠不靠得住。甘磊同誌就是一個(ge) 始終奮發進取、充滿鬥爭(zheng) 精神,關(guan) 鍵時刻衝(chong) 得上去,危難關(guan) 頭豁得出來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

  甘磊同誌體(ti) 格不大,可一旦困難來臨(lin) ,他永遠是舍身忘我、衝(chong) 在最前麵的那個(ge) 人。2009年5月5日,涼亭村一處山場被村民燒菜地引燃。由於(yu) 火勢較大,從(cong) 午後直到天黑都沒能撲滅。考慮到夜間撲火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又要防止火情進一步擴大,甘磊同誌就帶領滅火隊員在林區的一條小路上輪流值守,觀察火勢動態。實在累了、困了,就在高低不平的路麵上打個(ge) 盹,直到天亮後,眾(zhong) 人齊心協力撲滅山火。幾乎一夜未合眼的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單位上班。這樣危險而忙碌的場景,對他來說早已成為(wei) 家常便飯。2012年3月27日,灰山村後山突發大火,因山體(ti) 坡度過陡,隻能爬行上山。“我們(men) 背的那個(ge) 蜂鳴滅火器有幾十斤重,甘磊就帶著大家使勁往上爬,邊爬邊滅火。山對麵是西村村一萬(wan) 多畝(mu) 的毛竹園,如果火勢不受控製,後果不堪設想。”港口鎮行政執法局局長劉援非說道。

  敢於(yu) 擔當,任勞任怨,是港口鎮各村“兩(liang) 委”幹部對甘磊同誌的一致評價(jia) 。2017年底,甘磊同誌工作中不慎摔斷了右手,手術後不到一周就重返工作崗位,植入的鋼板超期2年了,還沒有去醫院取出來。2019年8月10日,“利奇馬”台風突襲寧國。本沒有值班任務的甘磊同誌擔心晚上水位上漲,毅然選擇留下。他對當值的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汪書(shu) 洲說,“你在鎮裏指揮,底下情況我熟悉,我去各個(ge) 點看一眼”。得知洪峰馬上要達到港口鎮上遊後,在外巡查的甘磊火速聯係汪書(shu) 洲,將轄區內(nei) 潛在的幾個(ge) 危險點情況一一交待清楚,並作出需要立即轉移群眾(zhong) 的準確預判。夜裏11點,按照事先對洪峰路徑的判斷,甘磊和汪書(shu) 洲兵分兩(liang) 路帶領幹部趕往現場勸離村民。“我在這裏守著,你先回鎮裏吧!”村民轉移完後,甘磊同誌主動攬下責任,繼續堅守一線。洪峰退卻後,整夜未眠的他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2020年6月5日,持續強降雨導致灰山村河水暴漲,由於(yu) 河道淤塞,河水一度漫過河堤,對周邊農(nong) 田和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帶來極大威脅。風大雨急,得到消息的甘磊二話不說立即趕了過去。一番勘察後,及時調來挖掘機,現場指揮河道疏浚,及時排除險情。完工時,甘磊同誌全身早已濕透。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作為(wei) 港口鎮分管道路交通工作的副鎮長,甘磊同誌負責轄區主要道路設卡及卡點後勤保障工作。自設卡那天開始,他每天都要到卡點待上一段時間,工作抓得細而又細,經常迎著晨曦送來早飯、伴著暮色帶來晚餐,順便看看值班幹部還缺什麽(me) ,哪裏可以再加強。為(wei) 改善幹部的值守條件,他多方聯係,租來兩(liang) 節集裝箱並簡單改造,讓值班幹部休息時可以取暖。正月十五,他主動承擔晚上8點半到淩晨2點半的夜班,讓已連續奮戰14天的同事們(men) 可以稍事休息,與(yu) 家人團聚。為(wei) 做好所包保的太平村疫情防控工作,大年初一,甘磊同誌一大早就趕到村裏,迅速安排部署好全村的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自己還主動參與(yu) 到卡口值班、外地返寧人員信息排查等工作。正值寒假,村裏從(cong) 外地回來的大學生比較多,甘磊同誌就和村幹部挨家挨戶排查,從(cong) 未叫過一聲苦、一聲累。

  腳沾泥土情滿懷 紮根基層寫(xie) 大愛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甘磊同誌出身農(nong) 村,對群眾(zhong) 有著天然的質樸情感。他喜歡走出辦公室、走進群眾(zhong) 家,用腳步丈量工作的每一寸土地。無論是嚴(yan) 冬還是酷暑,在山林竹叢(cong) 中、在河道溝渠旁、在田間地頭、在人居環境整治現場、在貧困戶家中,隻要是群眾(zhong) 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的腳上沾滿泥土,心中裝滿群眾(zhong) ,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幸福不知疲倦地奮鬥著。

  2012年,時任寧國市港口鎮林業(ye) 站站長的甘磊來到山門村22村民組走訪,得知因交通不便,山裏的毛竹運不出去,村民隻能望“竹”興(xing) 歎。那時,他就在心裏埋下了想法,一定要幫村民解決(jue) 進山道路問題。從(cong) 那以後,甘磊同誌就成了22村民組的“常客”,與(yu) 村民聊家常、幫大夥(huo) 出主意。當然,聊得更多的還是修路的事。兩(liang) 年間,為(wei) 了勘探地形,8裏多的山路走了一趟又一趟;為(wei) 了籌集資金,他四處奔走,最終爭(zheng) 取到16萬(wan) 元項目資金,修通了這條“致富路”,村民們(men) 從(cong) 此告別了肩挑背扛,滿山的毛竹和山貨變成了財富,平均每戶每年增收1萬(wan) 多元。從(cong) 林業(ye) 站站長到副鎮長,這條通往山裏的路始終讓甘磊同誌記掛在心。2019年夏天,持續的強降雨導致進山道路水毀嚴(yan) 重,好好的林區道路成了溝壑。甘磊同誌又一次次進村了解情況,積極協調道路修複資金。就在甘磊同誌去世的前兩(liang) 天,村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王成還打電話邀請他參加道路修複工程驗收,他答應這兩(liang) 天忙完了一定來。而這也成為(wei) 甘磊同誌對山門村22組唯一沒有兌(dui) 現的承諾。

  密切聯係群眾(zhong) 是黨(dang) 員幹部的職責所係。58歲的孤寡老人吳廷美常年患病且無人照料,由於(yu) 沒有經濟來源,被政府納入結對幫扶困難戶群體(ti) 。甘磊同誌是吳廷美的幫扶責任人,經常抽空來看他,並幫助解決(jue) 這樣那樣的實際困難。對吳廷美來說,甘磊同誌比家人還要親(qin) ,甘磊一來,他的精神狀態就好了起來。2020年4月,在甘磊同誌的協調下,村裏對他家原本破舊的房屋進行了修繕,並幫他接通了自來水。考慮到吳廷美行動不便,甘磊同誌沒有同意村“兩(liang) 委”利用屋外的棚子做簡易衛生間的想法,執意把衛生間修在屋內(nei) 。得知甘磊同誌犧牲的消息後,吳廷美眼含淚花,呆呆地在床邊坐了許久。

  甘磊同誌不僅(jin) 對幫扶對象特別上心,對鎮裏環衛工人的生活也特別關(guan) 心。每逢高溫季節,甘磊同誌總會(hui) 給環衛工人送去防暑降溫藥品,還為(wei) 他們(men) 單獨設立了定點飲水休息的地方,想方設法地幫助解決(jue) 環衛工人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甘受清貧葆本色 恪盡職守作奉獻

  共產(chan) 黨(dang) 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矢誌奮鬥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hui) “痛並快樂(le) 著”,再怎麽(me) 艱苦也是美的、再怎麽(me) 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hui) 患得患失。甘磊就是這樣的一位同誌。

  甘磊同誌去世後,妻子劉理清在整理他的衣服時發現,他一年四季的衣服加起來,一個(ge) 普通的小包就全部裝完了。“他從(cong) 小就很獨立,也很懂事。”劉理清說。由於(yu) 年少時苦日子過慣了,即使後來生活條件有所改善,甘磊同誌依然保持著吃苦耐勞、艱苦樸素的工作和生活作風。“第一次見到他,我還以為(wei) 他是個(ge) 來辦事的村民,有點不修邊幅。”港口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汪書(shu) 洲深情回憶道。

  寧國作為(wei) 山區縣,林業(ye) 資源豐(feng) 富,在大多數人眼裏,在林業(ye) 站工作是個(ge) 好差事,但甘磊同誌甘守清貧,從(cong) 未利用手中職權為(wei) 自己謀取私利。他現在的住房還是2004年為(wei) 了女兒(er) 讀書(shu) ,東(dong) 拚西湊了4萬(wan) 元購買(mai) 的。為(wei) 了孝敬長輩,甘磊同誌還特意把嶽父母從(cong) 農(nong) 村接到城裏一起生活。他生活節儉(jian) ,平時開的車是一輛二手普桑,從(cong) 擔任港口鎮林業(ye) 站站長起就一直陪伴著他,已經開了近10年,雖然看上去又老又舊,但甘磊同誌卻親(qin) 切地稱它為(wei) “小坦克”。由於(yu) 農(nong) 林水工作的特殊性,甘磊同誌在辦公室時間很少,熟悉他的同事和群眾(zhong) 都知道,找到“小坦克”,就能找到他。

  忙碌是妻子和女兒(er) 對甘磊同誌最深刻的印象。“這麽(me) 多年來,我們(men) 一家3口一起出門旅遊就一次,最近一次照全家福還是十年前。”劉理清輕輕地翻看著相冊(ce) ,淚水早已奪眶而出。雖然因工作忙,在女兒(er) 成長過程中少了些陪伴,但父愛從(cong) 未缺席。他溫和開明,尊重和支持女兒(er) 的意願,跳舞、書(shu) 法、畫畫……隻要女兒(er) 有興(xing) 趣,總是鼓勵她嚐試。父女倆(lia) 甚是親(qin) 密,在作文裏,她經常寫(xie) 到爸爸,字裏行間都充滿著敬意。追悼會(hui) 上,女兒(er) 哽咽著說的一番話打動了許多人:“爸爸,請您放心,我不會(hui) 因為(wei) 您的不告而別而一蹶不振,對您的思念將會(hui) 是我最大的動力,我會(hui) 像您一樣,用一以貫之的努力,去完成不懈怠的人生,積極進取,樂(le) 觀向上,勇敢麵對今後的困難挑戰,做生活的強者。”

  紮根基層鑄忠誠,情係群眾(zhong) 寫(xie) 大愛。甘磊同誌用一生對黨(dang) 的無比忠誠、對群眾(zhong) 的真摯情感,用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平凡事,生動詮釋了一名新時代共產(chan) 黨(dang) 員、基層幹部的崇高境界。

陳陸:永遠做黨(dang) 和人民的忠誠衛士

  陳陸,男,漢族,江蘇江都人,1984年2月出生於(yu) 合肥,中共黨(dang) 員,2001年12月入伍,生前係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黨(dang) 委書(shu) 記、政治教導員(大隊級正職),一級指揮員消防救援銜。2020年7月22日,陳陸在執行廬江縣連河村抗洪搶險任務中壯烈犧牲,年僅(jin) 36歲。陳陸用其短暫而璀璨的一生,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本色,闡述了人民衛士的忠誠。

  從(cong) 救民水火到青山鑄魂 始終如一的是忠誠品格

  “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又是大隊黨(dang) 委書(shu) 記、政治教導員,我必須帶頭上!”當得知仍有多名群眾(zhong) 被洪水圍困時,已在抗洪一線奮戰了4個(ge) 晝夜的陳陸斬釘截鐵地說。自7月18日起,合肥市普降暴雨,多條河流水位超過曆史峰值,廬江縣城告急!環巢湖圩區告急!數十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告急!災情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責任。麵對百年一遇的洪災,陳陸帶領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全體(ti) 指戰員晝夜不懈、抗擊洪魔,一刻不停地在驚濤駭浪中穿梭轉戰。

  連續4天的緊張戰鬥裏,陳陸拋安危於(yu) 腦後、置生死於(yu) 不顧,始終衝(chong) 在抗洪搶險的最前沿。由於(yu) 長時間野外救援和水中浸泡,他的臉頰過敏蛻皮、四肢腫脹發白,但他強打精神、強忍疼痛,不離一線、不下火線。7月22日一早,在得知石大圩漫堤潰口、圩內(nei) 4個(ge) 行政村的群眾(zhong) 被洪水圍困後,已三天三夜沒有睡過囫圇覺的陳陸,多次謝絕戰友們(men) 勸他休息的好意,迅速調集5艘橡皮艇火速前往救援。隨著時間的推移,潰堤的口子越來越大,洶湧的巢湖湖水傾(qing) 瀉而出,不斷向被困群眾(zhong) 逼近,情況萬(wan) 分危急,救援刻不容緩。

  “同誌們(men) ,我來帶路!我打頭陣!”陳陸又一次跳進首艇,主動擔當洪水中的開路先鋒。突然,遠處堤壩傳(chuan) 來幾聲巨響,5台正在封堵決(jue) 口、重達4噸的挖掘機瞬間被洪水卷走不見蹤影,湖水河水之間的落差水位陡增,形成了高達3米的“滾水壩”。這是水域救援中最不可預料、最難自救、最容易發生亡人事故的情況。“調頭!穩住!不要怕!”千鈞一發之際,陳陸大聲喊道。話音未落,橡皮艇已被卷入漩渦側(ce) 翻,滾滾洪流頃刻間吞沒了一切......“教導員,你在哪裏?”“陳陸,收到請回答!”鄉(xiang) 親(qin) 們(men) 沿著大堤一遍遍搜尋陳陸的身影,戰友們(men) 在電台中一遍遍呼叫陳陸的名字,直到7月24日13時50分,陳陸的遺體(ti) 才被找到,他年輕而寶貴的生命永遠定格在36歲。

  堅決(jue) 聽從(cong) 黨(dang) 的號令,永遠做黨(dang) 和人民的忠誠衛士,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消防救援隊伍授旗並致訓詞時提出的首位要求。接過旗幟,就認定了方向;銘記訓詞,所以不畏艱險。接警411次,轉戰5個(ge) 行政村,曆程600餘(yu) 公裏,成功營救、轉移、疏散群眾(zhong) 2600餘(yu) 人,這是陳陸在生命最後的96個(ge) 小時裏會(hui) 同戰友們(men) 交出的答卷。一組組數字是冰冷的,但冰冷數字的背後是對永聽黨(dang) 話火熱誓言的堅守,是對永跟黨(dang) 走炙熱信仰的踐行。在滾滾洪流中、在滔滔濁浪前,陳陸聞“汛”即動、衝(chong) 鋒在前,用生命踐行了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

  從(cong) 馳援汶川到守護廬州 始終不變的是為(wei) 民初心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突發裏氏8級大地震,災情慘烈,舉(ju) 世震驚。時任合肥市瑤海區消防中隊中隊長的陳陸主動請戰,積極報名參加安徽省公安廳先遣部隊,成為(wei) 入川救援的消防隊員,年僅(jin) 24歲的他也是當時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ge) 。震後的巴蜀大地,山崩地裂,橋斷路陷,陳陸和其他救援隊員徒步13個(ge) 小時才挺進位於(yu) 震中的漩口鎮漩口中學。抵達救援地點後,戰友們(men) 才發現陳陸的軍(jun) 褲已經血跡斑斑,很多水泡磨破流膿。在震區的10天裏,陳陸每天都要忍受毒蟲叮咬、水土不服的痛苦,時刻麵臨(lin) 餘(yu) 震頻發的危險。即使在免疫係統紊亂(luan) 、全身紅腫起泡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每天背負60餘(yu) 斤重的破拆設備開展搜救,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去了生的希望,出色完成了抗震救災任務,被合肥市政府評為(wei) “抗震救災先進個(ge) 人”。

  早在同年年初,安徽遭遇特大冰雪災害期間,陳陸就已投身鏟冰除雪、保民平安的戰鬥中,像上緊了的發條般一刻不停,轉移了一人又一人,排查了一戶又一戶,處置化解了周穀堆批發市場積雪、龍潭某煤球廠垮塌等險情。連續兩(liang) 天兩(liang) 夜浴“雪”奮戰,陳陸的左大腳趾嚴(yan) 重凍傷(shang) ,險些截肢。剛剛傷(shang) 愈,他又義(yi) 無反顧地奔赴汶川,開赴新的戰場。這樣的衝(chong) 鋒陷陣並不是偶然為(wei) 之的一時衝(chong) 動,而是矢誌為(wei) 民的自覺行動。2016年6月,廬江縣連續一周暴雨狂瀉、內(nei) 澇嚴(yan) 重,已轉任縣消防大隊黨(dang) 委書(shu) 記、政治教導員的陳陸“玩命”地和險情賽跑,向洪魔搶生命,不眠不休35個(ge) 小時,帶隊營救和疏散群眾(zhong) 2430人,直至當場暈倒。被緊急送往醫院搶救2小時後,陳陸才轉危為(wei) 安,在他醒來時第一句話說的依然是“不要管我、救人要緊”。

  消防隊伍作為(wei) 同老百姓貼得最近、聯係最緊的隊伍,必須奮戰在人民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無論是日常應急救援,還是在重大災害事故麵前,陳陸時刻聽從(cong) 黨(dang) 和人民的召喚,參加滅火救援戰鬥千餘(yu) 次,救出群眾(zhong) 百餘(yu) 人,他的小腿、膝蓋、前胸、後背都留下了傷(shang) 痕累累的“勳章”。陳陸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竭誠為(wei) 民,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救民於(yu) 水火,助民於(yu) 危難,給人民以力量,受到了廣大群眾(zhong) 的高度讚譽,其本人先後被安徽省消防總隊黨(dang) 委評為(wei) “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被安徽省公安廳評為(wei) “優(you) 秀人民警察”。

  從(cong) “橄欖綠”到“火焰藍” 始終堅守的是使命擔當

  2018年,消防隊伍進行了改革轉製,陳陸脫下了“橄欖綠”換上了“火焰藍”。改變的是製服顏色,不變的是使命擔當。在陳陸的職業(ye) 生涯中,他始終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應的備戰狀態,努力練就科學高效、專(zhuan) 業(ye) 精準的過硬本領,時刻發揚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戰鬥作風,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鬥爭(zheng) 精神和召之即來、戰之必勝的英雄氣概,書(shu) 寫(xie) 了應急救援主力軍(jun) 和國家隊對事業(ye) 的熱愛、對責任的堅守。

  消防隊伍改革轉製前,陳陸多次放棄機關(guan) 任職機會(hui) ,一步一個(ge) 腳印走,一點一滴務實幹。2007年4月,陳陸赴任瑤海消防中隊中隊長,首次挑起了基層中隊主官的重擔。當時的中隊訓練工作在全市位列倒數第三,為(wei) 了打好翻身仗,陳陸每次訓練都全勤參加、全程組訓,立身為(wei) 旗、身先士卒,帶領全體(ti) 隊員苦練本領、奮勇爭(zheng) 先。兩(liang) 年後,在全市比武競賽中,中隊取得了團體(ti) 總分第2名的好成績。2015年11月,陳陸調往廬江縣消防救援大隊任職,麵對基礎條件較差的實際,他積極協調爭(zheng) 取多方支持,推動落實政府專(zhuan) 職消防員待遇,投入6千多萬(wan) 元建起了湯池、同大專(zhuan) 職消防站和龍橋特勤消防站並配齊全部裝備,凝聚了人心,建強了隊伍,改善了設施,受到一致好評。

  消防隊伍改革轉製後,陳陸經常對隊員們(men) 說,雖然我們(men) 的體(ti) 製變了、身份變了,但鐵心跟黨(dang) 的赤膽忠誠絕對不能變,事業(ye) 如山的初心使命絕對不能變,服從(cong) 命令的責任擔當絕對不能變。2020年3月,廬江縣東(dong) 顧山突發山火,當時又刮著8級大風,火借風勢迅速燒到了離縣城不到1公裏的夾山蕻公園。園內(nei) 有1個(ge) 大型垃圾處理場,連續十幾年用於(yu) 集中填埋垃圾,沼氣濃度較高,一旦被火引爆,將危及成千上萬(wan) 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陳陸迅速帶隊配合有關(guan) 人員,在垃圾處理場前建立隔離帶,冒著沼氣隨時可能爆炸的危險死守陣地,成功戰勝了火魔。

  使命擔當是黨(dang) 員幹部的立身之本、為(wei) 政之基、成事之要。在陳陸的一生中,無論崗位如何變遷、體(ti) 製如何變動、環境如何變化,他都以戰士的勇毅、戰鬥的姿態,在關(guan) 鍵時刻衝(chong) 得上,在危難關(guan) 頭豁得出,哪裏有危險就戰鬥在哪裏,哪裏有困難就出現在哪裏,每一次救援都分秒必爭(zheng) ,每一次行動都使命必達,充分展現了新時代黨(dang) 員幹部危急時刻顯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精神風貌和寶貴品質。

  從(cong) 舍棄小家到守護萬(wan) 家 始終傳(chuan) 承的是家國情懷

  陳陸出生於(yu) 軍(jun) 人、警察世家,他的父親(qin) 是安徽第一代邊防軍(jun) 人,母親(qin) 是一名人民警察,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家庭環境的熏陶,讓陳陸從(cong) 小就有了參軍(jun) 入伍、建功立業(ye) 的誌向。17歲那年,陳陸如願以償(chang) 考上了軍(jun) 校,穿上了軍(jun) 裝。畢業(ye) 後,他主動申請到基層中隊任職。每當談起自己的選擇時,陳陸總是說,“我雖然不能像外公一樣上戰場保家衛國,但在平凡的崗位上,依然可以守護萬(wan) 家燈火。”

  出於(yu) 對事業(ye) 的共同追求,2011年,陳陸與(yu) 來自邊防隊伍的王璿結為(wei) 了夫妻。婚後十年,小兩(liang) 口總是聚少離多,從(cong) 未一起過過除夕。甚至在王璿陣痛進入產(chan) 房時,因廬江縣一廠房發生火災,陳陸在執勤一線指揮無法抽身。沒有直係親(qin) 屬簽字,導致王璿的無痛分娩針都未能注射。孩子出生後因嗆羊水,直接被送到了保溫箱。即便如此,母子倆(lia) 還沒有出院,陳陸就返回了崗位,總共隻在醫院待了3天。平日裏,陳陸一般兩(liang) 周才能回家一次,孩子分不清哪個(ge) 星期才能見到爸爸,每到周五總是不停地問“爸爸這周能不能回來”,特別是一看到消防車就會(hui) 大喊“爸爸、爸爸”。陳陸曾經的辦公室裏有一個(ge) 嶄新的紅盒子,裏麵裝的是孩子最喜歡的消防車模型,這個(ge) 禮物陳陸已經準備好了一個(ge) 多月,卻永遠不能親(qin) 手送給孩子了。

  陳陸對家人虧(kui) 欠很多,為(wei) 人民卻不遺餘(yu) 力。廬江縣曾有多個(ge) 商品市場存在占道經營、無火災報警係統等消防安全隱患,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jue) 。陳陸一到任,就帶領監督執法人員主動上門宣傳(chuan) 政策,多次向縣委縣政府爭(zheng) 取支持,最終促成火災隱患整改銷案,硬是把先前的“老大難”變成了如今的“示範點”。中心城是廬江縣城最大的居民安置房,麵積上百萬(wan) 平方米、人口數十萬(wan) ,群眾(zhong) 關(guan) 注度高。陳陸多次沉到現場辦公,主動提供技術指導,積極協助政府推進消防工程建設,幫助加快項目進度,使安置群眾(zhong) 如期搬進了新居。

  舍小家為(wei) 大家,體(ti) 現的是家風浸潤,彰顯的是家國情懷。陳陸36年的人生征程中,有15年獻給了他所摯愛的消防救援事業(ye) ;提幹16年來,有14年紮根在他所牽掛的基層一線。陳陸因國而忘家、秉公而忘私,把個(ge) 人的價(jia) 值追求植根於(yu) 對崗位的堅守之中,把人生的理想抱負寄托於(yu) 對群眾(zhong) 的大愛之中,用乘風破浪、舍生取義(yi) 奏響了無愧於(yu) 時代、無愧於(yu) 人民的生命壯歌。

  十九載水火人生,為(wei) 民赴難忠膽耀江淮;卅六年熱血青春,英魂不泯丹心映山河。陳陸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訓詞精神,展現了對黨(dang) 和人民的赤膽忠誠,昭示了對消防救援事業(ye) 的無限熱愛。

張成武:紮根基層守初心 無畏風雨逆洪流

  張成武,男,漢族,安徽六安人,1973年12月出生,1997年11月參加工作,2004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係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東(dong) 河口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2020年夏天,突如其來的強降雨肆虐了江淮大地,7月18日,金安區東(dong) 河口鎮的降雨量在4小時內(nei) 突破了269毫米。麵對嚴(yan) 峻的防汛形勢,張成武同誌第一時間奔赴防汛現場,因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抗洪救災第一線。

  23年紮根基層、執著堅守,張成武同誌始終保持著信仰堅定、對黨(dang) 忠誠的政治品格,保持著衝(chong) 鋒在前、攻堅克難的奮進姿態,保持著心係群眾(zhong) 、為(wei) 民盡責的公仆情懷,保持著艱苦樸素、誠信友善的良好品質,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基層黨(dang) 員幹部的先進典型。

  一刻不得閑,防汛搶險連軸轉

  “越是艱險越向前,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鮮明的政治品格”。汛情來臨(lin) ,在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受到嚴(yan) 重威脅時,張成武同誌無私無畏、奮勇向前,發揚了連續作戰、不怕犧牲的鬥爭(zheng) 精神,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初心使命的一貫堅守。

  7月18日上午8時15分許,六安市氣象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當日,該市金安區東(dong) 河口鎮遭遇史上最大強降雨,境內(nei) 25座水庫超警戒水位,9個(ge) 地質災害點出現滑坡。麵對嚴(yan) 峻汛情,張成武同誌與(yu) 其他黨(dang) 員幹部一樣衝(chong) 鋒在前,工作起來連軸轉。

  18日上午,東(dong) 河口鎮降雨還未成災,張成武同誌和同事一起趕往邊遠的華山村協調一起道路施工糾紛,並沿途巡查庫塘水情和山體(ti) 地質災害點險情。到達華山村後,雨越下越大,暴雨如注。上午11點40分,鎮政府通知召開緊急會(hui) 議,布置防洪搶險工作。他急忙趕回鎮上,離村時,再三叮囑村裏要注意山洪,注意山體(ti) 滑坡泥石流等險情。

  12點30分到12點40分,鎮裏召開10分鍾的緊急短會(hui) 。就在開會(hui) 的當兒(er) ,大水已漫過街道,鎮政府大院也已進水。機關(guan) 幹部逆水而上,立即安排群眾(zhong) 轉移,當時雨很大,張成武同誌冒著雨與(yu) 大家一起在河道拉起警戒線,一戶一戶喊人……一直忙到下午1 點30 分左右,總算把街道被淹的幾戶居民轉移到安置點,隨後又接到緊急通知,街道北頭的長嶺村21戶50多名群眾(zhong) 需要轉移。出街的路水深過膝,張成武同誌緊急調來備用搶險農(nong) 用車,率應急分隊爬上車鬥往長嶺村安置點趕去。

  “到了安置點,從(cong) 大卡車下來的時候,張書(shu) 記全身被大雨淋濕,突然滑倒在地,連膠鞋都掉了。我看他臉色發白,提議陪他休息一會(hui) ,但是他看到門外的水位急漲,已經有一米多深了,轉移群眾(zhong) 十萬(wan) 火急,讓我不要管他,去轉移群眾(zhong) ”,同行的陳聖炎回憶說。看張成武同誌態度堅決(jue) ,陳聖炎繼續去轉移受災群眾(zhong) ,留下張成武一個(ge) 人在大院裏察看安置點的準備情況。

  在大家去轉移群眾(zhong) 前,張成武同誌還托同行的一名城管隊員幫他去買(mai) 方便麵。原來,他17日晚在辦公室忙到深夜才被同事催去睡覺,18日一早就投入防汛一線,忙得連早飯和午飯都沒顧得上吃。麵還沒買(mai) 回來,張成武同誌就倒下了。

  長時間的高負荷工作,導致張成武同誌突發腦溢血,目前仍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尚未恢複意識,情況十分危重。

  一往無前,攻堅克難挑重擔

  “黨(dang) 的幹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yu) 擔責,是體(ti) 現每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麵。張成武同誌身處基層,無論在哪個(ge) 崗位,擔任什麽(me) 職務,都盡忠職守、攻堅克難,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在小崗位上展現了大作為(wei) 。

  1997年,張成武開始在張店鎮財政所工作,雖然財務金融是他所學的專(zhuan) 業(ye) ,但實際工作仍然讓他覺得所學不足,壓力很大,這更加激發了他刻苦鑽研的進取心,從(cong) 此“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成為(wei) 他工作中最鮮明的特點。2006年,他調到東(dong) 河口鎮財政所工作,通過自學又進一步掌握了審計、稅務、工程項目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很快就成了所裏的業(ye) 務骨幹,並逐漸成長為(wei) 副所長、所長,一舉(ju) 扭轉了東(dong) 河口鎮財政稅收工作的被動局麵。

  憑著過硬的業(ye) 務本領、出色的工作業(ye) 績,張成武同誌脫穎而出,在2016年鄉(xiang) 鎮黨(dang) 委換屆中以“三類人員”的身份順利通過組織選拔,走上了鄉(xiang) 鎮領導崗位。“我從(cong) 來沒有想過,我這個(ge) 年紀還能進班子,今後隻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對得起這份信任!”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農(nong) 村工作並不都是一團和氣,一旦涉及到利益衝(chong) 突,矛盾糾紛就會(hui) 層出不窮,工作也難以推進,每逢此時,張成武同誌總是衝(chong) 鋒在前、攻堅克難。“不達到我們(men) 的要求,我們(men) 堅決(jue) 不簽!”在上堰村桂花水庫項目拆遷動員會(hui) 上,23戶農(nong) 民一致要求拆遷補償(chang) 款要達到城區標準,工作一下子陷入了僵局。麵對這種情況,張成武同誌秉承著“政策以外不開口子、政策以內(nei) 百提不厭”的原則,帶著鎮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他耐心細致地給群眾(zhong) 講政策、擺事實,並親(qin) 自給他們(men) 量房子、測麵積,對有疑慮的,一遍不行就再量一遍,直到讓群眾(zhong) 滿意為(wei) 止。對一戶抵觸情緒較大的拆遷戶,張成武同誌特意趕到其蘇州上班的地方,反複溝通做工作,在該戶返回六安看望生病父親(qin) 時,又多次找到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完成了該戶的拆遷任務。

  拆遷戶都說:“張書(shu) 記的工作沒話講,我們(men) 是被他的態度和責任心打動了,對他是一萬(wan) 個(ge) 放心!”

  一心為(wei) 民,初心不改顯本色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men) 黨(dang) 永遠立於(yu) 不敗之地的根本。”張成武同誌生在農(nong) 村、長在農(nong) 村,最能理解農(nong) 民群眾(zhong) 生活的甘苦。“要站在群眾(zhong) 的角度考慮問題,要為(wei) 老百姓謀取實實在在的利益,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辦好事”,這是他一貫堅持的工作信條。

  在駐點聯係上堰村期間,他把駐點當“住村”,親(qin) 自參與(yu) 村裏麵的重大工作,特別是對村裏60戶貧困戶的情況,更是了如指掌,並有針對性地為(wei) 每戶量身製定脫貧措施。貧困戶朱昌育66歲了,身體(ti) 不好,一家三口智力上都有點殘疾,張成武同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家。今年,朱昌育在張成武同誌的指導下試養(yang) 了5畝(mu) 龍蝦,暴雨來臨(lin) 之前,張成武同誌特意趕到他家,反複叮囑他望好水、喂好食,做好大雨來臨(lin) 前的防護。

  64歲的高奎也是張成武同誌時時掛念的幫扶對象,隻要有時間,張成武同誌就會(hui) 去他家看看,給老夫妻倆(lia) 送點生活用品和必需藥品,解決(jue) 他們(men) 生活上的難題。得知張成武同誌在暈倒前,還一直交代其他幹部“不要管我,快去轉移群眾(zhong) ”,老人哽咽地說:“張書(shu) 記就是這樣,總是把我們(men) 老百姓看的比他自己還重!”

  一泓清泉,艱難困苦玉汝成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品質,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的根本,也是黨(dang) 員幹部立身立業(ye) 的根基。”張成武出生在70年代一個(ge) 普通的農(nong) 民家庭,兄弟姐妹六個(ge) ,家裏負擔很重,貧困的家境讓張成武同誌從(cong) 小就體(ti) 會(hui) 到了生活的艱辛,造就了他堅韌樸素的優(you) 良品質。

  1993年,他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上大學,成為(wei) 家裏唯一一個(ge) 大學生,也是全村的驕傲。但父母體(ti) 弱多病,醫藥費已經成為(wei) 這個(ge) 家庭最大的經濟支出,張成武同誌決(jue) 心不再增加他們(men) 的負擔,通過找親(qin) 戚朋友借一點、勤工儉(jian) 學掙一點,順利完成了學業(ye) 。

  打小養(yang) 成的性格,培養(yang) 了他既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又有和風細雨的柔情。在單位,他對待同事熱情誠懇,是一位好領導、好大哥,尤其對年輕人,他親(qin) 切溫和,關(guan) 心愛護他們(men) ,幫助他們(men) 成長。在家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qin) 。百善孝為(wei) 先,自己的父母過世較早,張成武同誌把對父母的孝道盡到嶽父身上,他把嶽父接到自己家裏,方便照顧他起居,在自己忙於(yu) 工作之際,還叮囑妻子帶嶽父到合肥看病。

  張成武的妻子是一位鄉(xiang) 村教師,成家後家庭條件有所改善,但夫妻倆(lia) 仍然保持著勤儉(jian) 節約的良好家風,平時生活不講究吃喝穿用,宿舍也隻有一個(ge) 簡易的布衣櫃和一張書(shu) 桌、一張床。張成武同誌還經常教育兒(er) 子要盡忠盡孝,傳(chuan) 承優(you) 良品格。在他的影響下,兒(er) 子張致遠在填報高考誌願時選擇成為(wei) 一名國防生,如今即將從(cong) 中國海洋大學畢業(ye) ,投身國防事業(ye) 。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wei) 誰辛苦為(wei) 誰甜”,洪水已經退去,而我們(men) 的英雄還未醒來。他的家人在期盼,他的同事在期盼……

  張成武同誌是一名普通黨(dang) 員,一名平凡的基層幹部。他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始終用行動和信念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莊嚴(yan) 承諾。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2日 12:58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