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知草(左)在苗圃基地種花。石俊吉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卡加曼鄉(xiang) 香拉村博拉組人多地少、草場少,原來“一方水土養(yang) 不活一方人”。今年52歲的尕都才讓,在這裏出生、成家、生活。
2018年初,香拉村來了定向幫扶企業(ye) ,發展起了苗圃和旅遊產(chan) 業(ye) 。尕都才讓把土地流轉給企業(ye) ,夫妻倆(lia) 都到企業(ye) 打工,有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如今,尕都才讓又辦起藏家樂(le) ,一家人的日子更有盼頭。
天瓦藍瓦藍,雲(yun) 雪白雪白。
鬧日崗尖山上,犛牛成群結隊,悠閑地啃食青草;德烏(wu) 魯河邊,水花清澈見底,向東(dong) 南方一路歡騰。這裏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卡加曼鄉(xiang) 香拉村博拉組。
從(cong) 去年7月起,52歲的尕都才讓開始擔任香拉花海景區的門衛,還兼做倉(cang) 庫保管員。“一個(ge) 月工資3000元。”尕都才讓在這裏出生、成家、生活,過去的日子一直比較困難。最近幾年,他感覺“日子有了盼頭”。
往昔:生意做了不少,錢卻沒賺到
“養(yang) 犛牛一直是我們(men) 這裏的主要營生,不過,一直放牧也沒賺到錢。”尕都才讓說,“當時家裏窮,沒錢承包草場,養(yang) 殖規模始終無法擴大。”
尕都才讓回憶,家裏也曾經跟其他人一起合夥(huo) 承包草場,“掏一樣的錢,我們(men) 家牛少、別人家牛多,還是吃虧(kui) 了。”父親(qin) 也曾想著按犛牛數量交錢,但這樣一來,村裏又沒人願意跟他搭夥(huo) 。
再後來,實在幹不下去了,家裏隻能把犛牛賣掉。“日子最困難的時候,隻能靠親(qin) 戚接濟。”尕都才讓說,上世紀80年代,父親(qin) 用省吃儉(jian) 用攢下的錢,才勉強蓋起了4間房子。“隻有一間臥室,6口人擠著睡在一間房裏。”
窮日子過久了,年輕人開始謀尋出路,尕都才讓自己做起了買(mai) 賣。“從(cong) 做買(mai) 賣牛羊的生意開始,曲拉、酥油、炒麵也都賣過,但一直沒賺到錢。”尕都才讓回憶,後來家裏借錢買(mai) 了一輛輕卡,他又做起建材生意。可拉了10多年建材,家裏的日子仍然不好過。
因為(wei) 家庭貧困,沒能讓兒(er) 子貢保紮西多讀些書(shu) ,這是尕都才讓最大的遺憾。現在尕都才讓的兩(liang) 個(ge) 孫子在讀初中。“不管怎樣,娃娃的教育要支持,一定要供他們(men) 讀到大學畢業(ye) !”
變化:家門口就業(ye) ,生活有了轉機
一場小雨過後,天空中鷹聲啁啁,讓鬱鬱蔥蔥的香拉村更顯靜謐。吃過早飯,望著空中翱翔的雄鷹,尕都才讓頓覺渾身是勁,抬腳往不遠處的香拉花海景區崗亭走去。
2018年初,通過政府牽線搭橋,合作市綠豐(feng) 源草畜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定向幫扶香拉村。當年年底,尕都才讓把自家12畝(mu) 地全部流轉給綠豐(feng) 源公司,兩(liang) 口子都在企業(ye) 打工。每月拿固定工資,一畝(mu) 地每年還能分紅650元,一家人的日子終於(yu) 好了起來。
綠豐(feng) 源公司是一家以飼草種植加工、草種改良為(wei) 主的企業(ye) ,兼營一些旅遊產(chan) 業(ye) ,經營範圍覆蓋整個(ge) 甘南州。公司總經理石磊介紹,最初流轉來的土地,還是以種草為(wei) 主。後來,公司在村裏一塊40多畝(mu) 的土地上種了百日草。“當年開花的時候五彩繽紛,吸引了不少遊客。”
受此啟發,公司開始謀劃建設香拉花海景區。得益於(yu) 此,尕都才讓兩(liang) 口子都有了新的工作。
在尕都才讓上班之前,妻子旦知草就已經在香拉花海的苗圃基地忙得滿頭是汗。她一手用鏟子挖坑、一手栽下花苗。身後,一片金盞紅、矢車菊已經綻放花朵。
今年53歲的旦知草,此前一直在家務農(nong) 。去年4月份,旦知草開始到苗圃基地打工,“有技術員教我們(men) 育苗、施肥。”在這裏,旦知草每天能賺110元。“工作就在家門口,不僅(jin) 能照顧孩子,還能有收入,而且天天與(yu) 花相伴,心情舒暢得很!”
甘南地處高原,冬季寒冷,供暖時間長,農(nong) 民能外出務工時間隻有5月初到9月底,旦知草每年卻能在花海幹8個(ge) 月。除了當苗圃工,閑暇時還兼做景區保潔員。從(cong) 原來“圍著鍋台轉”到有了真金白銀的收入,她格外珍惜這份工作。
憧憬:開個(ge) 藏家樂(le) ,吃上旅遊飯
尕都才讓的家,離保安崗亭不到200米。大門口旁,紅色的芍藥、黃色的刺梅正在盛放;黃牆灰瓦的兩(liang) 層小樓,在藍天白雲(yun) 映襯下分外好看。大門外,曾經塵土飛揚的土路不見了,一條寬闊、幹淨的水泥路通往村外。今年初,政府出資拓寬、硬化了村組道路,村道還緊鄰213國道,出行更加方便。
走進小院,左邊是剛剛改造過的廚房。“原來是土灶,做飯要燒牛糞。改造之後,隻需要燒煤炭或者木柴,再也沒有臭味了。”今年5月初,尕都才讓拿出打工收入和兒(er) 子跑長途的積蓄,再借了3萬(wan) 多元,對自家房屋完成了裝修改造。
一層自己住,二層留給客人。旱廁改成了衝(chong) 水馬桶,衛生間不僅(jin) 全貼了瓷磚,還加裝了太陽能、浴霸等淋浴設施。尕都才讓把大客廳全屋貼了鬆木板、抹了清漆。“這可都是按照純正藏族風格裝修的。”指著屋內(nei) 的家具,他一一介紹。“就是要讓遊客體(ti) 驗原汁原味的藏民生活。”
尕都才讓一家是博拉組首批6個(ge) 藏家樂(le) 試點戶之一,尕都才讓投入了不少錢,政府也給予了相應補貼支持。“我們(men) 改造好了2間客房,最多能接待8個(ge) 人。”尕都才讓說,妻子做飯手藝很不錯,加上兒(er) 媳婦當服務員,很快就能開業(ye) 了。
之所以積極裝修,尕都才讓有自己的一本賬:去年花海還沒對外正式營業(ye) 時,就吸引了5萬(wan) 多名遊客,最多的一天停了19輛旅遊大巴;今年花海種植麵積擴大了400多畝(mu) 、種類也更多,一定會(hui) 吸引更多遊客前來。“一張床位隻收50元,如果住滿,一天就能掙400元。”尕都才讓說,他還打算賣點飲料和零食。
“才讓腦子很靈光,他兒(er) 子在外跑運輸見多識廣,也很支持!”石磊說,公司目前已經和蘭(lan) 州市旅遊協會(hui) 、農(nong) 家樂(le) 協會(hui) 對接,並與(yu) 蘭(lan) 州3家旅行社簽約,“公司負責對外營銷、吸引客流,試點戶負責一部分餐飲、體(ti) 驗項目,實現雙贏。”
在尕都才讓家的二樓露台,遊客能俯瞰花海全貌。“我準備把這裏改造一下,放幾頂遮陽傘(san) 和一些桌椅,讓遊客一邊聊天、一邊欣賞田園風光。”想到未來,尕都才讓躊躇滿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