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明:管家村的大“管家”

遼寧鳳城市草河街道工作委員會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2018年5月,遼寧鳳城市草河街道管家村來了一位城裏人,他走街串戶,詳細詢問著村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現狀、生活困難等,並在日記本上一筆一劃做了詳盡記錄。這個(ge) 城裏人叫彭文明,是遼寧省衛生健康服務中心下派到村裏的第一書(shu) 記。駐村這兩(liang) 年多,彭文明時刻將村民利益擺在首位,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幹”字精神,甘當管家人的“管家”,提升了村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質量,實現了村中39戶9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脫貧夢,讓駐村工作駐進了村民們(men) 的心裏。

  “路不通,還談啥經濟發展?修路架橋這事兒(er) 我管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老黨(dang) 員陳慶有向彭文明反映了困擾村民多年的村路問題。實地考察後,彭文明發現資金是個(ge) 瓶頸。“個(ge) 人利益是小事,老百姓的問題不能等。”於(yu) 是,彭文明打起了他2018年度那3萬(wan) 元駐村補貼的主意。他帶著村幹部親(qin) 自去買(mai) 涵洞管、鋼筋、水泥、砂石等,發動本村黨(dang) 員參與(yu) 修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溝漫水橋建成了,結束了120戶600餘(yu) 名村民趟水過河的百年曆史。除了自掏腰包為(wei) 村民修橋,彭文明還積極與(yu) 市級相關(guan) 部門溝通,兩(liang) 年累計爭(zheng) 取市級修路專(zhuan) 項資金90萬(wan) 元,修繕村路3公裏。架了橋、修了路,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順暢、村民出行便捷,看著村民們(men) 的笑臉,彭文明心裏倍感欣慰。

  “村集體(ti) 沒錢怎麽(me) 服務群眾(zhong) ,怎麽(me) 帶領群眾(zhong) 致富?這事兒(er) 我管了!”

  管家村是典型的空殼村,在借鑒他山之石的基礎上,彭文明與(yu) 村兩(liang) 委研究決(jue) 定,將向市級爭(zheng) 取的100萬(wan) 元壯大村集體(ti) 經濟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新建220畝(mu) 大榛子園,將村黨(dang) 支部和榛農(nong) 形成利益捆綁,以榛子種植優(you) 勢成立合作社。在彭文明的積極推動下,135戶榛農(nong) 加入合作社,大小榛子累計7000餘(yu) 畝(mu) 。他聯係生物菌肥廠為(wei) 榛子提產(chan) 提質、邀請專(zhuan) 家為(wei) 榛農(nong) 指導技術、參加省級農(nong) 博展推銷榛子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在沈陽新建第一書(shu) 記扶貧館解決(jue) 榛農(nong) 銷售難題,彭文明忙得不可開交。入社榛農(nong) 2019年累計收益較2018年增加了65萬(wan) 元,今年村集體(ti) 預計收益7萬(wan) 元。黨(dang) 支部的政治引領增強了村集體(ti) 的“造血”功能,更讓榛農(nong) 看到了“錢景”。“今年合作社新增榛子栽種麵積210畝(mu) ,其中包括5戶貧困戶的45畝(mu) 。我準備為(wei) 這些新戶的榛子苗每棵補貼1元,貧困戶的每棵補貼1.5元。”彭文明自己拿出近兩(liang) 萬(wan) 元,鼓勵村民一起做大做強榛子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一起致富。

  “村裏沒產(chan) 業(ye) ,老百姓的來錢道兒(er) 就受限,招商引資這事兒(er) 我管了!”

  管家村土地肥沃,除了適合種植榛子,還適合種植人參。彭文明在朋友的幫助下認識了遼寧桂德人參實業(ye) 有限公司的老板,經過多番溝通和公司的實地考察,桂德人參決(jue) 定在管家村流轉土地2000畝(mu) ,投資1億(yi) 元建立人參種植基地。桂德人參公司每天用工100餘(yu) 人,人均每天收入100元。招商引資的成功,不僅(jin) 為(wei) 管家村打響了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品牌,更讓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找到了“鐵飯碗”。其實,最讓彭文明牽掛的是貧困戶的生計問題,經他與(yu) 公司老板商量,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優(you) 先在公司擇崗就業(ye) ,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將自家土地以每年每畝(mu) 600元流轉給公司使用。“我去年一年在這公司幹了140多天活,掙了近一萬(wan) 五,感謝彭書(shu) 記讓我有機會(hui) 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6組赫榮錢感激地說道。彭文明說:“想讓村民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發展富民興(xing) 村產(chan) 業(ye) 才是關(guan) 鍵,希望這產(chan) 業(ye) 項目能夠促動村民們(men) 尤其是貧困戶都過上小康日子。”

  “誰家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隻要村民們(men) 需要我,我能辦的事兒(er) 我管了!”

  “紀叔一家生活困難,聽他說孫女因沒學費要輟學,我這心裏就不是滋味兒(er) 。”帶著對貧困學子的特殊關(guan) 愛,彭文明自駐村開始,每月便從(cong) 工資中拿出800元幫助4名貧困小學生緩解學費壓力;自費為(wei) 草河中心小學捐贈價(jia) 值1.1萬(wan) 元的課外讀物500冊(ce) ;聯係遼寧星光愛心團隊,幫助村中兩(liang) 名高中生解決(jue) 高中期間每人每年9000元學雜費、大學期間每人每年1萬(wan) 元學雜費;聯係自己的親(qin) 朋好友為(wei) 貧困學生捐款捐物5000餘(yu) 元;邀請沈陽農(nong) 業(ye) 大學誌願團隊為(wei) 村中20餘(yu) 名留守兒(er) 童開展寒暑假“補習(xi) 班”3期。同時,他還利用自己本單位優(you) 勢,在村內(nei) 舉(ju) 辦3次大型義(yi) 診,為(wei) 村衛生所捐贈彩超機1台,爭(zheng) 取到浙江泰康藥業(ye) 健康扶貧專(zhuan) 項資金50萬(wan) 元。管家村婦女主任管序玲說:“我們(men) 這個(ge) 八零後第一書(shu) 記腦子活、有愛心,年年七一都自費4000多元買(mai) 慰問品走訪貧困黨(dang) 員,還為(wei) 2戶貧困戶爭(zheng) 取到危房改造機會(hui) ,這書(shu) 記,行!”

  疫情防控期間,彭文明用自己2019年的近3萬(wan) 元駐村補貼,先後為(wei) 村民免費發放口罩近千個(ge) ;購買(mai) 手提音箱1台,每天步行10餘(yu) 公裏在12個(ge) 村組開展移動喊話宣傳(chuan) ;創新成立“跑腿”服務隊為(wei) 村民提供跑腿派送服務;為(wei) 117名學生準備口罩和電子體(ti) 溫計“開學大禮包”;帶頭參與(yu) 支部捐款500元,並將3萬(wan) 元駐村補貼剩餘(yu) 的1.57萬(wan) 元以特殊黨(dang) 費名義(yi) 全部捐贈給防疫一線人員。

  兩(liang) 年來,彭文明用腳印丈量了管家村12.5平方公裏的土地,用真心傾(qing) 聽了全村528戶1722位鄉(xiang) 親(qin) 的喜怒哀樂(le) ,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在管家村的土地上揮灑著青春汗水。望著黨(dang) 員群眾(zhong) 贈送的5麵錦旗,彭文明說:“黨(dang) 組織派我來駐村工作,就是讓我想方設法讓村民們(men) 過上小康日子,既然來到了管家村,我就是這個(ge) 村的‘管家’,我得兌(dui) 現與(yu) 黨(dang) 組織的承諾,更得對得起村民們(men) 的那份期盼。”

  夜已深,彭文明這位大“管家”仍伏首案前,謀劃著惠民助農(nong) 的下一步計劃。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1日 08:1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