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贛州市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第一書記肖桂花:總書記牽掛老區“脫貧摘帽”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潭頭村脫貧成績單

  “總書(shu) 記考察時特意叮囑我們(men) ‘要把富硒品牌做起來’。現在梓山的富硒絲(si) 瓜,不僅(jin) 能賣上好價(jia) 錢,而且不愁銷路。”走進江西省贛州市於(yu) 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的蔬菜大棚,翠綠的絲(si) 瓜長勢喜人,駐村第一書(shu) 記肖桂花樂(le) 嗬嗬地給記者介紹。

  2019年5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於(yu) 都縣,實地考察革命老區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情況。在梓山富硒蔬菜產(chan) 業(ye) 園,總書(shu) 記聽取園區人員介紹當地的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還拿起桌上的蔬菜細細察看。

  總書(shu) 記牽掛我們(men) 群眾(zhong) 的生活好不好、收入高不高

  最近,潭頭村不少農(nong) 戶新種上了辣椒和絲(si) 瓜,肖桂花一天跑好幾趟蔬菜大棚,察看蔬菜長勢。“我們(men) 培育好幼苗免費分發給村裏種養(yang) 合作社的農(nong) 戶種植。農(nong) 戶種出的蔬菜,由合作社以保底價(jia) 收購,也可以自找銷路。”

  肖桂花原先在於(yu) 都縣房地產(chan) 管理局工作,2017年2月,來到潭頭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樣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早日脫貧。”

  這幾年,潭頭村先後建起了富硒葡萄基地、百香果基地、富硒水稻基地、萬(wan) 畝(mu) 蔬菜基地(南區)等多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目前,潭頭村已實現整村脫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潭頭村考察時,同村民孫觀發一家和當地鎮、村幹部圍坐在一起拉家常。總書(shu) 記深情地說:“我這次來江西,是來看望蘇區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看看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有沒有改善,老區能不能如期脫貧摘帽。”

  “大家向總書(shu) 記匯報,潭頭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9戶,這些年全都參與(yu) 了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不少村民通過種植富硒蔬菜,過上了好日子。”肖桂花激動地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總書(shu) 記走出孫觀發家時,鄉(xiang) 親(qin) 們(men) 聚在門口,爭(zheng) 相同總書(shu) 記握手”。

  “總書(shu) 記牽掛我們(men) 群眾(zhong) 的生活好不好、收入高不高,我們(men) 必須把富硒產(chan) 業(ye) 做出影響、做成品牌、做大規模,讓蔬菜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潭頭村的幸福產(chan) 業(ye) ,造福鄉(xiang) 親(qin) 。”肖桂花說。

  貧困戶全部入股種養(yang) 合作社

  “那天,總書(shu) 記來到富硒蔬菜產(chan) 業(ye) 園,我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龍頭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和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總書(shu) 記聽了很高興(xing) 。”時任梓山富硒蔬菜產(chan) 業(ye) 園負責人施長國動情回憶,“總書(shu) 記握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手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就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黨(dang) 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後的日子會(hui) 更美好。聽了總書(shu) 記的話,鄉(xiang) 親(qin) 們(men) 使勁鼓掌,不少人激動得流淚。”

  2017年,潭頭村成立了專(zhuan) 業(ye) 種養(yang) 合作社,著力培植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打造富硒品牌。“要改變傳(chuan) 統種植模式,實現農(nong) 業(ye) 種植產(chan) 業(ye) 化,首先得讓農(nong) 民承包的土地流轉起來。”肖桂花說。

  一開始,有的村民不理解。“我擔心把自家的地租出去以後,就沒了收入來源。”貧困戶劉洋福的顧慮很有代表性。肖桂花得知後,連續3次上門做工作,悉心講解扶持政策,終於(yu) 打消了劉洋福的疑慮,他將自家的3畝(mu) 多地流轉給了合作社。

  “拿到土地流轉租金和合作社分紅的時候,心裏別提有多開心!”劉洋福充滿感激,“是肖書(shu) 記和村幹部把好政策送到我們(men) 手裏,把溫暖送到了我們(men) 心裏。”目前,潭頭村109戶貧困戶全部入股種養(yang) 合作社。

  潭頭村還引進贛州金瑞盛生態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ye) ,由企業(ye) 負責提供優(you) 質種苗、農(nong) 藥化肥和技術指導,合作社作為(wei) 紐帶對接企業(ye) 、組織農(nong) 戶生產(chan) ,駐村幹部隨時協調解決(jue) 出現的問題。政府、企業(ye) 、駐村幹部一齊幫,農(nong) 戶安心種地,收入更有保障。

  2019年11月,潭頭村35名農(nong) 戶從(cong) 金瑞盛公司認領了400畝(mu) 蔬菜大棚,種上了絲(si) 瓜、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現在還有好多村民來找我,問還能不能租大棚、怎麽(me) 租。扶持政策這麽(me) 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積極性甭提有多高!”肖桂花說。

  村民自己做的梓山麻餅經常賣斷貨

  如今的潭頭村,村道幹淨整潔,兩(liang) 旁綠樹成蔭,清冽的渠水匯入池塘,村居白牆上繪著喜慶的農(nong) 民畫,富有江南村落韻味。

  “那天,總書(shu) 記在我們(men) 村察看了村容村貌,仔細詢問舊房改造、村落環境治理等情況。總書(shu) 記稱讚,這樣的農(nong) 村不比城裏差!”潭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連雲(yun) 說。

  這幾年,潭頭村完成集中改水700餘(yu) 戶,改造通組路26條13.6公裏,還利用新農(nong) 村建設資金修了一個(ge) 休閑廣場。“以前潭頭村有句老話,‘梓山潭頭,吃苦兩(liang) 頭;晴三天,挑爛肩頭;雨三天,水進灶頭’。現在,通上了水泥路,用上了自來水,蓋起了小樓房,好日子有盼頭、有奔頭!”肖桂花說。

  富硒品牌打響了,村容村貌變靚了,鄉(xiang) 村旅遊也火起來了。2019年7月,潭頭村成立旅遊合作社,160餘(yu) 戶村民入股。很多遊客慕名而來,采摘富硒蔬果,品嚐富硒農(nong) 家菜、體(ti) 驗鄉(xiang) 村民宿。

  “村裏還辦起了特產(chan) 超市,專(zhuan) 門銷售村民加工製作的富硒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村民自己做的梓山麻餅經常賣斷貨。”肖桂花說,“旅遊合作社成立半年,營業(ye) 額就超過了80萬(wan) 元。頭幾個(ge) 月,每天接待上千名遊客。村裏劉氏宗祠做起了富硒宴,七八十桌同時開餐,常常一桌難求!”

  肖桂花介紹,旅遊合作社經營收入的50%用於(yu) 股東(dong) 分紅,30%用於(yu) 合作社運營發展,20%作為(wei) 村級集體(ti) 經濟收入。“現在,我們(men) 村做大了蔬菜產(chan) 業(ye) ,辦起了特產(chan) 超市,搞起了鄉(xiang) 村旅遊,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就像總書(shu) 記說的那樣,芝麻開花節節高!”肖桂花說,“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說,總書(shu) 記如果再來,一定要請他嚐嚐我們(men) 潭頭村地道的富硒農(nong) 家菜!”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10日 07:0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