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貴州省,近年來選拔優(you) 秀退役軍(jun) 人在村居“兩(liang) 委”中擔任支書(shu) 、主任、委員,培養(yang) 出一批擺脫貧困的山村“領頭雁”。
當地統稱這些村幹部為(wei) “兵支書(shu) ”。他們(men) “打法”多樣,帶領群眾(zhong) 攻克脫貧戰場上一個(ge) 個(ge) “堡壘”,走向小康的難點逐一消除。
換個(ge) 身姿奔赴“戰場”
韭黃黃,夏收忙。
在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白岩鎮韭黃村,成片的韭黃莖白如玉、葉黃如金、色澤誘人、長勢正旺。村民們(men) 將成熟的韭黃從(cong) 根部割起,送到分揀中心清洗和包裝,隨後通過冷藏車發往廣東(dong) 、上海、浙江等地。
皮膚黝黑、聲音洪亮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楊守亮正帶領村民采收韭黃。他說,現在帶泥韭黃每斤賣2元,畝(mu) 產(chan) 6000斤,農(nong) 戶種植1畝(mu) 就有1.2萬(wan) 元的毛收入。經過村級公司清洗、包裝的韭黃,每斤能賣到6元。
而在幾年前,這裏的情況可大不一樣。雖然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白旗韭黃”的發源地,但韭黃種植分散、規模小,大部分農(nong) 戶種植玉米,戶均年收入不足萬(wan) 元,全村6373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45人,貧困發生率達25.8%。
當兵4年退伍後,楊守亮做起了蔬菜生意,從(cong) 雲(yun) 南、廣西、湖南等地拉蔬菜到本地售賣。在多年摸爬滾打中,他摸到了韭黃村脫貧致富的“門道”。2016年擔任村支書(shu) ,他向村民承諾:“擦亮‘白旗韭黃’招牌,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脫貧攻堅也是‘戰場’,一定要打勝仗!”
首先是修路,貨車進得來,韭黃才運得出。進村泥路坑窪不平,楊守亮四處奔波、申報項目,終於(yu) 打通一條像樣的產(chan) 業(ye) 路。
部分村民不願種韭黃,楊守亮將全村74名退伍老兵組織起來,以老班長帶新兵的方式組成多個(ge) 班組,講解政策、流轉土地、協調資金,成立村級公司產(chan) 生示範效應。
為(wei) 打開韭黃銷路,楊守亮組建32人的銷售“尖刀排”,走南闖北找市場,與(yu) 廣東(dong) 、上海多家農(nong) 貿市場和大型商超建立長期銷售關(guan) 係。
如今,6000餘(yu) 畝(mu) 韭黃年產(chan) 量4200噸,已成為(wei) 全村脫貧的重要支撐。2019年,韭黃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6萬(wan) 元。3年時間讓貧困村成為(wei) 先進村,楊守亮獲得“全國模範退役軍(jun) 人”稱號。
這個(ge) 季節,安順市關(guan) 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上關(guan) 鎮宜所村的“兵支書(shu) ”楊兵和楊守亮一樣繁忙。他組織村民采收茄子、裝車外運,“村裏現種植蔬菜1200多畝(mu) ,這些天每天都要發出十幾噸蔬菜”。
2001年從(cong) 部隊退役,楊兵打過工、種過菜。成為(wei) “兵支書(shu) ”後,他全力在村裏推進茄子、黃瓜、無筋豆、生薑等種植。“這幾種蔬菜能夠輪番上市,特別是長茄可從(cong) 5月采摘到年底,貧困戶一年四季都有活幹,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他說。
目前,宜所村已經脫貧出列,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4年的46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萬(wan) 餘(yu) 元。
換個(ge) 身姿再領使命,退役軍(jun) 人奔赴新“戰場”。記者從(cong) 貴州省退役軍(jun) 人事務廳了解到,近年來,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貴州省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退役軍(jun) 人工作的若幹措施》和《關(guan) 於(yu) 在優(you) 秀退役軍(jun) 人中選樹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帶頭人的指導意見》等相關(guan) 規定,選拔培育了9116名優(you) 秀退役軍(jun) 人成為(wei) “兵支書(shu) ”,帶領群眾(zhong) 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鐵的紀律挺在“戰場”
2016年,退伍軍(jun) 人肖正強當選安順市平壩區白雲(yun) 鎮平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想要幹事創業(ye) ,擺在他麵前的頭個(ge) “攔路虎”就是基層組織軟弱渙散問題。
“經過走訪調查,我發現村民對一些村幹部意見很大,幹群關(guan) 係比較緊張。”肖正強說,那時候村支“兩(liang) 委”作風渙散,群眾(zhong) 辦事經常找不到人。
在征得鎮黨(dang) 委同意後,通過考察,群眾(zhong) 推薦,3個(ge) 不稱職的幹部被換掉,新的村支“兩(liang) 委”幹部平均年齡38歲,充滿活力。
肖正強表示,從(cong) 幹部的作風問題入手,是受自己當兵經曆的啟發。在部隊,農(nong) 村出身的肖正強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勤奮好學,多次榮獲嘉獎。“部隊有鐵的紀律,必須令行禁止。現在要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不把紀律挺在前麵怎麽(me) 行?”他說。
借鑒了部隊的管理製度,肖正強在村支“兩(liang) 委”定下“規矩”: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要向支部請假;每周一和周五必須召開例會(hui) ,在會(hui) 上大家共同學習(xi) 理論政策、實用科技和市場經濟知識。
同時,平元村還專(zhuan) 門製定了幹部評價(jia) 表,邀請群眾(zhong) 為(wei) 幹部打分,嚴(yan) 格獎優(you) 罰劣。
如今平元村良好的風氣已成為(wei) 其他村學習(xi) 的榜樣。“老百姓上門辦事一定能找到人,並且隨叫隨辦,幹群關(guan) 係很融洽。”肖正強說,2018年以來,平元村村民對村支“兩(liang) 委”的滿意度測評均超過90分。
在畢節市七星關(guan) 區海子街鎮五十畝(mu) 村,鐵的紀律也是脫貧攻堅“戰場”的製勝法寶。2015年,從(cong) 部隊退伍的李剛擔任五十畝(mu)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發現“有的村幹部作風不好,存在吃拿卡要、優(you) 親(qin) 厚友的現象,村黨(dang) 支部渙散,已經多年沒有發展過黨(dang) 員”。
為(wei) 了消除沉屙,李剛一手抓黨(dang) 建,一手抓作風,先後發展了10多名黨(dang) 員,將組織生活有序化、常態化。建章立製規定村裏主要事務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hui) 共同商議,尤其是對貧困戶的精準識別、低保救助等不能由村幹部個(ge) 人說了算。他認為(wei) ,當兵學到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在基層治理中非常有效,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ei) 改善基層幹部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
多樣打法決(jue) 勝“戰場”
貴州省退役軍(jun) 人事務廳就業(ye) 創業(ye) 處處長潘科說,活躍在貴州脫貧攻堅一線的“兵支書(shu) ”經過部隊多年培養(yang) 教育,不但思想政治素質過硬,而且頭腦靈活,敢試敢闖。他們(men) “打法”多樣,因地製宜帶頭發展養(yang) 殖、種植、旅遊業(ye) 等,將一個(ge) 個(ge) 貧困村變成“小康村”。
2012年,有8年兵齡的退役軍(jun) 人陳斌回到家鄉(xiang) 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新發鄉(xiang) ,2016年擔任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在當地群眾(zhong) 的眼裏,陳斌是一位“能跑”的“兵支書(shu) ”。
跑人畜飲水、產(chan) 業(ye) 路、危房改造等項目,“一次不行就兩(liang) 次,兩(liang) 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問題解決(jue) ”;跑養(yang) 雞場、蔬菜基地項目,25萬(wan) 羽規模的蛋雞養(yang) 殖場現在每天產(chan) 蛋量達23萬(wan) 多枚,1200多畝(mu) 蔬菜基地解決(jue) 了200戶貧困戶就業(ye) 問題;跑學生家勸返輟學兒(er) 童,全社區大學生從(cong) 2012年的3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輟學現象完全消失。
仲夏時節,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中潮鎮中潮村果蔬飄香,遊客如織。“80後”“兵支書(shu) ”吳長霖一邊指導村民采摘草莓、葡萄,一邊電話聯係超市確定供貨時間。
吳長霖2012年退伍後來到中潮村擔任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流轉30多畝(mu) 土地帶領30多戶農(nong) 戶一起種植草莓,當年累計銷售2萬(wan) 多斤,收入60多萬(wan) 元。此後他創建生態農(nong) 業(ye) 觀光園,將蔬菜、水果種植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相結合,帶動了90戶貧困戶脫貧。
今年38歲的銅仁市石阡縣坪山鄉(xiang) 鳳凰屯村監督委員會(hui) 主任王天強在部隊曾3次榮獲“優(you) 秀士兵”稱號,如今他是當地的致富帶頭人。2003年退伍回鄉(xiang) 後,他花光所有積蓄,承包土地種植茶葉。憑著一股子衝(chong) 勁,他買(mai) 書(shu) 自學,參加培訓,逐步將茶園麵積擴展到400多畝(mu) ,年產(chan) 值100多萬(wan) 元。
“富裕不能忘記窮親(qin) 戚。” 他說,村裏還有不少貧困戶,自己富裕了也應該幫他們(men) 一把。他把種茶和製茶技術教給貧困戶,支持30多戶村民種茶製茶,很多人成為(wei) 種茶大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