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遼寧省丹東(dong) 市振興(xing) 區湯池鎮金崮村,眼前一片生機。盛夏時節的金崮村被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懷抱,山間陣陣涼風吹散些許的悶熱。“瞧!那就是陶準良!”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看,一個(ge) 頭戴草帽,全副武裝的男子正在田間埋頭勞作。聽到說話聲,他直起腰,揮揮手。這個(ge) 皮膚黝黑、憨憨的80後“農(nong) 民”就是湯池鎮金崮村第一書(shu) 記陶準良。
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曾是陶準良肩上神聖的職責。2018年5月,他的青春又被賦予新的使命。響應遼寧省選派幹部到鄉(xiang) 村工作的號召,他來到湯池鎮金崮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從(cong) 三尺講台到鄉(xiang) 村熱土,兩(liang) 年來,他憑借著沾滿泥土的雙腳走進了金崮村民的心坎裏,在他和村兩(liang) 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金崮村穩步奮進在鄉(xiang) 村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道上。
“要想富,先修路”
“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這是駐村前領導對我們(men) 提出的期望,也是我服務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準則。”陶準良邊說邊翻開他的駐村日記本,裏麵一條條記錄著村民姓名、困難訴求、解決(jue) 辦法和完成情況。
“說實話,剛到村裏的時候真是‘兩(liang) 眼一抹黑’,不知道該怎麽(me) 幹。”陶準良說。為(wei) 了了解村情、民情,他用了5個(ge) 月時間走遍了金崮村的300多家農(nong) 戶,了解村民情況和需求。其中,村民反應最多的是村裏的道路問題。尤其是百姓的林地作業(ye) 路,施工條件比較惡劣,大修沒有資金支持,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假如簡單修整,一場雨就會(hui) 恢複原樣。
針對這種情況,陶準良來到現場設計作業(ye) 路方案,到處尋找低價(jia) 或者免費的回填料。他帶頭施工,又是裝卸又是運輸,一幹就是一整天,老毛病滑膜炎犯了,就吃兩(liang) 片止疼藥頂上接著幹。在施工現場他瘸著腿指揮施工的場景更是令村民動容。
如今,車輛無法通過的田間路變得寬廣、暢通。去往修路現場的路上,恰好遇到了金崮村的藍莓種植戶李廷宇,他開著小轎車去市區送貨。提起陶準良,李廷宇豎起大拇指:“陶書(shu) 記是真為(wei) 我們(men) 百姓辦實事啊,這麽(me) 跟你說吧,以前我運送藍莓都靠人往外抬,現在我的轎車可以開到大棚跟前兒(er) 。”
駐村期間,陶準良先後帶領村民修整作業(ye) 路10餘(yu) 條,共計3000餘(yu) 米。同時,他積極向上級部門協調爭(zheng) 取“戶戶通”村間道路項目,修建道路6000餘(yu) 米,徹底解決(jue) 了村民反映的“頭號訴求”。
“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
村裏的路雖然修好了,但隻有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上來了、農(nong) 民的口袋鼓起來了,這條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才是真的“戶戶通”了。金崮村是一個(ge)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村,僅(jin) 僅(jin) 靠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種植,群眾(zhong) 致富的難度很大。根據調研,陶準良提出借助緊鄰國道和丹東(dong) 機場的地理優(you) 勢,大力發展囤地升值,村集體(ti) 利用70餘(yu) 萬(wan) 元收購30畝(mu) 地塊,這塊土地在最新一輪土地調價(jia) 中,為(wei) 村集體(ti) 升值15萬(wan) 元。之後又建設門市出租,門市出租後將實現村集體(ti) 經濟的穩步增收。
村集體(ti) 有了起色,陶準良就又琢磨怎麽(me) 讓農(nong) 民口袋也跟著鼓起來。為(wei) 了打開農(nong) 業(ye) 致富的局麵,他先後到多地考察種植項目,最終確定了金崮村的發展之路——東(dong) 北玉簪種植“黨(dang) 支部+農(nong) 戶”的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模式。
“東(dong) 北玉簪是非常好的綠化作物,市場前景好,而且種植簡單,對土地麵積沒有要求,適合農(nong) 戶種植,每畝(mu) 每年可為(wei) 村民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腳底磨爛,嘴皮講破,可老百姓不敢動。
百姓不敢幹,他就帶頭幹。從(cong) 地塊修整、種植到施肥、打藥,全程親(qin) 自動手。在管理過程中,優(you) 先雇傭(yong) 低收入群體(ti) ,解決(jue) 本村村民打工難。同時,他將前期產(chan) 出的玉簪,免費提供給本村的貧困戶和持有觀望態度並有意願種植的農(nong) 戶,讓全村村民看到玉簪項目的前景。漸漸地,大部分村民開始種植玉簪,成規模後再成立合作社,“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的模式逐步形成。
初見成效後,陶準良又把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積極爭(zheng) 取建設資金打造農(nong) 業(ye) 園區。目前,農(nong) 業(ye) 園項目區正在進行招投標,整個(ge) 園區建完後,預計每年將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帶來100餘(yu) 萬(wan) 元的收益。
“幹得好不好,群眾(zhong) 說了算”
村裏的矛盾糾紛無小事。除了帶領村民致富,陶準良還要做好村民調解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確保農(nong) 村社會(hui) 穩定。金崮村工業(ye) 園區征地,金崮三組村民多次到村裏訴求集體(ti) 補償(chang) 資金分配,情緒異常激動,一言不合竟對村民組長大打出手。這時候,陶準良挺身而出,麵對村民的指責和謾罵,他誠懇地說:“我不是官,我就是來給大家服務的,幫助解決(jue) 問題的……”為(wei) 了化解矛盾糾紛,陶準良主動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耐心講解,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hui) 議、班子會(hui) 議,向上級有關(guan) 部門反饋情況。看著陶準良奔前忙後,一心為(wei) 了村民,大家也終於(yu) 點了頭。就這樣,兩(liang) 年來,他解決(jue) 村裏占地補償(chang) 、邊界糾紛、集體(ti) 信訪等問題20餘(yu) 件。
陶準良也是一個(ge) 閑不住的人,平時好琢磨點事。他結合實際工作,設計了困難村民二維碼建檔係統,建立電子檔案,統計家庭人口數、目前狀態、主要貧困原因等,並逐戶形成二維碼,通過掃碼就可以清楚知曉村民家情況,並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村民。在疫情防控中,他繼續采取掃碼登記的辦法,設計了二維碼掃碼防疫登記係統,通過掃二維碼將防疫登記變得簡單化,在全區廣泛推廣。
每一件實事都回應了群眾(zhong) 的呼聲,每一件實事都辦到了群眾(zhong) 心坎裏。駐村兩(liang) 年多,陶準良以自己飽滿熾熱的真情贏得了村民們(men) 的信賴。“跟著陶書(shu) 記幹,我們(men) 放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