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範書記,咱農民不用靠經驗種田了!”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蘇獨侖鎮委員會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從(cong) 初次踏上這片土地時的“外鄉(xiang) 人”,到今天村民嘴裏那一聲親(qin) 切的“老範”,範瀚理作為(wei) 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委組織部派駐到烏(wu) 拉特前旗蘇獨侖(lun) 鎮蘇獨侖(lun) 村的第一書(shu) 記,今年已是第3個(ge) 年頭。

  在他的幫扶下,一個(ge) 貧困村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62戶貧困家庭脫貧,占地1000畝(mu) 的智慧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基地帶動土質改良運動遞次推進,一座現代遠程教育大院為(wei) 農(nong) 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搭建起了“家門口的課堂”……

  他一身土、兩(liang) 腳泥,走進了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駐進了鄉(xiang) 親(qin) 的心裏。

科技種植,讓鹽堿地重現生機

  微雨如酥的六月,蘇獨侖(lun) 村的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基地裏,嫩嫩的苗尖尖從(cong) 新翻的泥土中冒出了頭。農(nong) 戶孟輝知道,不出3個(ge) 月,這裏將是一大片金燦燦的向日葵。

  蘇獨侖(lun) 村土壤生態較差,土地鹽堿化嚴(yan) 重,農(nong) 民對於(yu) “如何科學種田”知之不多,農(nong) 業(ye) 種植效益差。範瀚理與(yu) 村“兩(liang) 委”以及致富帶頭人共同研究確定,把“鹽堿地改良”作為(wei) 本村精準脫貧的發展項目,並計劃引進土壤環境智慧監管係統,對土壤成分進行準確監測。

  令範瀚理沒想到是,項目確定下來了,村民們(men) 對此反應冷淡,認為(wei) 範瀚理描繪的“智慧農(nong) 業(ye) ”遙不可及。群眾(zhong) 為(wei) 什麽(me) 不感興(xing) 趣,範瀚理走進農(nong) 戶家裏找原因。原來是之前的土壤改良的失敗經曆讓村民們(men) 灰了心,大家不願意再嚐試。知道了症結所在,就有了突破口,範瀚理親(qin) 自帶領農(nong) 學教授走入貧困戶家中,麵對麵講土質改良、智慧監管APP使用方法,並發動種植能人大戶率先實施鹽堿地改良項目,消除貧困戶對新技術的顧慮。

  做通了群眾(zhong) 的思想工作,範瀚理便請來農(nong) 技專(zhuan) 家對土壤成分進行化驗、檢測,引進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公司,建立了1000畝(mu) 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基地,全麵開展科技研究、人才培養(yang) 、科技培訓等合作。土質的極大改善給貧困戶帶來了沉甸甸的“收獲”。幾近棄耕的葵花地,現如今出苗率達到90%,實現每畝(mu) 節水約20立方米,節肥25%,畝(mu) 產(chan) 量突破400斤,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土質改良運動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發展。

培訓造血,讓農(nong) 戶有一技之長

  蘇獨侖(lun) 村鹽堿地改良項目的推進過程,讓範瀚理認識到造血的重要性,讓貧困戶擁有一技之長是脫貧的關(guan) 鍵。

  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學政策?範瀚理把目光聚焦到村委遠程教育終端站點。這個(ge) 站點播放室因年久失修,服務設備陳舊,基本處於(yu) 閑置狀態。

  說幹就幹。範瀚理積極對接派出單位巴彥淖爾市委組織部ky体育官方网中心,向上級部門爭(zheng) 取到32萬(wan) 元專(zhuan) 項資金,用於(yu) 翻修舊樓,配備LED大型顯示屏、電腦、投影儀(yi) 等。經過多方努力,終於(yu) 打造出了1100平方米的黨(dang) 員遠程教育大院。

  農(nong) 戶田軍(jun) 是黨(dang) 員遠程教育大院的受益者,他說:“玉米一增四改高產(chan) 栽培技術一直是讓農(nong) 民掛在嘴邊的新技術,最近在範書(shu) 記播放的《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技術》中,多所農(nong) 學院教授麵對麵為(wei) 我們(men) 傳(chuan) 授。多虧(kui) 有範書(shu) 記,辦起了這‘家門口的課堂’,咱農(nong) 民不用靠經驗種田了。”

  現代遠程教育帶給農(nong) 民真“實惠”,像田軍(jun) 一樣,越來越多的農(nong) 戶正在透過“顯示屏”學習(xi) 掌握最先進的種養(yang) 技術,逐漸成長為(wei) 帶頭致富的能手。截至目前,蘇獨侖(lun) 村黨(dang) 員遠程教育大院累計播放遠程教育科目195小時,培訓農(nong) 村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超過3200餘(yu) 人次。

  與(yu) 此同時,範瀚理還辦起了“板凳講習(xi) 所”,讓政策甘霖浸潤貧困戶的心靈。

  村民常看到範瀚理提起板凳走到田間地頭,走到村、組小賣部,走到村頭聚集點……用一口地道的“巴盟話”向圍坐在他跟前的農(nong) 民講解最新的扶貧政策。

  為(wei) 增強宣講課堂的吸引力,範瀚理又從(cong) 選調生、離退休教師、老幹部、致富能人、道德模範中精選了15名文藝骨幹,組成“鄉(xiang) 音宣講團”,通過二人台呱嘴、獨唱、快板、山曲等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傳(chuan) 唱脫貧攻堅好政策。

  常在“板凳講習(xi) 所”聽課的貧困戶趙永飛說:“範書(shu) 記推行的板凳課堂帶土味、接地氣,把醫療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扶貧政策送到咱貧困戶身邊來。”如今,“板凳講習(xi) 所”已經覆蓋了全村3個(ge) 村民小組,累計開展脫貧攻堅宣講60餘(yu) 場,受眾(zhong) 2000餘(yu) 人。

發布時間:2020年08月01日 10:3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