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黃秋舫,是福建省泉州市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的一名女幹部, 2020年初掛職任德化縣三班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兼三班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一來到山區德化,黃秋舫便紮下根、沉下心,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最前線。她以真摯的為(wei) 民情懷、務實的工作作風和顯著的工作成效贏得了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認可和好評。
疫情防控的“女戰士”
“媽媽,你什麽(me) 時候才能回家呀?”黃秋舫經常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接到年幼兒(er) 子的電話。掛職駐村伊始,黃秋舫就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這一場硬仗。作為(wei) 一名母親(qin) 、妻子和女兒(er) ,黃秋舫想念摯愛的家人。然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局當前,責無旁貸,黃秋舫毫不猶豫主動放棄春節假期,大年初三便匆匆辭別家人,驅車趕到德化三班,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連續作戰數月沒有回家。黃秋舫說,“戎裝在身,保家衛國;卸甲歸來,兵心依舊。作為(wei) 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門選派的幹部,危難時刻更要挺身而出,衝(chong) 鋒在前!”一來到三班村,黃秋舫以最快的速度、花最短的時間了解三班村的各種情況,充分發揮黨(dang) 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高效有力地調動村兩(liang) 委的工作積極性,帶領團隊投入農(nong) 村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她調動廣大村民群眾(zhong) 的力量,第一時間組建了三支疫情防控誌願服務隊伍,即“青年黨(dang) 員先鋒隊”、“退役軍(jun) 人排查隊”和“老年協會(hui) 督導隊”, 協助村兩(liang) 委開展宣傳(chuan) 、排查、勸導等工作,構築起以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為(wei) 核心,以廣大村民群眾(zhong) 為(wei) 依靠的安全“防護牆”。
疫情暴發伊始,鄉(xiang) 村醫療條件薄弱,防護物資緊缺,黃秋舫多方協調,主動對接,號召社會(hui) 組織和愛心企業(ye) 捐贈物資,助力農(nong) 村抗“疫”工作。她不僅(jin) 協調廠家捐贈400多斤消毒水原液,用於(yu) 全村公共場所消殺工作,還個(ge) 人出資購買(mai) 一批進口優(you) 質口罩,供三班村防疫一線人員使用,解決(jue) 了防控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此外,黃秋舫還對接聯係了福建省扶老公益協會(hui) 等社會(hui) 組織,捐贈了600罐八寶粥、600碗方便麵、1500瓶功能飲料和3000個(ge) 杯子等生活物資,為(wei) 三班村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提供了物質支持。三班村陶瓷企業(ye) 密集,是德化縣複工複產(chan) 壓力最大的鄉(xiang) 村之一。麵對人口流動帶來的防“疫”壓力,黃秋舫琢磨出了“企業(ye) 開單,政府代辦”的服務舉(ju) 措,助推轄區企業(ye) 順利複工複產(chan) 。村裏不少企業(ye) 受疫情影響存在資金難問題,黃秋舫及時聯係當地金融機構,結合當前的惠企政策,以靠前對接、上門服務的方式,邀請金融機構直接入企簽訂信貸融資協議,確保企業(ye) 複工資金第一時間得到保障。在黃秋舫的帶動下,三班村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等工作有條不紊,全村上下安全穩定,沒有出現任何不穩定因素。
扶貧濟困的“暖心人”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黃秋舫始終秉持“小善大愛、扶貧濟困”的情懷,在深入了解德化山區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後,按照山海協作、精準扶貧的思路,堅持專(zhuan) 項扶貧和社會(hui) 扶貧相結合,她主動協調社會(hui) 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ye) 捐款捐物,助推山區脫貧攻堅工作。3月25日,黃秋舫對接了多家社會(hui) 組織和愛心企業(ye) ,聯手為(wei) 德化縣8個(ge) 鄉(xiang) 鎮的貧困戶、9所中小學的困難學生送去了糧油、服裝、鞋帽、書(shu) 包、棉被等物資,捐贈愛心物資共21302件,總價(jia) 值達538萬(wan) 元。黃秋舫還利用三班陶瓷企業(ye) 密集的優(you) 勢,引導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到瓷廠務工,鼓勵他們(men) 改變“等靠要”思想,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造血功能”,截至目前已幫助22名貧困群眾(zhong) 走上了就業(ye) 崗位。此外,黃秋舫還特別關(guan) 注特殊貧困群體(ti) ,5月10日母親(qin) 節那天,她帶著麵線、糧油等生活物資進村入戶慰問困難母親(qin) 。六一兒(er) 童節到了,她主動走進貧困戶家中慰問,不僅(jin) 為(wei) 孩子們(men) 帶去了學習(xi) 用品和生活物資,也為(wei) 他們(men) 帶去了關(guan) 懷和溫暖。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領航人”
“眼界決(jue) 定境界,思路決(jue) 定出路,格局決(jue) 定結局。”這是黃秋舫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cong) 沿海來到山區,她深知,打鐵還得自身硬,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必須強班子。5月15日,黃秋舫帶領三班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考察團一行20人赴晉江市調研,學習(xi) 沿海地區脫貧攻堅、基層黨(dang) 建、鄉(xiang) 村治理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的經驗做法。通過學習(xi) “晉江經驗”,村“兩(liang) 委”成員紛紛表示要學習(xi) 沿海兄弟單位幹事創業(ye) 的闖勁和愛拚敢贏的精神,以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村建設為(wei) 契機,推動三班村各項事業(ye) 持續健康發展。5月28日,黃秋舫邀請省、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家團隊走進三班村,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村情實際在頂層設計、整體(ti) 規劃和項目推進等方麵建言獻策,為(wei) 三班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黃秋舫鼓勵村“兩(liang) 委”發揮“領頭雁”作用,利用三班的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抓重點、補短板、找亮點、強弱項,著力在文化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民生振興(xing) 等方麵下功夫,走出一條具有三班特色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真抓實幹的“好書(shu) 記”
“黃書(shu) 記您傷(shang) 得嚴(yan) 重嗎?這是我家裏藏了多年的老茶油,拿來給您抹臉上的傷(shang) 口,可別留下疤痕啊!”“黃書(shu) 記,這是我家自己養(yang) 的小母雞燉出來的雞湯,您傷(shang) 得這麽(me) 厲害,趕緊趁熱喝補補身子!”……聽聞他們(men) 的“第一書(shu) 記”在進村入戶的路上摔傷(shang) 了,村民們(men) 紛紛自發趕來看望。原來,為(wei) 更好了解村情民意,黃秋舫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走訪貧困戶,不久就走遍了全村13戶38名貧困戶。在一次雨後走訪途中,黃秋舫在盤桓泥濘的山路上艱難前行,不小心重重摔了一跤,身上多處受傷(shang) ,臉上也掛了彩。眼下正是戰“疫”、扶貧兩(liang) 場硬仗的關(guan) 鍵時期,黃秋舫不想讓村民和同事擔心,便一個(ge) 人悄悄去衛生院簡單處理傷(shang) 口。本想“瞞天過海”,不料臉上的傷(shang) 疤還是藏不住,村民們(men) 知道後紛紛趕來噓寒送暖。2020年初剛駐村那陣子,三班村很多村民還心存質疑;可現在,一提起黃書(shu) 記村民都紛紛豎起大拇指:“這位女書(shu) 記一點也不嬌氣,凡事都衝(chong) 在最前線,為(wei) 我們(men) 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事實事,的確是位真抓實幹的好幹部!”
巾幗不讓須眉,鏗鏘玫瑰綻放芳華。黃秋舫擔任三班村第一書(shu) 記的時間雖不長,卻用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成效贏得了人們(men) 的認可和讚譽。所謂“第一書(shu) 記”,是組織給予的重任,是群眾(zhong) 寄予的厚望,是在任何急難險重工作麵前責無旁貸的“第一人”,黃秋舫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責任與(yu) 擔當!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