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
“行動支部”築起“紅色堤壩”
連日來,受本地持續強降雨和客水過境雙重影響,江蘇蘇州水域水位普遍上漲,太湖洪水升級紅色預警,防汛形勢較為(wei) 嚴(yan) 峻。蘇州市委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在汛情一線全麵推廣“行動支部”工作法,建立監測預警、隱患排查、應急處置等“行動支部”485個(ge) ,為(wei) 千年古城築起“紅色堤壩”。
“家中突然停電,父親(qin) 的呼吸機無法啟動!”姚洪林,國網蘇州供電公司下屬新吳城公司線路二班副班長。7月20日上午,姚洪林接到楊美英女士求助,其90歲父親(qin) 楊英華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小時需要呼吸機和用氧機維持生命,家中突然停電,父親(qin) 呼吸急促,情況緊急。一秒都來不及耽擱,姚洪林和同事冒著大雨迅速驅車直奔公司拿來應急發電機,用最快速度接通並完成調試工作,全然忘記了被雨淋濕微微紅腫的傷(shang) 口。
吳中區金庭鎮東(dong) 蔡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諸健第一時間組織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成立“消夏灣抗洪搶險突擊隊”,白天帶頭搬運搶險物資、扛沙袋、打木樁、固壩基,晚上仍在單位值班,即使因過度勞累導致血壓升高、皮膚脫水翹皮,仍堅持不下抗洪一線。
市文保所立即成立“文物保護行動支部”和“青年黨(dang) 員突擊隊”,會(hui) 同市文保專(zhuan) 家對瑞光塔、盤門城牆等古城周邊重點文物開展緊急防護工作。點多人少,黨(dang) 員們(men) 主動加班,連夜奔赴各點位,發現文物被水浸泡、出現險情時,馬上聯係施工單位采取應急保護措施,直到確認文物安全才回家休息。連著半個(ge) 多月,行動支部每天安排黨(dang) 員圍著古城轉一圈,監守文保點、大運河河道及遺產(chan) 點67處,7名業(ye) 務組黨(dang) 員共出動128次,確保文物安全度汛。
防汛做表率,危難顯擔當。在蘇州,各“行動支部”的黨(dang) 員正奔波在路上……
江西九江
第一書(shu) 記衝(chong) 在一線
“黃書(shu) 記,我還有些東(dong) 西沒拿,等我一下……”“不行,再不走就來不及了,隻要人沒事,其他東(dong) 西都可以想辦法解決(jue) 。”江西永修縣三溪橋鎮黃嶺村第一書(shu) 記黃佐輝叫住了正要搬東(dong) 西的範芳春。受連續強降雨影響,三溪橋鎮河流水位不斷攀升,境內(nei) 內(nei) 澇嚴(yan) 重,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受到威脅。7月8日上午9時,該村山洪暴發,多處道路、農(nong) 田、房屋被淹,不少群眾(zhong) 被困家中,情況緊急。
聞訊而動,同時間賽跑。範芳春是村裏的邊緣戶,房屋地勢較低,突如其來的洪水很快將其包圍,房屋瞬間成了孤島。形勢緊急,黃佐輝立即組織人員實施救援,成功將範芳春一家營救出來,並安全轉移。“我是第一書(shu) 記,更是一名黨(dang) 員,危難時刻,救人比什麽(me) 都重要。”黃佐輝說道。
廬山市蓼南鄉(xiang) 南陽畈村靠近鄱陽湖,村內(nei) 有數百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還有大小3處圩堤,今年的汛情讓村裏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壓力。廬山市水利局派駐南陽畈村第一書(shu) 記郭亮華,白天忙扶貧,上戶宣傳(chuan) 政策、了解貧困戶生活狀況、統計貧困戶受災情況,晚上就和值班村幹部一起上圩巡查,幾番下來,原本白皙的臉曬得通紅,眼角的皺紋也增添了許多。
7月15日下午5點多,郭亮華剛從(cong) 貧困戶家出來,正準備騎車回村裏整理資料,突然聽到村民喊“周家圩要塌了,大家快去幫忙呀……”,郭亮華立馬調轉車頭奔向圩堤,打樁、鏟土包、扛沙袋、碼沙袋……經過3個(ge) 多小時奮戰,400多個(ge) 沙袋組成的子堤總算堵住了圩堤的塌方部分,“保住了稻田,再辛苦也值了!”郭亮華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