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薄涼山”來了“及時雨”

山東省濟寧市委組織部下派辦 劉儒靜 曹綠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去年底剛剛查出得了這個(ge) 病時,我誰也不想告訴,就蹲在派駐的村口啊,看著往來的村民,和他們(men) 像日常一樣聊聊家常、聊聊村裏的未來。心裏反複地問自己:這是我第三任第一書(shu) 記了,村裏辦公場所建設工程正在推進,2020年脫貧攻堅的決(jue) 勝之時啊!我怎能下火線?”化療讓第一書(shu) 記王勇的身體(ti) 已經十分虛弱,可一談起駐村的事兒(er) ,他就仿佛忘了身體(ti) 上的疼,眼中閃起希冀的光芒,又在想村裏那些望著他回去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

  “現在的‘薄涼’可一點也不薄涼了!王書(shu) 記真是黨(dang) 派下的‘及時雨’呀!”

  “俺們(men) 村在這山邊上,以前水少留不住,地裏莊稼水沒得澆,收成不好,因此得了個(ge) ‘薄涼’的名。王書(shu) 記來的這兩(liang) 年,不僅(jin) 給修了水渠、鋪了馬路、改了自來水,解決(jue) 了祖祖輩輩吃水難題,還給村裏的娃娃買(mai) 了書(shu) 。現在的‘薄涼’可一點也不薄涼了!王書(shu) 記真是黨(dang) 派下的‘及時雨’呀!”談起前兩(liang) 年村裏的第一書(shu) 記王勇,山東(dong) 省微山縣兩(liang) 城鎮南薄前村村民們(men) 都熱情得很,個(ge) 個(ge) 挑起大拇指這樣評價(jia) 。

  王勇,山東(dong) 公用聚源熱力集團公司先後派駐濟寧市魚台縣、微山縣、嘉祥縣的下派幹部。說起駐守過兩(liang) 年的南薄前村,他還記憶猶新:“2017年,剛來南薄前看到村裏的環境,心裏還是有些落差,灌溉用水、村民吃水、道路修整,個(ge) 個(ge) 問題都是硬骨頭。但當我入戶走訪來到村民身邊時,我能感覺到他們(men) 對我的那份真誠,那種淳樸與(yu) 關(guan) 心,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小時候的家鄉(xiang) ,麵對親(qin) 人一樣的村民,當時我就下了決(jue) 心一定要盡全力去為(wei) 村裏做些實事。”王勇是這麽(me) 說的,在兩(liang) 年的任期裏,也是這麽(me) 做的。

  到村第一天,他就背上包、帶著民情記錄簿,開始入戶走訪。兩(liang) 年時間,他吃在村裏、住在村裏,走在鄉(xiang) 間小路,蹲在田間地頭,訪在村民家院。走壞了十幾雙鞋,4000多畝(mu) 田地中,都有他的足記。記滿了一摞摞的筆記,全村的1067戶、4650人的情況,他都如數家珍。通過走訪,他不僅(jin) 掌握了村情民意的第一手資料,更令他動容的是村民對他那飽含期待的眼神。村裏沒人不知道他,見麵時一聲聲熱情的“王書(shu) 記”滲透著滿滿的期盼和對他工作的認可。

  “村民所盼就是我所盼,排除萬(wan) 難這吃水工程也不能停!”

  說起吃水難,南薄前村村民最有發言權。原來,該村的水網已經使用了20多年,管網老化,近十年來已有一半多的群眾(zhong) 吃不上自來水。帶著全體(ti) 村民共同的期盼,王勇向他們(men) 承諾,就是困難再大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他不停地奔波在市裏、縣裏爭(zheng) 取政策和資金扶助的路上,最終爭(zheng) 取到了市縣部門的政策扶助和資金支持400餘(yu) 萬(wan) 元,並將涵蓋主管網4000米、分支管網15000米、水表1370餘(yu) 塊、300米深岩心井一眼在內(nei) 的吃水工程列入微山縣惠民工程和第一書(shu) 記項目。

  2018年底,項目正緊鑼密鼓推進之際,出現了問題。由於(yu) 部門人員更替等因素,工程被迫停工,再加上項目資金沒了著落,工程不得不暫時擱淺。看著為(wei) 了這個(ge) 項目瘦了一圈的王勇,村民們(men) 都勸他:“王書(shu) 記,這個(ge) 吃水難也不是一天兩(liang) 天了,你也別著急,俺們(men) 都知道你費了心了!”

  麵對來之不易的施工進度和全村殷切的期盼,王勇怎能不急。他暗下決(jue) 心:“村民所盼就是我所盼,排除萬(wan) 難,這飲水項目也不能停!”他盡己所能,輾轉各處,一個(ge) 一個(ge) 地解決(jue) 著卡在項目中的難題。

  所有村民都沒有想到,沒過幾天,工程重新開工了。他們(men) 更不知道,王勇在這期間基本沒休息,身體(ti) 已經到了承受極限,全憑那股子要把這個(ge) 事情做好的倔勁兒(er) 支撐著。

  2019年5月,飲水項目建成。“真得感謝王書(shu) 記,今後俺們(men) 村裏吃水再也不用愁了。”村民們(men) 高興(xing) 極了,都來跟王書(shu) 記表達謝意。看到汩汩流出的飲用水,看著村民臉上洋溢著的真誠的笑容,王勇原本疲憊至極的身體(ti) ,好像又充滿了力量。

  在那天的駐村日記裏,他這樣寫(xie) 道:“今天的村民們(men) 是我駐村以來看到最開心的。想想這幾個(ge) 月,累,是真累!開心,我也是真開心!兩(liang) 任第一書(shu) 記讓我越來越願意投身這片熱土,在村民的柴米油鹽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這裏有我的親(qin) 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帶著這種熱忱,兩(liang) 年來,他為(wei) 村裏鋪設生產(chan) 路1500餘(yu) 米,硬化村內(nei) 道路1500米,建設文化長廊55米;為(wei) 村內(nei) 3戶貧困戶增設了肉食兔養(yang) 殖扶貧項目,與(yu) 村駐地的恒信食品有限公司協調解決(jue) 了村內(nei) 近20位貧困戶的就業(ye) ;開展公益事業(ye) ,多次邀請醫療部門開展送醫下鄉(xiang) 活動,協調濟寧新華書(shu) 店、濟寧運河義(yi) 工團、濟寧武警部隊等為(wei) 南薄小學及村裏貧困學生捐贈愛心書(shu) 櫃、愛心校服、愛心圖書(shu) 、愛心書(shu) 包等愛心物資總計3.6萬(wan) 餘(yu) 元。

  山畔元無雨,書(shu) 記送春來。2017-2019兩(liang) 年間,昔日“薄涼山”畔南薄前村,在王勇的努力下振奮一新,富足的鄉(xiang) 村終於(yu) 擺脫了“薄涼”的名頭。

  2019年初,王勇結束了南薄前村第一書(shu) 記的任期。“王書(shu) 記,能不能不要換走你,沒有你填平坑窪修通了路,俺們(men) 年紀大的都不敢走那路,村裏的娃兒(er) 們(men) 上下學還是得踩得一身的泥。你是俺們(men) 的親(qin) 人啊!村裏離不開你!”知道王書(shu) 記要離開村裏了,村民們(men) 紛紛趕來挽留,年邁的王大娘拉著他的手說著就流下了眼淚。

  “等身體(ti) 恢複了,我必須要回到第一書(shu) 記的崗位!”

  重任在肩,怎能止步?辭別依依不舍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他馬不停蹄,立即赴嘉祥縣鄉(xiang) 村一線繼續駐村工作。連年的操勞讓他的身體(ti) 已經超負荷,可他都不以為(wei) 意,麵對案頭一件件事兒(er) ,總覺得不舒服撐撐就過去了。2019年底,直到被查出來身患淋巴癌,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也不是回家養(yang) 病。

  “每入一戶,我能感受到村民那種真心真情,能感覺到他們(men) 對第一書(shu) 記的信任和依賴。鄉(xiang) 村渴望創新求變,身為(wei) 第一書(shu) 記,有各級領導的關(guan) 懷,有這麽(me) 好的群眾(zhong) ,我有什麽(me) 理由不為(wei) 這塊孕育了我的土地貢獻我全部的力量?等身體(ti) 恢複了,我必須要回到第一書(shu) 記的崗位,為(wei) 村裏攻堅脫貧做出自己應該做的努力!”今年年初,濟寧市市委書(shu) 記、市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傅明先等領導來家中探望病榻上的王勇時,王勇如是說。一直陪護在旁的八十多歲的老父親(qin) 看著他,背過身偷偷擦去淚水。

  筆者了解後得知,2017年初,王勇的妻子腰部動完手術後生活無法自理。麵對第一書(shu) 記的重任和照顧家庭,他毅然決(jue) 然選擇了前者,將妻子托付給嶽父一家後,去南薄前村開始駐村工作。三任第一書(shu) 記、五年駐村時間,身為(wei) 第一書(shu) 記的他以舍小我為(wei) 大我的精神,以輕傷(shang) 絕不下火線的倔勁,深刻詮釋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能吃苦能幹事的厚重底色和莊嚴(yan) 承諾。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28日 10:1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