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說話沒人願意聽,30來歲的青壯年等著別人送小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這是新疆阿克蘇地區烏(wu) 什縣阿合雅鎮托萬(wan) 克庫曲麥村兩(liang) 年前的真實寫(xie) 照。如今,托萬(wan) 克庫曲麥村村幹部“腰杆子”硬了,產(chan) 業(ye) 有了、人心齊了,最重要的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發自內(nei) 心地笑了,日子在你追我趕的節奏中越過越紅火。
托萬(wan) 克庫曲麥村的大變樣,是從(cong) 阿克蘇地委組織部副部長吾斯曼·塔力甫2019年1月到村任第一書(shu) 記開始的。一年多的時間,他把村子當成自己的家,用腳步丈量脫貧大道,用初心守護萬(wan) 家回春,帶領群眾(zhong) “拔窮根”“破窮障”。
把建強戰鬥堡壘作為(wei) 最緊要的事
托萬(wan) 克庫曲麥村是深度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6戶、662人,占總人口的34.51%。如何改變村裏落後的麵貌是個(ge) 問題。
吾斯曼·塔力甫駐村後,他首先了解村“兩(liang) 委”班子建設情況,針對村幹部隊伍整體(ti) 戰鬥力不強的問題,多方選拔培養(yang) 優(you) 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篩選考察政治立場堅定、群眾(zhong) 基礎好的黨(dang) 員進村“兩(liang) 委”班子,逐步優(you) 化村幹部隊伍結構。他還帶領駐村工作隊員與(yu) 村幹部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通過每天例會(hui) ,理思路教方法,手把手傳(chuan) 幫帶。每周主持召開總結會(hui) ,鼓勵村幹部用普通話匯報工作,當場點評、指出問題、提出對策,循序漸進提升能力和素質。為(wei) 持續激發農(nong) 民黨(dang) 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他為(wei) 32名無職黨(dang) 員設崗定責,引導村民小組長、致富帶頭人向黨(dang) 組織靠攏。
針對村集體(ti) 經濟薄弱、無錢辦事的問題,他千方百計爭(zheng) 取扶貧和援疆資金472萬(wan) 元,規劃建設多功能創業(ye) 園,並通過合作入股、購置工程機械等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村集體(ti) 經濟從(cong) 2018年的14.26萬(wan) 元增加到如今的100萬(wan) 元左右,村黨(dang) 支部引領發展、服務群眾(zhong) 的能力增強、底氣更足。
“寧可作踐力氣,不可作踐自己”,這是吾斯曼·塔力甫常掛在嘴邊的一句維吾爾族諺語。他牽頭製定村組幹部每月工作綜合評比和考核激勵辦法,堅持每天清晨7點起床把全村轉一遍,從(cong) 村裏的變化、村民口中了解村幹部工作情況。在他的帶領和影響下,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緊緊團結在村黨(dang) 支部周圍。
把激發群眾(zhong) 脫貧動力作為(wei) 最關(guan) 鍵的事
吾斯曼·塔力甫認識到,隻有堅持扶貧同扶智扶誌相結合,破除貧困群眾(zhong) “等靠要”的懶人思維,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貧困問題。
他發動群眾(zhong)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改善群眾(zhong) 生活條件,著力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礎。他邀請地縣鄉(xiang) 30名各行業(ye) 領域專(zhuan) 家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積極爭(zheng) 取愛心企業(ye) 人士支持,建立光明“聚心”超市,通過以獎代補、積分兌(dui) 換方式,累計發放300噸水泥、100套抽油煙機等價(jia) 值30萬(wan) 元物資,村民的思想和行為(wei) 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改變。
他以營造感恩氛圍為(wei) 著力點,建設村級文化長廊,結合自治區九項惠民工程、大國重器、二十四節氣、新編二十四孝等內(nei) 容製作農(nong) 牧民漫畫宣傳(chuan) 展板。組織駐村工作隊和農(nong) 牧民畫家圍繞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先進典型人物、脫貧攻堅等內(nei) 容,在村委會(hui) 、村組主要道路等人員密集場所,製作200餘(yu) 塊宣傳(chuan) 板畫、繪製1250平米牆體(ti) 畫。改擴建村民活動室,添置燈光、調音台、音響等設備。建設村級融媒體(ti) 中心,以文字、圖片、視頻形式將現代農(nong) 村文明生活、村容村貌變化、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展現給全村老百姓,讓村民們(men) 直觀感受家鄉(xiang) 的發展和變化,激發群眾(zhong) 的向善之意、感恩之心、愛國之情。
“黨(dang) 的政策這麽(me) 好,我們(men) 更應該努力向前跑。”這是脫貧戶阿比代姆·拜克日的心聲,也是廣大村民共同的心聲。
幫助群眾(zhong) 實現脫貧是最掛念的事
吾斯曼·塔力甫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liang) 委”班子,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大力發展脫貧產(chan) 業(ye) ,積極推進就業(ye) ,幫助群眾(zhong) 真脫貧、脫真貧。
精準扶貧必須規劃先行。一到任,他多方了解村情民意和脫貧瓶頸,因地製宜製定“三區兩(liang) 園一中心一基地”整村規劃,編製7類64個(ge) 基礎設施建設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項目。
產(chan) 業(ye) 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根本之策。他采取“支部+專(zhuan) 家+農(nong) 戶”模式,成立核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組建林果服務隊,對全村1433畝(mu) 核桃流轉經營,讓村裏的核桃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
貧困戶帕太姆·托合提說:“以前,很多人不願外出就業(ye) ,是因為(wei) 不懂國家通用語言、缺乏務工技能,不敢出去。”為(wei) 解決(jue) 外出就業(ye) 無門路、村內(nei) 就業(ye) 無崗位問題,吾斯曼·塔力甫聯係阿克蘇華孚紡織廠、阿拉爾潔麗(li) 雅等用工單位,先後接納590餘(yu) 名村民就業(ye) 務工,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引進阿克蘇雅典娜有限責任公司、名呈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開辦先鋒旗幟廠、映山紅廣告公司,幫助200餘(yu) 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
2019年年底,托萬(wan) 克庫曲麥村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深度貧困村退出。“擔任第一書(shu) 記的時間雖然有限,但為(wei) 民幹事創業(ye) 的空間無限,我要用心建設我的第二故鄉(xiang) ,在扶貧路上踐行初心,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淩晨1點,吾斯曼·塔力甫忙完一天的工作,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xie) 道。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