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dong) 北肥沃的黑土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關(guan) 乎“中國糧食 中國飯碗”的大局,總書(shu) 記一直心係這一方熱土!
7月2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吉林考察調研,首站來到了梨樹縣國家百萬(wan) 畝(mu) 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
總書(shu) 記在這裏重點了解糧食生產(chan) 、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黑土是世界上公認的肥沃土壤。全球黑土區隻有三片,東(dong) 北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wei) 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大量用肥透支地力,東(dong) 北的黑土層曾一度越來越“瘦”、越來越“薄”。在現場,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李保國向總書(shu) 記介紹說,他們(men) 這片黑土地肥沃的秘訣是采用了“梨樹模式”,這是一種保護利用黑土地的綠色種植技術。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
“梨樹模式”——也就是玉米秸稈覆蓋全程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這種方式不僅(jin) 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決(jue) 了秸稈焚燒導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環境問題,保證了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
2018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加快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堅持用養(yang) 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此次吉林考察總書(shu) 記又強調指出,要保護好黑土地,這是“耕地裏的大熊貓”。
在梨樹縣八裏廟村的盧偉(wei) 農(nong) 機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書(shu) 記重點了解了農(nong) 業(ye) 機械化規模化經營等情況。合作社的農(nong) 民們(men) 熱情地和總書(shu) 記聊起這些年合作社的變化:從(cong) 6戶成員發展到176戶、從(cong) 1套農(nong) 機發展到54套農(nong) 機,以前合作社流轉的土地隻有幾畝(mu) ,現在一眼望不到頭……合作社的農(nong) 民駕駛著各種農(nong) 業(ye) 機械耕作,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此次吉林考察,總書(shu) 記指出,“走好農(nong) 業(ye) 合作化的道路,我們(men) 要總結經驗,在全國不同的地區實施不同的農(nong) 業(ye) 合作化道路。”合作社通過規模經營,走出了一條當地的農(nong) 業(ye) 合作化道路。既解決(jue) 了土地零散問題,又解放了農(nong) 村勞動力,黑土地上的農(nong) 民們(men) 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
“越過越幸福,越幹越起勁”,這就是咱們(men) 新時代農(nong) 民的幸福生活。
倉(cang) 廩實,天下安。
保護好黑土地、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這是總書(shu) 記的心願和期盼。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