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巡查員、搶險施工人員、清潔員、安置點廚師、道路養(yang) 護工……暴雨洪峰中,這些防汛抗洪成員來自一個(ge) 特殊群體(ti) 。
在安徽安慶,一批當年建檔立卡脫貧戶,懷揣著鞏固脫貧成果、保衛家園的一腔熱血,懷揣著對黨(dang) 和政府、社會(hui) 的感恩之心,投入這場抗洪戰鬥。
暴雨中的“吹哨人”
“這是今天早上7點的水位情況,請查收……”
暴雨泥濘中,桐城市呂亭鎮金塘窪水庫邊,一個(ge) 小個(ge) 子身影艱難地撐著傘(san) ,對著水庫水位標尺仔細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向村幹部報告了最新水情。
他叫饒愛兵,是石橋村村民,今年44歲,身患殘疾,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通過五保補助收入、農(nong) 業(ye) 支持性補貼、土地流轉收入、生態護林員工資等國家扶持政策,實現脫貧。
連日來,雨情水情形勢嚴(yan) 峻,金塘窪水庫水位不斷上漲,防汛部門決(jue) 定有計劃地組織放水,以騰出庫容。
“因此,對水庫水位的觀測很重要。”村幹部江勇說。
隨著防汛工作量不斷加大,從(cong) 轉移、護堤到搶險,村裏人手捉襟見肘。住處距離水庫較近的饒愛兵主動向村委會(hui) 請纓,成為(wei) 水庫義(yi) 務巡查員。
“饒愛兵每天定時查看、上報水位情況,有時一天從(cong) 早到晚要跑五六趟,從(cong) 不間斷。”呂亭鎮鎮長殷銳說。
事實上,饒愛兵義(yi) 務幫村裏做事已是家常便飯,每到秋天焚燒秸稈時,他都在田間來回巡查,看到有火情就及時報告。
“黨(dang) 和政府幫助我脫了貧,今天輪到回報的時候了,我是自願的。”饒愛兵說,“這都是我能做的事,我要一直盯到雨不下為(wei) 止!”
昔日被幫扶者走上一線保衛家園
持續強降雨讓長江北岸支流水體(ti) 菜子湖水位不斷上漲,嚴(yan) 重威脅周邊鄉(xiang) 鎮安全,安慶市宜秀區沿湖幹部群眾(zhong) 紛紛行動起來,奔向抗洪搶險一線。
“小五子,你沒防過汛,跟著大伯、大叔們(men) 多學著點,不懂要多問。”人群中,羅嶺鎮脫貧戶楊積富對兒(er) 子楊小五大喊。隨後,兩(liang) 個(ge) 人分別奔向自己的防汛“崗位”:楊積富上山參與(yu) 運送物資到圩堤,用於(yu) 擋浪防護;楊小五到東(dong) 方紅圩大堤查漏排險,加固圩堤。
“黨(dang) 和政府幫我脫了貧,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應該為(wei) 村裏做點事,這裏才能安心。”楊積富用手戳戳自己的胸口說。
在桐城市孔城鎮紅廟村,圩堤出現險情,急需棉被堵住涵漏,戴澤敏等16名脫貧戶捐出自家舊棉被。
在望江縣賽口鎮金堤村,脫貧戶石時結將自家房屋騰出幾間,讓堤壩巡查人員歇腳住宿。
在潛山市水吼鎮風光村,脫貧戶宋曰勝成了道路養(yang) 護工,每天冒雨對村內(nei) 道路進行不間斷巡查,及時清理路麵垮塌泥土與(yu) 落石,保障交通安全。
即使在安置點,也有脫貧戶挺身而出的身影。在桐城市雙港鎮南河村安置點楓樹小學,被安置在這裏的脫貧戶姚如意,看到村幹部忙得分身乏術,便拿起掃帚、拖把,主動承擔起安置點的衛生清潔工作。
在懷寧縣江鎮鎮模範小學安置點,案板上的魚肉、蔬菜碼得整整齊齊,一些轉移過來的村民幫著洗菜、配菜,忙碌中不時傳(chuan) 來笑聲。而掌勺的大廚陳文兵是模範村的脫貧戶,也是這所小學的代課老師。
從(cong) 7月6日安置點設立第一天,陳文兵每天早上把家裏安排好,就上街買(mai) 菜,到安置點做早飯、中飯、晚飯,深夜才回家。“這點事,同黨(dang) 和政府幫我們(men) 脫貧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她說。
鞏固脫貧成果 回報社會(hui)
安慶是安徽省扶貧重點地區,國家層麵的重點貧困縣和片區縣占全省的25%,貧困村占全省的12%,貧困人口占全省的14%。
據安慶市扶貧辦統計,曆經幾年攻堅克難,全市貧困人口由2014年建檔立卡時的67.63萬(wan) 人降至2019年年底的1.06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5.28%降至2019年年底的0.3%。
“現在我們(men) 375個(ge) 貧困村已全部出列,5個(ge) 貧困縣(市)全部摘帽,脫貧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14年的4394元增加到2019年的12679元。”安慶市扶貧辦副調研員陽操說。
鞏固脫貧成果,是廣大脫貧戶的心聲。
望江縣華陽閘附近,幾十名村民正在全力準備抗洪物資、搶險護堤,每天從(cong) 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8點多,吃飯都在江堤上。2017年脫貧的大號村村民顏德友說:“大夥(huo) 辛辛苦苦發展起來的脫貧產(chan) 業(ye) ,不能讓大水吞了。”
為(wei) 防止因災致貧返貧,安慶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委組織部17日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在抓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的同時,針對貧困戶、貧困村切實開展聚力幫扶行動。
“昔日的被幫扶者,今天走上一線保衛家園、幫扶他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黨(dang) 和政府,反哺社會(hui) ,這是扶貧先扶誌成果的真實寫(xie) 照。”安慶市委副秘書(shu) 長、扶貧辦主任童宏葵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