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講人 王若磊
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wei) 法理學、法治與(yu) 國家治理。
精彩觀點
1、改革開放四十年經濟騰飛的關(guan) 鍵是“有效組織起來的市場”
現代經濟需要高效、協調的規模化市場,進行大規模複雜分工與(yu) 協同。對現代經濟而言,國家要在市場中發揮組織和調配市場的功能。誰的市場組織地越好,誰的經濟就越繁榮。
2、中國經濟的成功與(yu) 中國革命的成功一脈相承,又蘊含著傳(chuan) 統中國治理的曆史基因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革命與(yu) 建國中建立了一套深入基層的體(ti) 製,形成了嚴(yan) 密的組織形式和強大的意識形態動員能力。到改革開放,這種組織社會(hui) 的治理能力演化成了組織市場的能力,成為(wei) 中國經濟成功的關(guan) 鍵。
3、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建國以及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化曆程中最成功的實踐
“治理現代化”並不是一個(ge) 抽象的概念。正如總書(shu) 記說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ti) 係,是在我國曆史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nei) 生演化的結果。”
文字講稿
新中國成立迄今已過七十周年。作為(wei) 一個(ge) 在百年戰亂(luan) 、一窮二白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為(wei) 何能在短短七十年迎頭趕上,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取得曆史性成就?我們(men) 不禁要問,這七十年的追趕發展與(yu) 成就背後,我們(men) 做對了什麽(me) ?
改革開放引領了一次巨變,迎來了一次大轉型。世界上走向開放並推進市場化改革的國家很多,為(wei) 什麽(me) 成功者卻寥寥無幾?有觀點認為(wei) ,是因為(wei) 我們(men) 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規模,但為(wei) 什麽(me) 與(yu) 我們(men) 同樣具備這些資源和條件的國家,卻沒能取得我們(men) 這樣的成就?
這其中有一個(ge) 重要的條件,即“有效組織起來的市場”。現代經濟在市場中運轉,但這個(ge) 市場,不是簡單、散亂(luan) 、低效的自由市場,現代經濟需要高效、協調的規模化市場,進行大規模複雜分工與(yu) 協同。
市場本身也是一種公共產(chan) 品,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這裏存在兩(liang) 個(ge) 層次的“基礎設施”:一層是道路、交通、運輸、能源、通訊、園區等有形基礎設施;另一層是有效組織起來的市場,它存在於(yu) 物質性的基礎設施之上,是經濟活動所依賴的“大環境”,是一種“無形”的基礎設施。
有效組織起來的市場,作為(wei) 公共產(chan) 品也有成本。因此,需要政府在現代經濟中發揮作用,把市場組織起來,使它從(cong) 分散、自發的自然經濟,走向高效協同的現代經濟。為(wei) 此,政府至少需要發揮兩(liang) 個(ge) 功能。
一是動員培育市場,使之擴大規模。現代經濟是規模經濟,規模越大,經濟越容易繁榮,通過培育擴大市場創造需求、供給、購買(mai) 力、勞動力、技術等,為(wei) 現代經濟良性循環創造必要條件。自然經濟往往難以自發升級,對市場進行動員、培育並使之聯動、擴展的任務就交給了政府。事實上,建立第一個(ge) 現代經濟體(ti) 的英國,無論是培育基層市場、組織全國市場還是開拓國際市場,政府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亦是如此,一方麵進入全球經濟體(ti) 係,另一方麵將社會(hui) 主體(ti) 的經濟活力充分調動起來、釋放出來。
二是有效協調。大規模現代市場的供需與(yu) 交易,需要大範圍複雜的跨時空調配、協調。現代經濟增長依賴於(yu) 分工的發達程度。而分工的目的不是“分”,而是分之上的“合”,是有效組織、調配,把每個(ge) 零部件的生產(chan) 、銷售以及各個(ge) 流通環節在分工的基礎上有效整合起來,它考驗的是“合”的能力。規模越大的公司,分工越細,不同生產(chan) 環節和部件,分散在不同國家、地區、企業(ye) ,體(ti) 現了強大的組織調配能力。
現代經濟需要政府發揮有效組織市場的功能,推動大小企業(ye) 和基層市場協調配合、活躍聯動起來,形成一個(ge) 有效運轉的市場網絡。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夠有效動員和組織市場呢?這種動員和組織能力從(cong) 哪裏來?在一定程度上,中國經濟的成功與(yu) 中國革命的成功一脈相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贏得革命勝利的“法寶”是有效動員和組織社會(hui) 與(yu) 群眾(zhong) ,中國經濟成功的“法寶”是動員和組織市場。近代以來,麵對內(nei) 憂外患,傳(chuan) 統社會(hui) 解體(ti) ,基層分崩離析、一盤散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了一套深入基層的組織體(ti) 係,借助嚴(yan) 密的組織形式與(yu) 意識形態動員能力,把民間特別是廣大農(nong) 村地區組織起來,成功代替了已經被嚴(yan) 重破壞的傳(chuan) 統中國延續兩(liang) 千年的基層組織形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取得革命勝利,最根本的在於(yu) 重新把社會(hui) 組織起來。這種組織性,有著深厚的曆史基因。中國傳(chuan) 統社會(hui) 治理結構具有上中下三層,上層是中央集權官僚體(ti) 係,中層是鄉(xiang) 紳自治,下層是宗法家族製度,借助儒家文化觀念將三者貫穿起來,實現對基層社會(hui) 的組織與(yu) 治理。中國曆代治理,最重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個(ge) 大國組織起來。從(cong) 秦朝開始,書(shu) 同文、車同軌、郡縣製,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都意在於(yu) 此。在現代社會(hui) 的經濟領域,這種組織能力最重要的表征就是組織市場的能力。
七十年追趕發展,我們(men) 做對了什麽(me) ?
最根本的就是國家整合與(yu) 有效組織。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和建立新中國,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礎、製度基礎和社會(hui) 基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又將動員和組織社會(hui) 的能力與(yu) 重心,轉向了有效動員和組織市場。
第一,改革開放將“發展”視為(wei) “硬道理”。這也就解釋了為(wei) 什麽(me) 傳(chuan) 統中國同樣有著高效的官僚體(ti) 製和社會(hui) 組織能力,但由於(yu) 重農(nong) 抑商而非發展的觀念,這種能力未能組織市場,反而抑製了市場發展。
第二,動員了基層民間領域。激發了人們(men) 的經濟衝(chong) 動和經濟理性,有效動員了海量的經濟主體(ti) 和基層市場,釋放了巨大的潛力,需求力、購買(mai) 力和創造力。
第三,進一步把市場組織協調起來,億(yi) 萬(wan) 有活力的主體(ti) 及其交換網絡,被有效組織與(yu) 發動起來,這是解開我們(men) 成功秘密最關(guan) 鍵的一把鑰匙。招商引資、培養(yang) 技工、修路搭橋、建設園區、推動投資、優(you) 惠補貼、產(chan) 業(ye) 政策等,就是在打造、組織市場這一經濟活動無形的基礎設施,讓市場起了“化學反應”。
國家治理現代化並不是一個(ge) 抽象的概念。近代中國多少仁人誌士不懈追求並為(wei) 之犧牲的目標就是中國的現代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革命、建設與(yu) 改革開放,讓中國走上了現代化道路,未來治理現代化的道路我們(men) 可以有更多期待。
主講人感悟
我的題目可能有些理論化,我在嚐試回答一個(ge) 問題,就是從(cong)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七十年,我們(men) 取得了這麽(me) 多治理成就,這個(ge) 成就到底從(cong) 哪兒(er) 來。
黨(dang) 校公開課這種形式能夠以更加靈動的方式,更加接地氣的語言,更加集中的主題,更短的時間,更好的把一個(ge) 問題傳(chuan) 播出去,這是我們(men) 需要探索的一個(ge) 新方向。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