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娃娃”書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阿依帕爾(右)入戶了解情況,增進幹群情誼。

  每周的升旗儀(yi) 式,新疆阿克陶縣巴仁鄉(xiang) 巴仁村51歲的熱合麥提·艾麥提總是早早就來村委會(hui) 參加,這在以前幾乎不可能。村民們(men) 都知道,熱合麥提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對任何人都不服。沒想到短短幾年間,他就像變了個(ge) 人,還在村裏成立了一家木材加工合作社,大兒(er) 子加入了養(yang) 殖(牛)合作社,小兒(er) 子在村裏的建材公司拉混凝土,一家人一年到頭能掙七八萬(wan) 。“多虧(kui) 阿書(shu) 記幫我們(men) 過上好日子,我們(men) 都很感動。”熱合麥提不好意思地說。

  熱合麥提口中的阿書(shu) 記是新疆克州黨(dang) 委組織部駐巴仁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shu) 記阿依帕爾·艾斯卡爾。2017年3月,第一次走進巴仁村時,她被村裏的貧窮和落後嚇了一跳:“到處灰塵漫天、破破爛爛的,一片荒涼的感覺。”麵對這個(ge) 貧困發生率高達43.3%的深度貧困村,“90後”第一書(shu) 記心裏打起了退堂鼓:這麽(me) 重的擔子,自己挑得起來嗎?但想到組織的信任,她硬著頭皮留了下來。

  阿依帕爾接過來的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村民們(men) 對下派幹部和村“兩(liang) 委”都不相信,也沒有任何脫貧的想法。再加上原來的村黨(dang) 支部軟弱渙散,沒有人出麵為(wei) 村裏爭(zheng) 取資金、項目,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多年來一直處於(yu) 停滯狀態,讓這個(ge) 本就貧困的村子更加破敗不堪。

  剛進村,阿依帕爾和隊員們(men) 入戶了解情況,就碰了一鼻子灰:村民們(men) 要麽(me) 愛搭不理,不把真實情況告訴她;要麽(me) 提一大堆不合理的訴求,連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願意幹。“一個(ge) 小丫頭,還來管我們(men) 。”對這個(ge) “90後”女孩,村民們(men) 毫不客氣。

  不解開村民的思想疙瘩,任何工作都推進不下去,更別說脫貧了。阿依帕爾和隊員們(men) 決(jue) 定從(cong) 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入手,拉近幹群之間的距離。他們(men) 堅持不懈地上門,耐心做工作,遇到任何問題都想盡辦法幫村民解決(jue) 。農(nong) 忙時節,他們(men) 還充當義(yi) 務勞動力,去村民家幫忙收麥子、掰玉米,一個(ge) 個(ge) 曬得黝黑。點點滴滴,漸漸融化著村民心裏的堅冰。

  為(wei) 了改善村裏的麵貌,阿依帕爾和隊員們(men) 積極協調農(nong) 業(ye) 、水利、住建等部門,解決(jue) 了遺留多年的水、電、路等問題;實施“廁所革命”,為(wei) 貧困戶建水衝(chong) 式廁所、安裝電熱水器、改造家庭浴室;對沒有硬化院子的村民家進行院子硬化;在村裏建起托幼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讓留守兒(er) 童和老人有專(zhuan) 人照顧。

  各種項目火熱開工,巴仁村一天天蛻變,村裏還開發了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戶就業(ye) 。村民的態度明顯轉變:“這個(ge) 女娃娃不簡單,確實是來幫我們(men) 的。”得到村民的認可,阿依帕爾幹勁兒(er) 更大了。

  怎樣才能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讓他們(men) 不再“等靠要”?阿依帕爾白天入戶累得直不起腰,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思考。巴仁村留守婦女多,大多在家帶孩子,沒有收入。何不把她們(men) 發動起來,影響和帶動一個(ge) 個(ge) 家庭脫貧呢?說幹就幹,阿依帕爾先後組織3批共75名婦女到內(nei) 地和北疆參觀學習(xi) ,打開她們(men) 的視野,激發她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原來女人也能掙錢。”村民有了脫貧動力,再去動員就輕鬆多了。阿依帕爾和隊員們(men) 把一些年輕婦女送去江西鷹潭,協調單位部門,爭(zheng) 取資金支持,幫助她們(men) 開起了“客來克州”新疆特產(chan) 店。通過在特產(chan) 店輪崗,婦女們(men) 在掙錢的同時,與(yu) 外界有了更多交往交流交融。貧困戶拜合提古麗(li) ·買(mai) 買(mai) 提剛來鷹潭8個(ge) 月,因為(wei) 勤勞肯幹,很快當上了店長,一個(ge) 月工資6000元。她對阿依帕爾感激不已:“阿書(shu) 記是我的榜樣,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

  越幹越有信心,阿依帕爾開始謀劃在村裏發展產(chan) 業(ye) 。巴仁村人多地少、土地貧瘠,人均耕地麵積僅(jin) 為(wei) 1.3畝(mu) ,村民長期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為(wei) 生,種植結構單一、經營方式粗放、效益低下,隻夠填飽肚子。阿依帕爾和隊員們(men) 決(jue) 定改善種植結構,引導村民種植辣椒、大蒜、甜高粱等經濟作物。

  一開始大家還半信半疑,工作隊就通過村委會(hui) 借錢給村民,隻要種植經濟作物,每畝(mu) 地能借1300元用於(yu) 購買(mai) 種子、肥料等,還幫忙聯係訂單,讓農(nong) 戶不愁銷路,大家這才紛紛響應。

  阿依帕爾發現,村裏有不少會(hui) 打饢、種花的能人。單打獨鬥難成氣候,她和隊員們(men) 一起發動這些能人,帶動其他村民成立合作社抱團致富。就這樣,村裏先後扶持成立了苗木種植、品種牛養(yang) 殖等5家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動全村200戶種植養(yang) 殖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還成立了烤饢合作社和巴仁杏幹加工合作社,其中烤饢合作社吸收村裏24名貧困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人均月收入1800元以上。

  要讓村裏有自我“造血”的能力,必須把村集體(ti) 經濟發展起來。一位年長的村民提出,村裏到處是戈壁灘,能不能從(cong) 這裏麵挖出金子,阿依帕爾眼前一亮。她反複調研論證,爭(zheng) 取派駐單位投資1000多萬(wan) 元,又幫村裏跑銀行貸款1000萬(wan) 元,在20萬(wan) 畝(mu) 的戈壁灘上建起了巴仁村第一家村辦企業(ye) ——新仁建材公司。資源變資產(chan) ,建材公司當年就為(wei) 村集體(ti) 淨增收200萬(wan) 元,並通過安排就業(ye) 、公司分紅、購買(mai) 服務等方式,使131戶貧困戶每月增收1200元。2019年底,巴仁村一舉(ju) 摘掉了窮帽子。

  阿依帕爾深知,沒有一個(ge) 強有力的村級黨(dang) 組織,沒有堅強的戰鬥堡壘,她所做的一切都將隻是曇花一現。為(wei) 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她和隊員們(men) 從(cong) 抓好村幹部隊伍和黨(dang) 員隊伍建設入手,對村“兩(liang) 委”班子進行調整充實,將兩(liang) 名未就業(ye) 的返鄉(xiang) 大學生選配到村“兩(liang) 委”班子中;依托援疆渠道,每年選派村幹部到內(nei) 地學習(xi) 培訓;對駐村幹部和村組幹部實行包戶製度和網格化管理製度,教方法、交任務、定職責、有考核、有獎罰,讓他們(men) 真正發揮作用。

  隊伍強起來了,黨(dang) 組織在村民中重新樹立了威信。年輕人主動向黨(dang) 組織靠攏,兩(liang) 年來全村共發展青年農(nong) 民黨(dang) 員7人。村民們(men) 有困難第一時間就能想到村“兩(liang) 委”。村裏的幾個(ge) 合作社也都有黨(dang) 員在其中發揮帶頭作用。

  如今的巴仁村,班子強了,村貌新了,村民致富的路子更寬了。回想起剛來的時候,這個(ge) 城裏娃還偷偷哭過好幾次,現在在村裏卻越來越如魚得水,忙得不可開交。就連結婚當天,她都在村裏忙了大半天,晚上才匆匆趕回去參加酒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想申請再多幹幾年,把這裏建設得越來越好,讓大家提到巴仁村的時候,都能為(wei) 它感到驕傲。”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16日 13:43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