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米提·艾山擰開院子裏的水龍頭洗手。
今年5月20日起,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1.53萬(wan) 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至此,新疆所有貧困人口徹底告別苦鹹水,全麵實現飲水安全。
伽師縣江巴孜鄉(xiang) 的村民伊米提·艾山,見證了當地飲水改善的全貌。從(cong) 不衛生、容易致病的澇壩水,到打井兩(liang) 三年後就變鹹的地下水,再到如今幹淨清甜的蓋孜河水,伊米提的生活變得更甜了。
走進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江巴孜鄉(xiang) 依排克其村伊米提·艾山家時,老伴兒(er) 孜比爾尼沙·馬木提早已將整潔的小院打掃幹淨,院子裏葡萄架、果樹、菜地都綠油油一片蔥蘢。打電話說家裏來了客人,在外忙活的伊米提便趕了回來。
“你們(men) 先坐,我換件衣服。”伊米提換好白襯衫,擰開院子裏的水龍頭,掬起一捧水抹了把臉,打上肥皂洗幹淨手後,又掬一捧水直接喝下肚:“這個(ge) 水,甜,可以直接喝!”
今年5月20日起,包括伊米提在內(nei) 的伽師縣1.53萬(wan) 名貧困群眾(zhong) 一起喝上了放心水,包括伽師總場在內(nei) 的47萬(wan) 餘(yu) 名各族群眾(zhong) 的安全飲水問題得以解決(jue) 。至此,新疆所有貧困人口徹底告別苦鹹水,全麵實現飲水安全。
澇壩水——
費勁挑回家,喝了肚子疼
伊米提今年已有80歲,從(cong) 他有記憶起,“澇壩”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東(dong) 西:星羅棋布的蓄水坑,在汛期將河渠水、冰雪融水、雨水引入其中,便成了人和牲畜的水源。“比家裏的院子還大,3米多深,遠的在2公裏外,近的也將近1公裏,要用水桶挑水回家。”
挑水,是伊米提最難忘的記憶,大概從(cong) 16歲起,他就負責全家人和牲畜的用水。“早上挑兩(liang) 趟,晚上挑兩(liang) 趟,兩(liang) 個(ge) 大木桶裝滿水可不輕,壓得肩膀疼,不得不小跑,一桶水挑到家,就還剩半桶。剛開始的時候,肩膀經常磨破。”說話間,老人不自覺地伸手摸了摸肩膀,“後來磨出老繭了,就不疼了。”
因為(wei) 澇壩水幾乎就是一潭死水,人畜共飲,裏麵什麽(me) 漂浮物都有,所以費勁挑回來的水,並不能立刻飲用,得先過濾沉澱。這樣的水,顏色千變萬(wan) 化,有時是紅褐色,有時是綠色。在炎熱少雨的夏天,澇壩就變成了“鍋底子”,坑裏的水就變成綠沫子。
這樣的水是什麽(me) 味道呢?伊米提皺著眉頭說:“苦!苦得就像嚼了青樹葉子。喝了這樣的水,肚子疼,疼著疼著就習(xi) 慣了。”1974年,伊米提還因為(wei) 喝了太多澇壩水,生病住院70多天。
常年飲用不衛生的澇壩水,一些以水為(wei) 介質的傳(chuan) 染病和地方病高發。伽師縣城鄉(xiang) 飲水安全管理總站站長韓慧傑說,曾經連續幾年,自治區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就常住伽師縣開展工作。
有數據顯示,改水工程實施前,新疆絕大多數農(nong) 村人口需要人工解決(jue) 飲水水源問題,且有部分人生活在水質很差的高氟病區。
地下水——
喝了兩(liang) 三年,水又變鹹了
這樣的澇壩水,伊米提喝了整整57年。1997年,來自疏勒縣洋大曼鄉(xiang) 7眼機井中的水通過自來水管流入了伊米提家。
當年打這7眼井的時候,韓慧傑全程參與(yu) 。“為(wei) 啥在疏勒縣呢?因為(wei) 在江巴孜鄉(xiang) 附近完全沒有‘好水’,打了無數個(ge) 勘探孔,都沒有檢測出一處達到飲用水標準。”在喀什地委的協調下,伽師縣將7口井的位置選在了隔壁的疏勒縣。
2005年前後,伽師縣打出了30眼機井,全縣人民徹底告別了澇壩水。不過,這個(ge) 過程並不容易:伽師地處克孜河下遊,上遊所有物質都在此沉澱,全縣地下水硫酸鹽普遍超標,部分區域氟化物、砷也超標。
當時,新疆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組成打井隊負責在伽師縣找水打井,韓慧傑則負責水質檢驗。“先是地麵物探,然後打井,邊打邊測水質,如果打到200多米,水質還是沒有一點好轉的跡象,就隻能放棄。全縣所有飲用水機井都打到了200米以下,最深一眼達320米。”
韓慧傑還記得在玉代克力克鄉(xiang) 找水打井的情景。“這個(ge) 鄉(xiang) 地質結構複雜,優(you) 質水層都在200米以下,有些甚至超過260米,必須使用千米鑽來完成。黏土層遇水膨脹,稍有不慎卡住鑽機機頭,一口井就報廢了。”奮戰20多天後,打井隊終於(yu) 打出了鄉(xiang) 裏第一口深水井。
來自地下的自來水喝了沒兩(liang) 三年,伊米提發現水又變鹹了。“喝了嗓子發幹。”
咋回事兒(er) ?“地震了唄!”韓慧傑解釋道,伽師縣處在南天山柯坪地震斷裂帶上,大震小震不斷,震一次,地下水位就變化一次,水質就惡化一次,打一眼機井,兩(liang) 三年左右時間,水就不行了。
雖然水依然是鹹的,伊米提卻已經很滿意了:“也就是老伴兒(er) 洗完衣服手粗糙一些,洗完臉皮膚發澀,喝完了嗓子不舒服一點,已經很好了。”
蓋孜河水——
飲水安全工程,引來甘甜雪水
群眾(zhong) 已經滿足,但伽師縣的改水之路,卻未就此止步,其中一個(ge) 重要的辦法就是采用反滲透技術進行納米級過濾。“這相當於(yu) 生產(chan) 純淨水,成本相當高。”韓慧傑說。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hui) 召開,國家將伽師縣群眾(zhong) 飲水安全問題列為(wei) 國家重點民生工程。技術人員找水的腳步踏遍伽師縣,拿出多個(ge) 方案辯論、演示、建模,考慮了一切可能的因素,最後決(jue) 定跨城引水。從(cong) 由慕士塔格峰冰川雪水融匯而成的蓋孜河取水,經過809萬(wan) 立方米的沉砂池沉澱後,進入總水廠處理,跨越3個(ge) 縣,通過1827公裏的幹支管線,流入伽師縣的千家萬(wan) 戶。
2019年5月,由取水、輸水、供配水三部分組成的伽師縣城鄉(xiang) 飲水安全工程正式開工,總投資17.49億(yi) 元,包括日處理規模達到8.5萬(wan) 立方米的總水廠、新建改擴建17座分水廠,是國內(nei) 至今單體(ti) 投資最大的飲水安全工程。
5月20日,清冽甘甜的蓋孜河水噴湧而出,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
“做夢也沒有想到這輩子還能喝到這樣清甜的水。”伊米提笑著說。
“這是脫貧攻堅工程,也是民生工程,為(wei) 了讓他們(men) 在脫貧路上沒有後顧之憂。”韓慧傑說,改水工程結束後,全縣關(guan) 停了灌溉、飲用水機井140眼,以節約地下水、涵養(yang) 水源。
“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新疆實施農(nong) 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400餘(yu) 項,所有貧困人口飲水問題得到解決(jue) ,南疆67個(ge) 地處沙漠腹地、偏遠高寒山區的不通水村全部通水,結束了“夏季吃河水,冬季吃雪水”的曆史。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與(yu) 2005年相比,水介質傳(chuan) 染病發病率下降了80%。
如今,伊米提老人家廚房、衛生間和院子裏各有一個(ge) 水龍頭,擰開就能喝到甘甜的水。“這是慕士塔格峰的雪水!水甜,生活更甜!”伊米提從(cong) 菜園裏摘了西紅柿,在水龍頭下衝(chong) 了衝(chong) ,吃到嘴裏,甜滋滋的。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