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播種人——記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米斯買裏村黨員賽買提·艾買爾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圖為(wei) 賽買(mai) 提·艾買(mai) 爾正在給貧困戶講授果蔬種植技術。

  7月的新疆天山南麓,陽光炙烤著大地,50歲的米斯買(mai) 裏村黨(dang) 員賽買(mai) 提·艾買(mai) 爾忙得腳不沾地:在砂石料廠為(wei) 幾個(ge) 貧困勞動力安排好崗位之後,又去葡萄園裏講嫁接技術,一件白襯衣出門時還幹幹淨淨,晚歸時汗漬早已染了一層又一層。有人叫他歇一歇,他大手一揮:“我這裏握著兩(liang) 三百人的飯碗,歇不得呦。”

  坐落於(yu) 塔裏木盆地西北角的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xiang) 米斯買(mai) 裏村,耕地麵積少、貧困戶基數大,夏季還經常發洪災,貧困像一道枷鎖牢牢套在了村民身上。“久而久之,村民滋生出靠天吃飯思想,種子灑在地裏就再不管了,陷入因窮而懶、因懶而窮的惡性循環。”談及當地的脫貧難題,鄉(xiang) 裏和村裏的幹部都很苦惱。

  土裏生、土裏長,卻不願在土裏苦熬,賽買(mai) 提·艾買(mai) 爾天生有股子不服輸的勁頭。“與(yu) 其等著老天爺賞飯吃,不如靠自己搏出一片天地。”他說。賽買(mai) 提先到建築工地打工,一邊學習(xi) 推土機操作技術,一邊虛心向漢族技術員求教。一個(ge) 偶然的機會(hui) ,他結識了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員張章華,在他的幫助下,賽買(mai) 提掌握了很多科學種植技術。他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家田地裏,沒成想一年下來,苞穀的產(chan) 量和葡萄的掛果率比以前高了幾倍,一家人的收入也連年翻番。

  要脫貧,先脫盲。從(cong) 那時開始,賽買(mai) 提意識到知識技術的重要性。憋著一股子拚勁,依靠科學種植,賽買(mai) 提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逐步成為(wei) 十裏八鄉(xiang) 有名的致富能手。

  “都說富不忘本,自己富不算富,我要讓家鄉(xiang) 的人同我一起富起來才叫富。”賽買(mai) 提在心裏堅定了這一想法。此後,在米斯買(mai) 裏村的田間地頭、農(nong) 家小院,總能見到賽買(mai) 提的身影,他積極主動為(wei) 村民傳(chuan) 授科學種植技術,宣傳(chuan) 黨(dang) 的惠民政策,鼓勵村民靠雙手勤勞致富。1997年7月,在大家的見證下,賽買(mai) 提成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也更加堅定了他扶貧幫困的信念。

  靠科學種植,積蓄了一定的資金後,賽買(mai) 提決(jue) 定帶領家鄉(xiang) 的貧困勞動力抱團發展。2013年,經過多方考察,他決(jue) 定創辦砂石料廠。在鄉(xiang) 黨(dang) 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資金、建設用地等困難一一解決(jue) 後,砂石料廠成立了。賽買(mai) 提聘用了12名肯吃苦、有幹勁的村民,“開出了每人每月5000元的高工資,比當地公務員的收入還要高”。有人問賽買(mai) 提:“你這樣不吃虧(kui) 嗎?”賽買(mai) 提笑笑:“沒有高工資,怎麽(me) 激發大家夥(huo) 兒(er) 的幹勁?”

  最早進入砂石料廠的3名貧困戶很快脫貧了,村民眼熱了,紛紛申請加入。盡管已經滿員,賽買(mai) 提想盡辦法安排崗位,就連周邊的幾個(ge) 深度貧困村送來的勞動力,隻要願幹肯幹的,賽買(mai) 提都盡量留下。砂石料廠員工沙比提·阿布拉提到這很感慨:“多虧(kui) 了賽老板,是他給我工作,幫助我脫貧致富,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士氣鼓起來,發展就有希望。隨著國家對新疆扶貧開發的支持政策越來越多,各類產(chan) 業(ye) 項目紛至遝來,賽買(mai) 提反倒睡不著了。“能不能趁此為(wei) 更多人提供就業(ye) 崗位呢?”他日思夜想,天天泡在工地上。

  為(wei) 群眾(zhong) 造飯碗,怎麽(me) 造?賽買(mai) 提的選擇就是一個(ge) 字——舍。從(cong) 2016年開始,賽買(mai) 提拿出大部分積蓄,先後創辦了惠民合作社、林園合作社,又在服務區開了一家名為(wei) “葡萄之鄉(xiang) ”的餐廳,開始了他的“跨界”管理。200多名村民在他的幫助下端穩就業(ye) 飯碗,其中三分之一是貧困勞動力,人均年收入突破3.6萬(wan) 元,部分貧困家庭第一年就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

  賽買(mai) 提出名之後,前來拜訪取經的人絡繹不絕,有人問他付出了這麽(me) 多得到了什麽(me) ,不善言辭的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組織信任我,批準我成為(wei) 一名黨(dang) 員,我的廠子、合作社、餐廳都是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幫助建起來的,這就是最大的‘得’。”

  或許在賽買(mai) 提的字典裏,從(cong) 來沒有“得”字。在賽買(mai) 提家,一份裱起來的特殊黨(dang) 費收據格外顯眼。他於(yu) 今年2月7日自願交納了1萬(wan) 元特殊黨(dang) 費,用於(yu) 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看到電視上很多人捐款,一大部分都是黨(dang) 員,我決(jue) 定也要出點力。”不僅(jin) 是捐錢,疫情期間,他提供了村裏唯一的生活保障運輸車輛。

  其實,這些年來,自掏腰包的事情,賽買(mai) 提瞞著大家夥(huo) 兒(er) 幹了不少:2018年,他拿出十餘(yu) 萬(wan) 元修繕村裏的防洪堤,鋪設簡易砂石路,改造鄉(xiang) 村環境,確保一方水土;慷慨解囊十餘(yu) 萬(wan) 為(wei) 鄉(xiang) 中心小學硬化地坪、修繕水渠、種植花草,支持教育事業(ye) ;2019年初,賽買(mai) 提主動對接村委會(hui) ,為(wei) 脫貧攻堅出謀劃策,與(yu) 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35份,高於(yu) 市場價(jia) 格優(you) 先采購,幫助群眾(zhong) 脫貧致富。

  “他就像一位孜孜不倦的園丁,以身示範蹚出一條致富路,在貧窮山鄉(xiang) 播種脫貧希望,幫助大家成就脫貧致富夢想。”克孜爾鄉(xiang) 駐村幹部陳金柱說。

  2019年底,克孜爾鄉(xiang) 實現貧困村全部摘帽,米斯買(mai) 裏村的日子越來越好。“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ye) 、參與(yu) 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成了大家羨慕的幸福村了。”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左熱古麗(li) ·阿尤甫笑道。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15日 10: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