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興(xing) 辦扶貧車間目的是扶貧,要堅持扶貧性質,向困難群眾(zhong) 傾(qing) 斜,多招收困難群眾(zhong) 就業(y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家門口就業(ye) ,雖然收入不比進城務工高,但省去了住宿、夥(huo) 食、交通等費用,還能照顧家庭,一舉(ju) 多得。
扶貧車間對困難群眾(zhong) 就業(ye) 有何拉動作用?政府怎麽(me) 扶助扶貧車間?如何調動企業(ye) 、能人的積極性,參與(yu) 建立扶貧車間?
助增收
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仲夏的午後,孩子們(men) 在村口玩鬧,一片祥和景象。扶貧車間內(nei) ,機器的嗡嗡聲也在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鄉(xiang) 賽克散村的村口響起。
“你今天的裙子美得很,也教教我們(men) 怎麽(me) 做唄!”7月4日,來到該村佳依服裝廠扶貧車間門口,遠遠就聽到了車間內(nei) 傳(chuan) 出的交談和歡笑聲。步入車間,隻見屋內(nei) 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婦女們(men) 正在裁剪、縫紉、熨燙,有條不紊地趕製校服。
順著她們(men) 的眼光看過去,得知她們(men) 說的正是44歲的村民阿吉尼沙·阿布杜拉。她穿了一件新裙子,大家誇這件新衣服很合身,顯得精神氣十足,也想自己做來一件穿。
阿吉尼沙2017年還是村裏的貧困戶。那時,全家靠阿吉尼沙一人開裁縫店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家用、供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上學。孩子們(men) 一天天長大,家庭開支也越來越多,裁縫店收入不穩定,全家人的生活難以為(wei) 繼。“我們(men) 家成了貧困戶,大家都在為(wei) 我們(men) 操心。”阿吉尼沙想,趕緊把“貧困戶”這頂帽子摘掉。
當時一聽說村裏要建扶貧車間,阿吉尼沙第一個(ge) 就報名了。因為(wei) 會(hui) 裁縫技術,在工作隊的協調幫助下,她很快在這裏就了業(ye) 。2018年底阿吉尼沙甩掉“窮帽子”,並用自己攢下的錢住進了安居富民房。“在這幹活一個(ge) 月4000元,離家兩(liang) 步遠,抬腳就掙錢。” 阿吉尼沙指著不遠處一幢農(nong) 家小屋說,那就是她家。
在這個(ge) 寬敞明亮的扶貧車間裏,還有幾十名像阿吉尼沙這樣的女工忙得不亦樂(le) 乎,車間內(nei) 充滿了活力。
談到脫貧致富,阿吉尼沙越說越開心,頭一偏,眉宇間有些得意:“我二女兒(er) 去年從(cong) 和田職業(ye) 技術學校畢業(ye) 來車間工作,當上了車間管理員,又學技術又掙錢。現在黨(dang) 的政策好,隻要勤勞肯幹,我們(men) 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與(yu) 阿吉尼沙一樣,當地大部分婦女都曾麵臨(lin) 著照顧家庭與(yu) 就業(ye) 增收難以平衡的困境,直到北京市海澱區於(yu) 2018年投資88萬(wan) 元援建扶貧車間,將就業(ye) 機會(hui) “送”到家門口,並在廠區裏建立托幼所,免費托管幼兒(er) ,村裏的勞動力被有效利用了起來。光是佳依服裝廠就帶動76名農(nong) 村婦女就業(ye) ,其中30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目前,和田市已建成投入運行扶貧車間廠房59座,解決(jue) 了1542人就業(ye) ,其中貧困戶828人,2020年要新建廠房15座,預計帶動700人就業(ye) 。
添技能
手把手教學
憑實力掙錢
“仔細看看,這樣淺的劃痕,我們(men) 可以磨平的,就留下來。那個(ge) 太深了,就得扔掉。”重慶市潼南區景裕電子科技公司扶貧車間,一名主管正在培訓工人馮(feng) 秀英,向她講解如何辨別次品。
村民馮(feng) 秀英,曾因老人生病、孩子上學而致貧。此前,這家公司準備籌建扶貧車間,經人介紹,馮(feng) 秀英來到這裏上班。一開始,馮(feng) 秀英在生產(chan) 崗位,主要生產(chan) 筆記本電腦鍵盤蓋,操作比較簡單,隻要把鍵盤蓋位置放好,機器加工後再拿出來就行。隨著公司發展,生產(chan) 規模擴大,車間需要更多檢測人員。
“我們(men) 工序很多,這個(ge) 車間負責第二道工序。如果檢測人員讓次品進入下一個(ge) 環節,那之後就白幹了。”公司副總經理胡朝溯說,檢測人員是車間的“守門員”,必須把好關(guan) 。
經過區裏的審批,公司於(yu) 今年5月正式創建扶貧車間,優(you) 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於(yu) 是,公司安排馮(feng) 秀英“轉戰”檢測崗位。公司每月培訓兩(liang) 次,還安排主管手把手教她檢測,辨別鍵盤蓋劃傷(shang) 是否能夠修複,在實際操作中提高準確率。
現在,馮(feng) 秀英已經熟練掌握檢測技能,眼睛一瞟,雙手一摸,她就知道產(chan) 品是否合格。
經過辛勤付出,馮(feng) 秀英收獲不少。她每個(ge) 月收入4000多元,成功摘掉貧困帽,家裏還蓋了兩(liang) 層小樓,寬敞明亮。
在創建扶貧車間時,公司擴招,馮(feng) 秀英丈夫也來參加招聘,最終成功入職。“工作不累,賺得不少,公司還經常給我們(men) 發福利呢!”馮(feng) 秀英工作很順心,氣色也越來越好。現在,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已經參加工作,她正在籌劃怎麽(me) 幫兒(er) 子找媳婦及買(mai) 房結婚的事呢。
不隻是馮(feng) 秀英夫婦,在公司扶貧車間,現有工人百餘(yu) 人,其中建卡貧困戶32人,月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
近年來,潼南區實施精準技能培訓提升工程,統籌動員全區培訓機構開展就業(ye) 職業(ye) 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員勞動技能。目前,已累計組織2.3萬(wan) 餘(yu) 人參加育嬰員、電工、農(nong) 作物植保員等職業(ye) 技能培訓,其中貧困勞動力2929人。全區累計創建就業(ye) 扶貧車間4家,吸納45名建卡貧困戶就近就業(ye) 。為(wei) 鞏固脫貧,今年以來,潼南區有關(guan) 部門為(wei) 建卡貧困戶提供精準免費培訓,開展技能培訓31期,貧困人員參加培訓511人次。
扶誌氣
告別等靠要
重拾精氣神
一大清早,安徽省六安市中店鄉(xiang) 管墩村的朱東(dong) 華,就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裏忙活起來。“快看看,這些都是我做好的箱包成品!”朱東(dong) 華的喜悅溢於(yu) 言表,“我原本就是一個(ge) 地地道道的農(nong) 民,沒啥本事,做夢也不敢想,自己縫製的箱包還能賣出去呢!”
今年56歲的朱東(dong) 華,原本有一個(ge) 幸福美滿的家庭,丈夫在外做著木匠裝修的活,補貼家用,兩(liang) 個(ge) 女兒(er) 也都已獨立,日子過得說不上富裕,倒也還算安穩。2016年的一天,丈夫突然身體(ti) 不適,去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wei) 腦瘤,家庭支柱的倒下,讓朱東(dong) 華一下子不知所措,整個(ge) 人也漸漸變得消沉起來。“我又沒啥技能,這以後的日子可咋過啊!”
得知朱東(dong) 華家裏的變故後,村裏的扶貧幹部們(men) 第一時間行動起來,通過評議等程序,朱東(dong) 華家成了貧困戶。
“成了貧困戶,政府就得照顧我們(men) 家吧!”“政策我不懂,隻要我丈夫醫藥費有得報銷就行。”……那段時間,隻要有扶貧幹部來串門,朱東(dong) 華就會(hui) 說點困難,提點要求,“我歲數大了,又沒啥本事,政府給一點,我就花一點!”久而久之,朱東(dong) 華有了“等靠要”思想。
2019年1月,管墩村在上級部門的扶持下,設立了一家扶貧車間,主做箱包縫製,為(wei) 貧困戶提供就業(ye) 崗位。“我就是個(ge) 農(nong) 民,隻會(hui) 種地看菜園子,也不知道我去應聘人家收不收?”看到別人在家門口上班,還有工資拿,朱東(dong) 華有些心動。幫扶幹部聽說她有這個(ge) 想法,立刻與(yu) 車間老板聯係,推薦朱東(dong) 華上崗。
“當時擔心分給我的活太難,不會(hui) 做。”回憶起第一天上班的情景,朱東(dong) 華笑著說,“沒想到老板提前考慮到了我的情況,讓我和同村的幾個(ge) 人從(cong) ‘剪線頭’做起,這個(ge) 我會(hui) 呀!”
現在,朱東(dong) 華每天工作6小時,一個(ge) 月能掙2000多塊錢,家裏有事走不開的時候,還能把活帶回家做。“感謝扶貧幹部為(wei) 我爭(zheng) 取了這次機會(hui) ,必須好好幹!”朱東(dong) 華激動地說,“靠自己勞動掙的錢,花起來心裏就是踏實!”
“我們(men) 兩(liang) 家住得近,之前跟她打招呼,都不怎麽(me) 回應,就跟沒聽見一樣,整天沒精打采的。”說起朱東(dong) 華的變化,扶貧車間老板雷長玉很有感觸,“這幾年工作下來,朱東(dong) 華就如同換了個(ge) 人,精氣神可足了!她好學、肯學,不懂就問,手藝活不錯,對於(yu) 新來的工人,也很樂(le) 意幫助指導。”
扶誌以自強,如今,朱東(dong) 華早已擺脫“等靠要”,幹勁十足。在縫製箱包之餘(yu) ,她又開始養(yang) 魚,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2019年底她家成功脫貧,如今日子也越過越甜。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