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從(cong) 貢山縣城出發,沿怒江而行,崎嶇山路,鬥折蛇行。江水也在峽穀之中左衝(chong) 右突,鍾鼓雷鳴。不知山路轉了多少彎,一幢幢獨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突然闖進視線。“到了!這兒(er) 就是我們(men) 村比畢利安置點,現在有56戶172人,鄉(xiang) 親(qin) 們(men) 再也不用住半山腰的木楞房了。”說這話的人一臉欣慰。
車子再往山上走,眼前一片生機。初夏的雙拉村早已被鬱鬱蔥蔥的綠色懷抱,滿登登的核桃林掛著嫩綠的果兒(er) ,核桃林下成片的葛根冒著新芽兒(er) ,大小不一的百合、黃精競相生長,滇重樓早已抽苗拔節蔥蔥鬱鬱,魔芋向外撐出的大喇叭像極了衝(chong) 鋒號。
一行人恍若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而幫這世外桃源煥發新活力的人,就是雲(yun) 南貢山縣丙中洛鎮雙拉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王國才。
2016年,脫貧攻堅的號角全麵吹響,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王國才當上了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主任。渾身幹勁兒(er) 的他甫一上任,就許下錚錚誓言“讓村裏所有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搬出窮山窩
雙拉村山多地少,近一半村民世代居住在半山腰上木楞房裏,交通十分不便。小到柴米油鹽大到飼料肥料,全都要人背馬馱。其中,嚇卡小組53戶194名村民,常年居住在45度的山體(ti) 斜坡上,雨季經常遭遇地麵開裂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下暴雨時,村民被迫轉移,生活環境十分惡劣。搬下山來,對村民來說,無疑是擺脫貧窮最直接的途徑。
王國才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就在這時,全州開始實施10萬(wan) 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從(cong) 縣裏參加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會(hui) 回來,王國才就下定決(jue) 心:“嚇卡小組易地搬遷一刻也不能等了!”他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駐村隊員說幹就幹,很快,在茶臘一組和二組建設安置點的方案獲批了。
新問題接踵而至,許多地塊常年荒置歸屬不明、一組和二組一些土地的界限劃分不清楚……但安置房建設不能再拖。王國才努著勁兒(er) ,挨家挨戶調解糾紛。
茶臘二組的一片耕地荒置了10多年,家住茶臘一組的李向榮幾年前開墾了這片地,把家也安在了這裏。趕上村裏征地建安置點,這塊地的補償(chang) 款怎麽(me) 分,一時成了矛盾的焦點。“不能因為(wei) 征地影響了整體(ti) 團結,必須讓大家都滿意”,抱著這樣的心態,王國才請來兩(liang) 個(ge) 小組德高望重的老人幫忙說和,又提出征地賠償(chang) 款兩(liang) 邊平分的建議。看著王國才奔前忙後,一心為(wei) 了大家,李向榮和二組的村民們(men) 終於(yu) 點了頭。
一家家登門厘清矛盾點,召集鄉(xiang) 賢從(cong) 中調解,搜集耕地確權證書(shu) ,針對矛盾地塊現場開會(hui) ……僅(jin) 僅(jin) 用了2天,安置點的征地工作全部完成,第三天兩(liang) 個(ge) 小組47戶群眾(zhong) 就領到了補償(chang) 款。心裏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王國才又馬不停蹄聯係相關(guan) 部門做規劃、定圖紙,施工單位進場後,他一周至少來兩(liang) 三次,看房屋建設質量、問施工進度,僅(jin) 用10個(ge) 月,安置點就建成了。2018年10月,嚇卡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終於(yu) 搬進了日思夜想的新家。
“看著安置點的村民們(men) 忙完一天,約著在廣場上打球,臉上掛滿笑容,我就覺得值。”王國才笑著說,搬下來是第一步,還得留得住、能致富。
種出大產(chan) 業(ye)
有家有業(ye) 才是安居樂(le) 業(ye) 。想讓村民致富,必須要有產(chan) 業(ye) 。
早在2013年,王國才還是副書(shu) 記時就提出“一組一品”發展特色種植的想法,然而大家卻一時難以接受。“村裏山多地少,能種成麽(me) ?”“真能賺錢麽(me) ,要是賠了咋辦?”“伺候作物就跟照顧小孩兒(er) 一樣,太麻煩!”為(wei) 了說服群眾(zhong) ,王國才晚上從(cong) 村委會(hui) 下班就進組入戶“攀親(qin) 戚,搞動員,做思想”。腳底磨爛,嘴皮講破,但老百姓就算相信他的想法能掙錢,也不敢輕舉(ju) 妄動。
群眾(zhong) 不敢幹,他就帶頭幹。為(wei) 了消除群眾(zhong) 的顧慮,他帶著另外兩(liang) 名村“兩(liang) 委”成員,試種了3畝(mu) 羊肚菌。一茬下來,每戶增收了3000元。試驗田裏種出了“軟黃金”!村裏人終於(yu) 心動了,紛紛主動向他請教。搭棚子、施肥、澆水……王國才傾(qing) 囊相授,心裏樂(le) 開了花。在他的帶領下,村裏90多戶黨(dang) 員示範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種了100多畝(mu) 羊肚菌,一個(ge) 周期過後,每戶都增收了幾千元。
從(cong) 那以後,雙拉村形成了一個(ge) 慣例:推廣新產(chan) 業(ye) ,先進試驗田。“現在田裏正在做黃精種植試驗。如果成功了,就把黃精也作為(wei) 一個(ge) 增收產(chan) 業(ye) ,納入雙拉產(chan) 業(ye) 發展整體(ti) 布局。”他信心滿滿。
就在各項產(chan) 業(ye) 發展蒸蒸日上之際,王國才又有了新想法。“單打獨鬥不如抱團發展,規模化經營才能降低風險、提高市場競爭(zheng) 力。”他提出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技術和資金短板。這回,雙拉的群眾(zhong) 沒有退縮,紛紛報名入社:“他是我們(men) 的帶頭人,跟著他幹,我們(men) 放心!”最終,首批38戶種植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魔芋80多畝(mu) 。
“今年,還會(hui) 有更多的村民加入進來,種植規模也會(hui) 繼續擴大。我的目標是,帶動周圍的村子乃至全縣一起種魔芋,打造生產(chan) 、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chan) 業(ye) 鏈!”在王國才敢為(wei) 人先、不斷進取精神的帶動下,11個(ge) 村民小組靠著“試驗田模式”,先後發展了草果、核桃、櫻桃、重樓、魔芋、黃精等多個(ge) 種植產(chan) 業(ye) ,實現了遍地開花。雙拉村群眾(zhong) 的腰包鼓了起來,自我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也強了起來,完成了從(cong) 給你項目到我要項目、“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2019年6月底,雙拉村整村脫貧,村民們(men) 終於(yu) 甩掉了頭上的“窮帽子”!
欣喜之餘(yu) ,王國才又把目光投向了更遠的未來。“從(cong) 迪慶州德欽縣到貢山縣的美麗(li) 公路通車了。這是雙拉發展的又一大機遇!”王國才和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研究了很多次,最終確定了兩(liang) 個(ge) 發展方向:首先,要加強管理、銷售能力培訓,把所有莊稼人變成生意人。然後,充分利用本村怒族、傈僳族、獨龍族聚居的特點,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讓村裏的農(nong) 家樂(le) 熱鬧起來,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發光出彩。
“我們(men) 在茶臘自然村建成了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組建了民俗文藝隊,成立了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合作社。下一步,我們(men) 準備把村民閑置的老屋都改造成民宿,讓所有村民都參與(yu) 到鄉(xiang) 村旅遊中來。”王國才描繪著他心中的新世外桃源。
王國才做的一切,村民也全都看在眼裏。“我們(men) 王書(shu) 記對每家每戶的困難都很重視,誰家有了麻煩,他都是第一時間幫忙解決(jue) 。國家有什麽(me) 好政策,他總能及時宣傳(chuan) 到位。黨(dang) 支部領好路,我們(men) 老百姓的日子才能過得好,王書(shu) 記就是領頭雁,心裏相當滿意!”提起王國才,村民趙國祥連連豎起大拇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